APP下载

简政放权:核心在简,关键在放

2015-11-26陈相飞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简政放权层级活力

文/陈相飞

简政放权:核心在简,关键在放

文/陈相飞

简政放权,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与日俱新的课题。为什么老生常谈?因为恋权是通病,削减政令不容易,权力下放难以到位。为什么与日俱新?因为社会在发展,情势变政令得变,权力应该相应移位。

什么是简政放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简言之,就是要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十八大以来,中央就简政放权作出一系列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调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今年9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新一批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举措。简政放权受重视程度之高、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要确保这项牵涉面广、利益关联深的系统工程取得实效,核心在简,关键在放。

态度决定一切: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简政放权观

各级政府部门是简政放权的主体,要切实树立正确的简政放权观。应该看到,简政放权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的客观要求,也有助于拓展政府作为空间。要增强行为自觉,从“要我简、要我放”向“我要简、我要放”转变。

一方面,改革进入深水区,简政放权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展活力空前激发,但一些制度瓶颈也越来越凸显,政令不通、权力滥用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的体制机制障碍不容回避。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强二者的有机协调和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重要作用,是必须之举、必然选择。唯有认清大势、顺势而为,及时简政放权,激发经济社会更大活力,经济才能在新常态下开辟新局。

另一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才能大有作为。任何政府不可能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政府必须创新发挥作用的渠道和方式,善于统筹各方资源,推动社会进步。必须看到,简政放权,不是减轻政府责任、弱化政府职能,而是以此促进政府管理方式转变,提高行政效能,打造服务型、法治型、廉洁型政府。特别是要通过简政放权,腾出更多手脚,突出政府的“公共”角色,强化政府对市场与社会的服务职能,着力破解公共产品短缺、公共服务薄弱等难题。

清单至为重要:必须坚持做到各安其位、各展其能

简政放权,简什么、放什么?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政令是必须的,权力下放到哪里才能最大激发改革发展活力。这就要科学制定权力清单,厘清政府职责,界定权力边际,让各方面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展其能。

一是着眼激发活力。简政放权,旨在进一步激发活力。如果活力得不到有效激发,只是权力的简单移位,必定于事无补。这种瞎折腾,越是伤筋动骨,越会劳民伤财。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机构,各有各的优势。比如,基层政府触角相对深一些、更接地气,企业则往往市场敏感度高、反应敏锐。只有发挥各自优势,才能更好地激发活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正是根据不同层面特点和优势,作出的精心考量与制度安排。

二是坚持权责对等。权力与责任是一体两翼,必须相互协调、彼此匹配,才能推动工作、促进发展。权大责任轻,往往坏事;权小责任大,每每误事。简政放权,实质上是立足于承担职责的便利性和增强服务的快捷性,重心下移,简化上面层级的“政”,赋予下面层级更大的“权”。如果背离这个原则,只是把政务和责任分解到下面层级,相应权力却没有放下来,导致下面层级“有责无权”,事权、财权等不匹配,就会衍生更大问题。这种现象并不鲜见,比如有些地方撤县改区后,一些职能上收到设区市,区级调控能力弱化,承担的责任却没减下来,导致管理与服务难以到位,影响发展甚至社会稳定。简政放权必须规避类似问题。

三是注重放管结合。简政放权,放下去的权,要及时有效地管起来,决不能出现真空地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放也要接,“自由落体”不行,该管的事没人管了不行。制定权力清单时要通盘考虑,简了的“政”怎么办、放下的“权”谁来接,两头都要抓好,要有系统的安排,定事、定责、定权,做到前后呼应、相得益彰。同时,要加强业务指导,提供技术支持。之前掌权理政的上一层级,要积极主动帮助承接事权的下一层级尽快上手、用权履职,不能一放了之。此外,要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对下一层级接权理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予以必要支持,使之步入正常化,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细节关乎成败:各方联动、无缝对接,确保平稳有序

简政放权,必将极大地激发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但这毕竟是“权力革命”和“利益分割”,百密一疏、措施不力都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要抓住细节,实现各方联动、无缝对接,确保简政放权平稳有序进行。

一要破除本位思想,打破利益藩篱。即便是顶层设计、统一要求,也难免有固守既得利益、舍不得放权的现象。各级政府要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出发,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为老百姓谋福祉的高度,深化认识、知行合一,协力做好简政放权工作。要防止选择性简政放权,对自己有利的死死拽着不放;要杜绝搞体内循环,假简假放,换一个名目,左手转右手,依旧在自己掌控中。

二要破除怠政思想,防止为官不为。“简政”不是“弃政”,简政的初衷在于理顺,确定什么事谁做更合适、哪个链条该做什么事。然而,简政放权后,少数干部产生失落感,滋生消极心理,特别是在作风建设力度加大、严格执行八项规定精神形势下,以简政为借口“为官不为”。这就要及时厘定新的岗位职责,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强化担当,确保“简政”不“减政”、不“减责”,不降低服务质量。

三要破除临时思想,避免虚与委蛇。过去有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没有成功,换汤不换药,或者刚改了,不久后又因各种理由反弹、回流,沿袭旧制;同时,少数上游行政链条有着浓烈的“权力幻觉”,主观上不乐意放权。这些因素导致产生临时思想,认为简政放权改革是权宜之计,是“上面的要求”,风头过后还将“涛声依旧”。有的部门因此“留一手”,简政简得不到位,放权放得不彻底,甚至做纸上文章、应付了事。因此,要加强督促。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简政放权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敬终如始、善做善成,必能催生发展活力,创造丰厚的改革红利。

(责编/梁晓娟)

猜你喜欢

简政放权层级活力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活力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简政放权≠“减”政放权
Palabras claves en la China de hoy
取消“两定” 简政放权的好开端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简政放权环保公告真的取消了吗?
改制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