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军血战不归还

2015-11-25赵汉琪

中华儿女 2015年16期
关键词:南苑大刀条路

赵汉琪

在北京西城区白塔寺北部,有一条被各色胡同簇拥的街道。临街的民宅青砖灰瓦,波浪院墙高低错落,朱红色的起脊点缀其中,绿树、民居、白塔相映成趣。

漫步在此,看着路上或行色匆匆,或悠闲漫步的人们,可以感受到阳光静好,岁月安稳。

这条路原名北沟沿大街,然而这个名字现在甚少被人记得,因为大家更熟悉它另一个名字——赵登禹路。

在北京为数不多的以现代人名命名的街道中,这条路便是其中之一。

1937年7月27日,年仅39岁的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高喊着“军人抗战有死无生”,挥舞大刀手刃日寇。在大红门一带,遭受了日军的机枪扫射,壮烈殉国。

11年后,他的住所所在的街道被冠上了他的名字,以这种方式,纪念这位英雄的传奇一生。

1935 年8月,第二十九军调往北平地区驻防。此时,以平津为重心的华北,由于帝国主义铁蹄的步步紧逼而形势危急。

1937 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7月25日,日军开始对驻防平津的二十九军大举进攻。面对不可避免的大战,原来还存在和谈幻想的宋哲元不得不决心奋起抵抗。一方面,二十九军大部奉军长宋哲元命令从南苑撤往北平城内;另一方面,二十九军一部5000余人留守北平南部的咽喉要道南苑。宋哲元得知南苑战事艰难,遂调防守河北任丘的第一三二师驰援南苑守军,师长赵登禹临危受命为临时指挥官。

27日中午,日军向南苑发起进攻。赵登禹召集在南苑的将士,鼓励大家说:“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军心大受鼓舞。当日,日军调集重兵并动用30多架飞机向二十九军阵地发起猛攻。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我方伤亡较大。日军从东、西两侧攻入南苑,双方陷入肉搏战。

当日本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冲至阵地前沿时,赵登禹挥起大刀,跃出战壕,亲率卫士三十余人,指挥二十九军卫队旅和军训团学生队与日军进行激烈的厮杀。南苑地区地势平坦,无险可守,我军将士只得在枪林弹雨中反复拉锯冲杀。

从拂晓战至中午,狡猾的日军派兵绕到侧翼大红门一带,企图包围赵登禹部。赵登禹指挥部属向大红门方向集结,准备反击。这时天已经黑了,为突破敌阵,借着夜幕,赵登禹挥动大刀,率部队向大红门冲杀。在接近敌阵时,日军发射了照明弹,埋伏在大红门的机枪以密集的火力扫射,赵登禹将军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壮烈殉国,年仅39岁。

为纪念这位死得其所的英烈,1946年,赵登禹生前曾居住过的北沟沿大街被命名为赵登禹路,并沿用至今。通州西北部旧称“东关大街”的道路,也为缅怀这位英雄而更名为赵登禹大街。

2003年,北京市大红门中学更名为北京市赵登禹学校,由赵登禹的女儿赵学芬担任名誉校长。

而赵登禹烈士墓,1980年重建后仍然屹立在卢沟桥畔,就像这位铁血大刀将军仍然在守护着北京的大门。

猜你喜欢

南苑大刀条路
这条路
七月
在这条路上行走
关公面前耍大刀
南苑街道: 成立网约车党支部、联合工会
清代南苑的历史发展及其功能
康熙皇帝与南苑
美国大刀队
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