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郭敬明小说作品的艺术风格

2015-11-24卢畅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郭敬明艺术风格小说

卢畅

【关键词】郭敬明;小说;艺术风格

本文从郭敬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人物刻画、语言风格与思想主题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郭敬明作品的艺术整体风格。

1 环境描写

1.1 画面感

郭敬明文学作品对于环境的描写十分细致,能够给人清晰的画面感。比如他在《悲伤逆流成河》中开篇描写到:“弄堂里弥漫起来的晨雾,被渐渐亮起来的灯光照射出一团一团黄晕来。 还没有亮透的清晨,在冷蓝色的天空上面,依然可以看见一些残留的星光。气温在这几天飞快地下降了。呵气成霜。 冰冻三尺。 记忆里停留着遥远阳光下的晴朗世界。” 郭敬明这种对环境的描写,仅轻轻几笔就渲染出了那种宁静致远、脱离尘嚣的气氛和感觉,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就像一部电影蒙太奇一般将一幅幅的画面在读者的脑海中不断呈现。

1.2 隐意

除了给人强烈的画面感之外,郭敬明对环境的描写并不那么单纯。往往透过环境的刻画能读出另外一种淡淡的隐喻。比如《悲伤逆流成河》中的这段文字:“头顶是交错而过的天线,分割着不明不暗的天空。”这种看似对环境的描写实际上也是主人公心理状态的一种刻画,将主人公淡淡的忧愁和成长中遭遇到的种种困惑寥寥几笔就刻画得淋漓尽致。而接下来的一句环境描写:“ 每天放学上学,经过的一定是这样一条像是时间长廊般狭窄的走道。头上是每家人挂出来的衣服,梅雨季节会永远都晒不干,却还是依然晒着。从小受到的教导就是不要从挂着的女人裤子下面走过去,很晦气。”这么几句话,将主人公的成长环境和接下来的各种举动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虽然看似简单,但是这种铺垫是行之有效的,可以帮助读者对主线人物的思想和成长状态更容易理解,从而产生共鸣。

2 人物刻画

郭敬明对自己的评价是:“悲观的乐观主义者,崇拜自由的生活和善良的人性。”也正是他的这种思想导致了他对人物刻画的细腻笔锋与对人性的不停思索。

细腻的写作特点体现在郭敬明作品中的方方面面,环境刻画有细腻的成分,人物刻画亦如此。分析郭敬明细腻的人物刻画主要体现在心理描写方面,比如在《爱与痛的边缘》散文集中,郭敬明曾写到“这个三月将成为我对于痛苦的一种纪念,很多蝴蝶就是在破茧的一刻被痛得死掉了,卡在那儿,死在羽化的途中……” 如此细腻的笔法和心理刻画,让读者在读到文字的同时感同深受。而对人性的思考可以在郭敬明的任何一部小说中读到,亲情、爱情、友情始终是他作品的主题。在迷茫的社会生活中,如何面对诱惑和社会的残酷,如何正确处理友情与亲情是郭敬明小说中一直都在探讨的主线。

3 语言风格

郭敬明的语言风格很多样,既有婉约、清新的感觉,又夹杂着无处不在的黑色幽默。

3.1 婉约

郭敬明是言情高手,他的文字细腻、惆怅。由于郭敬明的年龄和成长背景的缘故,加上他对同时代青春故事入木三分的刻画,使得80后和90后读者群很容易对郭敬明的文字产生共鸣。而其中他文字的婉约与柔美,更是赢得了相当女性青少年读者的青睐。在他的文章中、深沉的、柔美的语句随处可见。比如,《幻城》,《夏至未至》等经典名句成为了当下青少年在表达情感时竞相模仿的语句。

3.2 幽默

郭敬明是幽默的,在他的作品中,各种段子和搞笑的语句并不少见。在郭敬明早期的作品中也许幽默还不能称之为他的特色,但在接下来他不断诞生的作品中,我们发现幽默渐渐成为了他的一个特色。这种幽默的语段在《小时代》中最为常见,无论是对话还是描述,各种搞笑和充满欢乐的语句,让人在读故事的同时,不禁笑出声来。这种幽默成分的增加,可能是郭敬明对生活的一种理解,也是欢笑和泪水并生的一种表达吧。

4 思想主题

郭敬明小说的思想主题有着鲜明的特点,比如故事基调基本上都充斥着压抑、悲伤的情绪;孤独、寂寞的思想则贯穿每一部小说;而对自由和追逐和青春一去不复返的无奈情绪也随处可见。想来这就是郭敬明所理解的“成长”的痛楚吧。

4.1 灰色基调

在郭敬明的小说中最常见的一种色调就是灰色。读他的作品始终会有一种压抑的情绪萦绕在心间。本该积极向上的一群年轻人,应该拥有灿烂、明媚色调,却始终面临着感情、友情和社会现实的种种残酷倾轧,让人轻松不起来。比如他的作品《小时代》,讲述了四个从小感情深厚、有着不同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女生,在进入社会后经历了友情、爱情、亲情的巨大转变。当故事描述到四个女孩欢快、轻松的笑容和相处时,读者往往并不轻松,因为郭敬明擅长情节的逆转描述,使人总是在担心下一步将发生什么。这种担心与顾虑,这种对现实的无奈与刻画就形成了灰色的基调主题。

4.2 悲观中的乐观

“在时光的洪流中,在喧嚣之下,在孤独和寂寞的笼罩中渐渐成长”。从郭敬明的文字中可见他的寂寞与孤独感。可以说这种寂寞和孤独是一种悲观情绪的体现,但从他的小说中又往往能读出另外一种希望。比如《梦里花落知多少》,小说的结尾让人心痛、无奈,甚至给人悲痛欲绝的感觉,但却又不至于让人心灰意冷,笔锋一转,一丝温暖的画风传来,又给人一种新的希望。这种希望就是郭敬明文字中的矛盾之处吧,想必也是其思想的矛盾之处。既想告诉在成长中的每一个少男少女,社会现实的无奈与绝望,又不想让人彻底的心灰意冷。悲观中的乐观,绝望中的希望是郭敬明小说作品之于思想主题的有一个风格。

4.3 对青春的顿悟

正在郭敬明的小说中,欢笑和泪水是最常见的内容。但最突出的一个主题思想就是“青春一去不复返”的无奈。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快乐单纯的岁月不会长久。在郭敬明的小说中,无处不在的传递这种思想。《小时代》如此,《梦里花落知多少》亦如此。“再也回不去了”是郭敬明对青春的一种诠释,也是当代青年对成长的一种理解。

5 小结

总之,80后作家郭敬明,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描写,成为了青春文学的一种标志。不管他笔下的思想价值观有多么饱受争议,其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独特的故事描写还是很值得称赞的,是当下文坛尤其是青年文学中的翘楚与楷模。

参考文献

[1]李双.“郭敬明写作”的文化透视[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2]郑玉华.大众传媒视域下的郭敬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郭敬明艺术风格小说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关于郭敬明的一封家书
郭敬明就像是一个便秘患者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
名人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