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峰寺水库枢纽布置方案设计

2015-11-24杨丽君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5年2期
关键词:溢流坝段溢流坝河槽

杨丽君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50)

1 工程概况

双峰寺水库位于滦河一级支流武烈河干流上,坝址位于承德市双峰寺镇小庙子村附近,距下游承德市区12km,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城市供水,兼顾发电和生态环境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总库容1.373亿m3,控制流域面积2303km2,枢纽建筑物主要包括拦河坝和电站。拦河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由非溢流坝段、溢流坝段、底孔坝段和电站坝段组成,坝顶宽7.0~18.5m,坝顶全长533m,最大坝高50.1m。溢流坝总净宽81m,分为9孔,单孔净宽9m;泄洪底孔共4孔,单孔孔口尺寸5m×5m;电站为坝后式,装机容量1580kW,最大引水流量10.86m3/s。考虑电站不发电期间要向下游河道引水,在电站坝段布置一条生态放水洞。

2 枢纽布置原则

双峰寺水库坝址区为低山宽谷河流地貌,坝址处河床宽400m,地面高程365~367m,河道主槽位于右岸侧。河床左、右两岸分别布置有承围公路和承隆铁路,其中左岸地势平缓,地面开阔。

本工程是武烈河干流唯一的控制性工程,其建筑物主要包括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电站厂房等。根据工程任务,枢纽布置遵循以下原则:

(1)枢纽布置服从武烈河流域总体防洪规划,满足枢纽综合利用要求。

(2)泄水建筑物优先布置于主河床,在各种水位条件下应能宣泄不同流量。

(3)电站厂房布置应方便交通运输及电力出线。

(4)在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河势等自然条件下,结合分期导流优选各主要水工建筑物的布置位置。

(5)为减少水库淤积,延长水库使用寿命,泄水建筑物设计应有利于水库减淤。

(6)各建筑物的布置应相互协调、互不干扰,便于运行安全、统一调度、管理方便。

3 方案拟定

本工程以防洪为主,水库设计和校核洪峰流量分别为3200m3/s和6602m3/s,坝址处河段较顺直,根据上述原则枢纽布置中将泄水建筑物布置于主河床,既有利于施工及运行期洪水宣泄及减少对下游河势影响,也方便其他建筑物的布置;同时为减少电站进水口的泥沙淤积,将泄洪底孔紧邻电站坝段布置。

在挡水、泄水建筑物规模及消能型式等不变的前提下,拟定2个枢纽布置方案。

3.1 右岸主河槽布置溢流表孔(方案1)

为避免下泄水流淘刷岸坡和其他建筑物的基础,将溢流坝段布置在现河道主河槽位置,电站坝段布置在河床左侧。综合考虑施工导流、泄洪和排沙的要求,底孔坝段布置在电站坝段右侧,与电站坝段毗邻。溢流坝段和电站坝段与两岸的连接布置非溢流坝段。考虑到溢流坝挑流冲坑对底孔消力池边墙的影响,底孔坝段与溢流坝段之间增加1个河床非溢流坝段。

3.2 右岸主河槽布置泄洪底孔(方案2)

由于武烈河泥沙含量大,为便于排沙,将泄洪底孔优先布置在右岸主河槽,电站坝段及电站厂区布置在右岸,溢流表孔布置在泄洪底孔左侧,中间相隔1个河床非溢流坝段,两岸布置非溢流坝段,即该枢纽布置方案从左至右依次布置左岸非溢流坝段、溢流坝段、河床非溢流坝段、底孔坝段、电站坝段(坝后式电站厂房)和右岸非溢流坝段。

4 枢纽布置方案确定

根据枢纽布置,从工程投资、地形地质条件、工程施工、工程管理、下游防护处理、泄洪排沙及旅游和土地开发等方面进行比选,最终确定合理的枢纽布置。

4.1 工程投资

上述2个枢纽布置方案中拦河坝、电站和永久交通的主要工程量及建筑工程直接费比较如表1。

表1 不同枢纽布置方案建筑工程量及直接费比较

由表1可见,建筑工程直接费方案1为32608.51万元,方案2为32369.96万元,两方案建筑工程直接费投资相差不大,方案2较方案1节省投资240万元。

4.2 地形地质条件

方案1:坝址右岸山势陡峭,左岸地势平缓、开阔,且有承围公路通过,便于布置电站厂房和管理办公区;右侧主河床可布置泄洪建筑物。

方案2:电站厂房布置在右岸,泄洪底孔与电站相邻,造成溢流坝布置已靠近左岸侧,对泄洪和下游防冲均不利。

从地形地质条件看,方案1布置更为有利。

4.3 施工导流

方案1:采用分期导流,一期工程施工围堰围左岸,利用主河槽过流;二期工程围右岸,利用底孔过流;左岸承围公路需在准备期改线完成。

方案2:采用分期导流,一期工程施工围堰需截断主河槽,利用左岸滩地过流;一期工程度汛河道束窄,左岸承围公路将被淹没。因此左岸公路、右岸铁路和坝下交通桥均须在施工准备期完成。

