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熟时节

2015-11-25徐宜秋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麦芒麦香麦粒

徐宜秋

五月双休日的一天,我开车去南通,途经陈桥地段,一股久违的浓郁麦香飘进了车厢,放眼望去,风吹麦浪,遍野金黄,绚烂的画卷,撩人的麦香,让我如痴如醉。我情不自禁地下了车,走到田埂上,用手机一阵狂拍,只想把这最优美、最典雅的画卷永远刻录在我心灵的光盘上。

麦熟的香味,使我对故乡油然凸现出一种特殊的情感。我自小在农村长大,记忆的深处早就积淀着遥远岁月里幽幽的麦香,那是烙在我心灵上一枚永远也抹不去的胎印,或者说,那是维系着我与故乡种种情愫的一根纽带。打我记事起,每年到了麦熟时节,总要跟随父母到地里干活,割麦、捆扎、拾穗、犁墒。每次站在地头,望着眼前那片波涛起伏的黄澄澄的麦海和父母挥汗如雨的收割,幼小的心灵总有一股难以遏制的劳动庄严和丰收喜悦。

蹲下身子,我细细地瞧着这些即将成熟的麦穗,麦穗约有四指长,粗粗壮壮的,麦芒斜斜地向上生长着,掐一穗将熟未熟的麦穗,放在手心里揉了一把,感觉麦芒涩涩地有些扎手,而麦粒在我的用力下散落在我的手心里,黄中透出一丝淡淡的青。我将麦皮吹走,然后仰脸把软软的麦粒放进嘴里慢慢地咀嚼,刹那间,舌间那股原始的麦香味立即充盈着我的口腔,我的大脑。我燃起了一支烟,陷入了沉思之中。记得儿时劳动歇晌时,我喜欢和小伙伴们拾一堆干草躲在隐秘处点燃,随着青烟的升起,把事先掐好的一把麦穗下面的麦秸扎在一起,放在火苗上燎着,如同烤羊肉串似的,麦芒燃了,光了,麦皮糊了,麦香味也就飘起来了。然后,把这一束燎熟的麦子放在手心里摔几下,再一穗穗地在手心里揉几下,那热热的麦粒就成了难得的美味。有时,还顺手摘下一把青蚕豆拌在一起,那刚刚燎熟的新麦的焦香味,混杂着些许涩味的蚕豆的清香味,个中滋味是如今的孩子无论如何也难以体会到的。虽然衣、手、嘴到处沾着黑色,但人人满心舒畅。

有这样一幅上世纪70年代生产队集体麦收的画面,最令我难以忘怀:那时候,几乎没有什么现代化机械,麦子的收割都得依赖人力,从开第一镰伊始,全村男女老少一齐出动,暴烈与匆忙的气息笼罩了整个乡村,场面最是热火朝天的沸腾,恰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所描绘的:“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女挥镰收割,男人肩挑车拉,孩子竞赛拾麦、老人端茶送饭,村子内外到处是劳动者的身影,连空气也似乎因着人流而漾动着,炽热的阳光和灼人的热风炙烤着人们的胸膛和脊背,黄浊浊的汗滴顺着皮肤往下淌个不停,淌进眼睛里,涩涩的,淌进口里,咸咸的,手掌上也处处是被磨出的水泡,胳膊上也常常是被麦芒刷出的血纹,汗一浸倍儿刺疼。不过,到了碾麦的日子,却又是另一番景象:生产队会临时平整出一块有足球场般大小的场地,场边红旗飘飘,场内号子震天,搬运秸车川流、石磙滚动不息,扬场木锨高举,装袋过磅喜悦,最后场里就垒起了一个个蘑菇状的秸堆。第二天,这里肯定会成为孩子们的乐园:翻跟头、捉迷藏、滚铁圈、丢沙包、钓毛虫……尤为有趣的是,为了“保卫”劳动果实,大人们白天已经耗尽了精力,夜晚“看守”麦子的任务就自然落到了老人与孩子的身上。伴随着晚风吹来的阵阵麦香,在满天星斗的映衬下,四处是相互依偎着讲故事的老人和打瞌睡的孩子,构成了美妙的童话幻境,而小孩子手持红缨枪煞有介事地站岗放哨的场面,至今想起来还能感觉到当时的壮观。

麦子,养育了生生不息的人类,诗人海子干脆把麦子称为“粮食中的粮食”,也就是说,麦子已不单单是粮食,还成了人们情感的寄托。虽说我已成为了所谓的“城里人”,失去了农民的身份,但我依然喜欢麦熟的时节,因为这是让我心跳的时节。当天的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我分明听见了在那个没有钢筋、水泥、拥挤的车辆,只有蓝天、绿水、蛙鸣的故乡田野里,鼓胀着的麦粒正欲撑破麦穗而发出的美妙的声响……

(编辑 花咖)

猜你喜欢

麦芒麦香麦粒
谁偷了麦粒
麦芒上的风景
麦芒
麦香
蚂蚁和麦粒
麦香
人间的事
麦香
大金鹿车子
从麦粒到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