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有告别的那一天

2015-11-25李晓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一格等候大街

李晓

在一张二战期间的老照片上,看见一个蓬头垢面的年轻战士,正啃着军用饼干,一排露出的白牙很是晃眼,在他旁边,是成山堆积的战友尸体。一场惨烈的战斗,硝烟还没有散尽。

与死亡的集体告别,在战争中是司空见惯的事。没有医院里亲人离世时的痛苦嚎叫,没有一场庄重的仪式。死亡,在那个时候,就是死神身上的羽毛,大树上的枝叶,在飓风之中的瞬间飘落。

让我想起当年的唐山大地震,深夜里一座熟睡的城市,没一点死亡的讯息,在天崩地裂之中,数十万人与这个世界永远告别。

所以我相信了这样一个事实:不是所有的死亡,都来得及一声告别。

那年,我去卢大姐家采访,这本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故事。大姐的丈夫患重病以后,10多年来,大姐无微不至照顾着他,夫妻成了同命鸟。我在感动之余写了一篇报道,见报以后,我把报纸送到了大姐家,大姐看了报纸,难为情地说:“你把我写得太好了。”一个月以后,大姐的丈夫艰难地爬上楼顶,跳楼自杀了。

后来我隐约听说,大姐的丈夫,看过我送去的报纸,报纸上的故事让这个男人心有愧疚,也压力倍增。如果这篇报道成了摧毁男人的杀手,这会是我一生的心灵债务。

如果当年没有那篇报道,这个男人也许还没有告别这个世界,他还一如既往地享受着妻子的照料,过着相濡以沫的生活,甚至出现奇迹,健康地活在这个世上。直到前年,有一次与卢大姐见面时,大姐才对我说,丈夫跳楼的前夜,要她拿出家里的照片,一张一张地翻看,摩挲着。丈夫还说了一句话:“还是活着好啊!”大姐对他说:“就是,你得陪我活下去!”没想到,一句眷念生命的话,竟成了告别这个世界的遗言。

一个人,对这个世界堆积的感情,在面对死亡来临时,似乎可以全面爆发。我看见一个奄奄一息的人,一直握着亲人的手,最后无力地松开。我见过一个患绝症的女人,在医院瘫软下去,却伸出了手,拉扯住了丈夫的裤腿。我见过一个死亡前捐献眼角膜的女儿,摸着流干了眼泪的母亲的眼眶……

但死亡到底什么时候来呢?它不像天气预报一样,不像一年一月一天之中的计划表格,一格一格都安排好了。

去年夏天的一个黄昏,一位友人,有天在家煮辣子鱼,等妻子回家享受一顿温情的晚餐,鱼在锅里热腾腾地煮着,却发现家里没了花椒,他给下班路上的妻子打去一个电话:“你快点回来啊,鱼就要煮好了。”随即从厨房下楼去大街对面的小店里买花椒,在妻子回家上楼的一刹那,大街上“嘭”地一声,丈夫被撞飞。她揭开锅盖,香喷喷的味道扑鼻而来,等她坐在沙发上看了一会儿报纸,才给丈夫打电话,那个电话却再也接不通了。

这样的阴阳相隔,就发生在城市的万家灯火时分,这样的告别,就发生在热腾腾的饭菜之间。这世上的告别,有时根本没有一场你想象之中的情深深意切切的场景。

或许,医院里的一些告别,可以知道终将要来临。那些病人全身都插着各种管子:输液器、胃管、导尿管、氧气管,甚至是气管食道插管。这是告别之前对生者的心理抚慰,有时也是对即将离世之人的折磨。

城市大街上摩肩接踵的人流,医院里也常常是人满为患,有时为等一个专家门诊,还要早早排队等候。或许,这种等候,只是一种感情与责任上的付出,因为在这种等候之中,有时就是送那人永久告别的路上。一个医生朋友常在微信里发布,某医院当日出生多少人死亡多少人。这让我想起那个31岁就告别世界的女作家的话:在乡村,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在这个每天都要再见与告别的世上,人类何尝不是如此。

什么时候告别,告别是再见,还是永别?答案在风中飘。那么就趁在一起时,用告别的心情来提醒自己,世间的一切,都要好好珍惜。

(编辑 花咖)

猜你喜欢

一格等候大街
等候
等候
跳房子
不止多一格
大街上捡来的爆笑图
大街上捡来的爆笑趣图
在大街上抓拍到的爆笑雷图
我终于飞起来了
大街上真热闹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