从施工导流看,方案2施工准备期工作量较大,且一期围堰需截断主河槽,导致围堰高度及其防渗处理难度均增大。

4.4 下游防护

方案1:溢流坝泄洪时,左、右岸导流防护设施分别为底孔消力池边墙和右岸山体,下游防冲处理措施简单、可靠。

方案2:溢流坝泄洪时,右岸导流防护设施为底孔消力池左边墙,但左岸为土质山体和覆盖层,抗冲能力差,下游防冲处理措施较为复杂。

方案1下游防冲处理措施较为简单、可靠,优于方案2。

4.5 工程管理

方案1:电站厂房、管理局均布置原承围公路一侧,交通便利;不常运用的溢流坝布置右侧,而经常利用的底孔和引水建筑进口均布置在坝顶左侧,便于由管理局通过左岸上坝公路上坝进行集中管理。

方案2:电站厂房布置在山势陡峭的右岸侧,厂房开挖后右侧山体需进行支护处理,进厂交通也不便,且厂房位于山体背阴侧,对节能不利。

方案1便于工程管理运用,同时溢流坝下游防冲维护也较为简单。

4.6 泄洪排沙

方案1:超泄能力大的溢流坝布置在主河槽处,利于大流量泄洪;底孔布置偏左,排沙条件稍差。

方案2:泄洪底孔布置在主河槽位置,利于排沙;溢流坝布置偏左,遇大洪水泄洪时水流条件稍差。

从水库排沙方面看,方案2略占优势。

4.7 旅游和土地开发

方案1:溢流坝布置主河槽处,其右岸地势较陡,因此河道右岸以防护为主;左岸地势平缓,在修建防护堤后,对原承围公路与防护堤之间区域可充分进行旅游、土地开发,发挥综合效益。

方案2:溢流坝布置在左侧,受泄洪影响,左岸无法进行旅游和土地资源开发;而右岸为河道主河槽,地势又陡,亦难以开发旅游、土地资源。

方案1功能划分明确,右岸主河槽行洪,左岸综合开发,优于方案2。

4.8 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在地形地质条件、施工导流、工程管理、下游防护、旅游和土地资源开发等方面均以方案1占优,而在水库排沙和工程投资方面方案2略占优势。经综合分析比较,采用方案1为枢纽布置推荐方案,即推荐的枢纽布置方案从左至右依次布置左岸非溢流坝段、电站坝段及坝后式电站厂房、底孔坝段、河床非溢流坝段、溢流坝段和右岸非溢流坝段。推荐方案枢纽布置如图1。

图1 双峰寺水库枢纽布置

5 结语

重力坝的设计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方便适用,经济合理、环境友好。双峰寺水库重力坝设计首先根据工程的任务和枢纽的功能要求,确定了挡水建筑物、溢流坝、泄水底孔、电站厂房、生态放水洞等建筑物,根据建筑物的组成,考虑工程投资、地形地质条件、工程施工、工程管理、下游防护处理、泄洪排沙及旅游和土地开发等方面,最终确定了合理的枢纽布置。

[1]索丽生,刘宁.水工设计手册[K].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2]陈诚,温国利.重力坝设计与施工[M].北京:水力水电出版社,2011.

[3]SL31—2005,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

[4]周建平.重力坝设计二十年[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5]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双峰寺水库初步设计报告[R].2012.

猜你喜欢

溢流坝段溢流坝河槽
变化水位下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扬压力研究
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重力坝应力及稳定性分析
大石涧水库溢流坝挑流鼻坎体型优化试验研究
阿克肖水库古河槽坝基处理及超深防渗墙施工
周至县黑河水库重力坝设计
某水电站溢流坝设计及结构计算
长江口北槽河槽地形变化及深水航道回淤特征分析
阳江上水库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山羊溪水电站溢流坝优化设计
杨溪水库溢流坝段三维仿真计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