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通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与防治技术

2015-11-21马永翠石安宪马窕兰铁丽红

云南农业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昭通市晚疫病病株

马永翠,陈 敏,石安宪*,马窕兰,铁丽红,陈 朗

(1.昭通市植保植检站,云南 昭通 657000;2.昭通市昭阳区凤凰农技站,云南 昭通 657000;3.鲁甸县植保植检站,云南 鲁甸 657100;4.彝良县海子农技站,云南彝良657600)

昭通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与防治技术

马永翠1,陈 敏1,石安宪1*,马窕兰2,铁丽红3,陈 朗4

(1.昭通市植保植检站,云南 昭通 657000;2.昭通市昭阳区凤凰农技站,云南 昭通 657000;3.鲁甸县植保植检站,云南 鲁甸 657100;4.彝良县海子农技站,云南彝良657600)

2003-2009年在不同海拔区域开展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规律调查研究和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在昭通的初发病期为5月上中旬(现蕾至始花期),6月中下旬(始花至盛花期)形成发病高峰期,若春播期间雨水较多,苗期即可感病。通过采取选择抗病品种或播前用甲霜灵·锰锌WP 500倍液处理种子+大田期用甲霜灵·锰锌WP或烯酰玛啉WG等药剂轮换防治,药剂防治1~2次可有效控制病害的流行。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防治

马铃薯是昭通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为15.33万hm2,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8.5万hm2左右。由于种植品种单一,抗病性下降,广大农户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意识差,防治措施不到位,导致种薯带菌率逐年升高、品种抗性逐年下降,晚疫病的大田流行程度逐年加重,如不进行及时防治,产量损失可达20%~50%。2003-2005年在云南农业大学马铃薯晚疫病项目组的指导支持下,笔者对昭通市马铃薯晚疫病开展了一系列的监测和试验、示范工作,已基本摸清了昭通市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危害特点,总结形成了一套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综合防治技术,并于2006-2009年在昭通市马铃薯种植县(区)开展示范应用,效果显著。

1 症状表现及发病特点

近年监测结果表明,马铃薯叶片、茎秆和块茎均可感病,田间中心病株发病主要从叶尖叶缘开始,初期病变形状点状,后期水浸状明显。昭通市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晚疫病初发期一般在5月上中旬,马铃薯生育期为现蕾至始花期,6月中下旬(始花至盛花期)形成发病高峰期,大田病害流行速度与当年的气候条件关系较大。若5-6月雨水较多,中心病株出现地块若防治不及时,3~7 d病株率可达70%以上,多数也形成大病斑,且病斑上可见白色盐霜状物质(病菌孢囊梗与孢子囊),10~15 d病害可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2 昭通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与防治情况

从图1可看出,昭通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从2001年的12.35万hm2上升到2013年的15.7万hm2,上升比例为27.13%。晚疫病发生面积受各年气候条件影响,各不相同,但总体呈上升趋势。12年来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均在3级以上,主要发生区域是昭阳、鲁甸、彝良、永善、镇雄、巧家6县的马铃薯主产区。总体发生程度最轻的是2005年,发生面积为2.45万hm2,重发生年份2010年、2012年分别达8.49万hm2、9.42万hm2。防治面积由2001年的0.27 万hm2上升到最高年2012年的11.01万hm2,上升39.57倍。挽回损失由轻发生年2005年的670 t上升为重发生年2010年的36 300 t。2008年以来通过各县(区)积极推广该技术防治示范宣传,带动了大面防治工作的开展,2010年、2012年晚疫病大发生,各县(区)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后共挽回产量损失分别为3.63万t和2.66万t。

2007年以后,昭通市马铃薯晚疫病总体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种植品种老化,抗性下降,病菌逐年积累。多年来昭通市的大面积主栽品种仍以会-2、威芋-3号为主,选育的抗病品种受各种因素影响,推广面积有限;二是农民对晚疫病的认识不到位,防治意识较差,植保农技部门宣传顾及不到区域,农民不知道防治;三是农民预防意识较差,看不到多数植株发病就不防治,更不会播前进行种薯药剂处理。等普遍发病才防治,错过最佳防治时期,难以控制病害;四是晚疫病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如2010年昭通市6-8月降雨较多,且正值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关键期(6月上旬),天气特点为晚上下雨、白天气候温暖,持续时间长达1个月左右,导致昭通市马铃薯晚疫病大面积流行,2012年6-7月出现持续阴雨,很难遇到合适的喷药防治天气,防治不及时导致了病害流行蔓延。

