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地区鸭呼肠孤病毒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

2015-11-25陆新浩陈秋英黄建勇任祖伊余姚市禽畜病防治研究所浙江余姚315400

浙江畜牧兽医 2015年5期
关键词:雏鸭坏死性出血性

陆新浩,陈秋英,刘 鸿,黄建勇,吴 勇,任祖伊(余姚市禽畜病防治研究所,浙江余姚315400)

兽医防疫

宁波地区鸭呼肠孤病毒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

陆新浩,陈秋英,刘 鸿,黄建勇,吴 勇,任祖伊
(余姚市禽畜病防治研究所,浙江余姚315400)

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鸭呼肠孤病毒(DRV)引起番鸭、鸭、半番鸭和鹅等水禽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鸭呼肠孤病毒可分为经典型(C-DRV)和新型(NDRV)两种。经典型病毒主要感染番鸭引起鸭坏死性肝炎(俗称番鸭“白点病”或“花肝病”);新型病毒可感染番鸭、半番鸭、肉鸭和鹅等多种水禽,引起番鸭和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称为番鸭“新肝病”)和肉鸭“脾坏死症”。2007年开始,该病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江西等地广泛流行,严重危害养鸭业的健康发展。

笔者对宁波地区2011~2014年鸭病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由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后引起的鸭出血性坏死性肝炎和雏鸭脾坏死症是宁波地区流行的主要鸭病病变型,且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对宁波地区的养鸭业危害较大。

1 流行病学

1.1 鸭出血性坏死性肝炎

发病对象:临床上多见于番鸭,其他品种(如半番鸭、麻鸭、北京鸭等)很少发病。

发病日龄:多见于4-26日龄内雏番鸭,尤以6 ~15日龄幼雏鸭发病居多,病程7~10 d,成年番鸭则未见发病。

传播方式:一般经消化道水平传播,但经种蛋垂直传播也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笔者调查发现,有部分种鸭场培育的鸭苗(特别是外来引种苗鸭)发病率极高,本地培育的鸭苗发病率相对较低,其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发病死亡率:本病发病率为5%~40%不等,死亡率为10%~50%左右,日龄越小或并发感染时其发病及死亡率越高。

发病规律: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秋季为本病的高发季节(详见图1)。

图1 2011~2014年鸭出血性坏死性肝炎发病曲线图

1.2 雏鸭脾坏死症

发病对象:多发于30日龄内的雏鸭或鹅,麻鸭、番鸭和北京鸭等。

发病日龄:最早4日龄发病,集中发病多在7~15日龄左右,30日龄后的鸭或鹅很少发病。病程7 ~10 d。

发病死亡率:一般发病死亡率可达10% ~20%,高者可达50%~70%。

发病规律:门诊统计数据显示,就宁波地区而言,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详见图2)。

图2 2011~2014年雏鸭脾坏死症发病曲线图

2 临床症状

2.1 鸭出血性坏死性肝炎 患鸭精神沉郁,食欲渐减或废食,缩颈、脚软、伏卧,呼吸啰音,部分死前有神经症状,排绿色或黄色稀粪。

病鸭迅速脱水、消瘦,病程短,死亡快速(多在发病后24 h内死亡)。

2.2 雏鸭脾坏死症 发病雏鸭食欲明显下降,排黄白色水样稀粪,怕冷,鸭群扎堆,缩颈,体温升高。

病鸭迅速消瘦、脱水,死前有神经症状。

3 剖检病变

3.1 鸭出血性坏死性肝炎 剖检病死鸭肉眼可见心包积淡黄色液体、心肌有点状或条状出血,肺部发炎、出血和积水;肝脏肿大、有密集相交的针点状灰白色坏死灶和圆点状出血点(图3-1);有类似幼鸭病毒性肝炎病变;法氏囊肿大出血,呈紫葡萄色,肾肿大,出血(图3-2);脾脏肿大2~3倍,质脆,出血和破裂,发病后期表面有一层灰白色坏死纤维膜(图3-3);脑膜出血;胰腺出血和有坏死点。

图3 鸭出血性坏死性肝炎剖检病理变化

3.2 雏鸭脾坏死症 剖检病死鸭可见发病初期脾脏肿胀变硬,呈三角型,有出血斑点,后期局部坏死或呈纤维素性脾周炎(固有特征性病变)。部分剖检病理变化可见肺出血、水肿、肝脏出血和坏死等(详见图4)。

图4 雏鸭脾坏死症剖检病理变化

4 防控措施

鸭出血性坏死性肝炎和雏鸭脾坏死症目前在宁波地区流行较广,对本地养鸭业的健康发展危害较大。据近4年来门诊病例统计大约占所有鸭病门诊病例数的6%左右,是继大肠杆菌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和鸭坦布苏病毒病之后发病数量较多的疾病。发病鸭场遍及宁波市的余姚、慈溪、鄞州区及绍兴市上虞区等养鸭聚集地。

笔者通过大量临床病例调查发现,本病具有垂直传播现象,所以养殖户在引进鸭苗时需谨慎考察,尽量饲养本地培育的健康雏鸭苗,不要轻易引进健康状况不明的外来鸭苗。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上许多养鸭户习惯应用抗生素预防及治疗,不但对本病起不到防控效果,反而可能产生许多副作用。

笔者通过多年临床治疗反馈和调查,认为雏鸭出血性坏死性肝炎和雏鸭脾坏死症的防控可通过加强雏鸭饲养管理,改善鸭舍环境,减少饲养密度、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和改变饲养方式来预防。

该病流行地区可使用疫苗预防接种,一旦鸭群发生出血性坏死性肝炎或脾坏死症,应尽快采取隔离、封锁,扑杀濒死鸭,深埋或焚烧死亡鸭,加强环境消毒等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另外,可使用高免卵黄抗体进行紧急治疗或采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如清瘟解毒口服液等进行防治,每瓶500 mL清瘟解毒口服液可兑水200 kg,饮用3~5 d,则可明显降低雏鸭的死亡率。

S858.32

B

1005-7307(2015)05-0034-002

2015-03-09

宁波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14C10033。

陆新浩(1968-),男,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家禽疾病诊疗与禽病防治研究工作,E-mail:lxh68@126.com。

猜你喜欢

雏鸭坏死性出血性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表现及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