3 防治技术措施

3.1 选用无病种薯

做好种薯处理和中心病株监测,加强栽培管理与大田期药剂防治相结合,防效可达80%以上。

3.2 科学栽培

因地制宜地采用剔除病薯、平衡施肥、开沟排水等保健措施,降低晚疫病发生危害。净种地块株行距为35 cm×50~60 cm,施农家肥30~45 t/hm2,复合肥600~900 kg/hm2,栽培行向按当地种植习惯,中耕管理高培土10~15 cm,培土2次,第2次培土在封行前完成。大田期避免偏施氮肥和雨后田间积水。

3.3 药剂拌种处理

选择健康种薯,剔除病薯、烂薯,于播种前2 d进行播前种薯处理,薯块切开后用58%甲霜灵·锰锌WP 500倍液喷雾薯块,晾干后播种。

3.4 大田期病害防治技术

现蕾至始花期是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关键期,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清除。在发病初期选用波尔多液(石灰∶硫酸铜∶水=1∶1∶100)或58%甲霜灵·锰锌WP 500倍液喷雾植株,10 d后用80%代森锰锌WP(必得利)600~8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WG(进富)600~800倍液喷雾植株,或50%烯酰玛啉WG 1 000倍液喷雾植株,共喷2~3次,3种药轮换使用。喷药时选择晴天,喷药后4 h内遇雨应补喷。

3.5 注意事项

喷药时选择晴天,统一防治,注意轮换用药,以延缓和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4 示范推广效果

2010-2012年在昭阳、镇雄、威信、永善、彝良5县(区) 完成市级示范样板建设66个,示范面积0.492万hm2。带动全市完成推广应用示范点建设101个,示范应用面积16.76万hm2,辐射带动全市完成防治面积19.11万hm2,示范面积占发生面积的76.85%,占防治面积的74.65%。

表1 2010-2012年昭通市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测产情况

从表1可见,2010-2012年通过对中心示范、应用和辐射示范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5县(区)94乡182村313组1 593户325.19 hm2测产调查数据汇总分析结果得出,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平均产量为20.04 t/hm2,比未防治区的平均产量16.36 t/ hm2增加3.68 t/hm2,增幅为22.49%,若按市场平均价800元/t计算,平均可增加产值为2 944元/hm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5 讨论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特点具有区域性,昭通市马铃薯晚疫病的规律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是根据多年的系统监测和试验示范结果形成的。本地区示范结果表明,通过采取选用无病种薯、科学栽培、药剂拌种处理、大田期病害防治技术等技术可有效控制病害的流行,技术措施切实可行。但由于马铃薯经济价值不高,农民对病害的认识不够,防治意识较差,技术的入户率还需加强示范展示和宣传培训力度。马铃薯晚疫病属于种薯带菌传染,故选育推广抗病良种或感病品种播前进行种子药剂处理非常重要。

[1]曹静,客绍英.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学及研究方法进展[J].中国马铃薯,2005,1(19):33-35.

[2]周平,王曹海,王朝贵,等.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植物护理学,2011,1(10):210-211.

[3]孙茂林,赵永昌,杨艳丽,等.云南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及预警系统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30):47-51.

[4]雷崇艺,马永翠,杨艳丽,等.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治试验[J].中国食用菌,2006(增刊):131-133.

2014-04-23

马永翠(1977-),女,高级农艺师/副站长,在昭通市植保站从事植保技术推广工作。

*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昭通市晚疫病病株
柑桔黄龙病株分布边缘效应的量化分析
昭通市种业现状与“十四五”种业发展对策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试论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与综合防治
亲人
亲人
山东省近期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