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院校卫生统计学案例教学效果评价探究

2015-11-20申英英刘耕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评价

申英英+刘耕

摘 要:“卫生统计学”是独立院校医学类学生必修的一门工具课程。文章以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为例,从“卫生统计学”学生学习现状入手,对比评价了将常规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效果,并指出应用案例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卫生统计学;案例讨论;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1-0022-02

一、独立院校“卫生统计学”学习现状调查及此次教学效果评价的意义

(一)“卫生统计学”课程设置情况

“卫生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它包括了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分析结果的正确解释和表达[1]。但因其概念抽象,逻辑推理强,计算公式烦琐、运算量大,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较难学。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作为医学类三本独立院校,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卫生统计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并使用这个工具,就成了授课教师的主要任务。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开设“卫生统计学”的情况见表1。

表1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卫生统计学”课程设置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卫生统计学”这门课,大部分专业课时较少,并且都非考研专业课。因此,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讲课时,在较短时间内不可能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理论知识的灌输,要做到学以致用,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着重讲解如何应用。

(二)针对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生进行的“卫生统计学”学习态度调查

以该院2012级临床医学、护理专业,2013级卫生事业管理、药学专业共计33个班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96份(99.2%),492 份有效(98.4%)。问卷汇总情况见表2。

表2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生对“卫生统计学”

的学习态度调查

从上表反映情况可以看出,88.7%的学生还是认为学习“卫生统计学”对自己是有用处的,但是仅12.6%的学生会课下主动预习复习这门课。造成该院大部分学生对“卫生统计学”采取这种学习态度的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48.4%的学生都认为这门课很难,只有17.7%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简单。

(三)原因分析

1.由独立院校学生自身情况决定。首先,医学类独立院校每年所招学生大部分分数都是各省二本和三本线附近。其次,由于医学类专业的特殊性,很多学院在招生时文理兼收。而“卫生统计学”这门课属于理科性质的学科,里面有大量的公式和计算,甚至涉及大量的计算机软件程序SPSS、SAS等,大部分数学功底较弱的学生感到晦涩难懂。

2.与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有关。医学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很多,学生在应付堆积如山的专业课的时候,就会无暇顾及“卫生统计学”这门基础课。

(四)此次教学效果评价的意义

此次教学效果评价采用以案例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法,主要是针对医学类独立院校学生学习“卫生统计学”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

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方法具有全员参与性、学生主体性、答案多元性等特点, 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智能和创造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其学习能力[2]。

2.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方面由被动方变为主动方,教师由主动方变为辅助方。这种角色的转变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3.课堂气氛的活跃。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卫生统计学”这门课上,各专业都普遍存在出勤率不高,课上气氛不活跃,学生容易走神、喜欢早退的现象。

二、教学效果评价的基本设计思路

以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医学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的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教学进程:课前复习→理论讲解→引出案例问题→分组讨论→解决思路→案例解析→教师总结。对照组教学进程:课前复习→理论讲解→例题讲解→对应练习。

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评价时,采用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的方式。横向对比的是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测验成绩,纵向对比的是同一班级不同时期的测验成绩。对测验结果采取t检验、秩和检验等统计推断方法进行分析。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一)第一阶段的横向对比

选取该院2012级临床医学1—4班为实验组,2012级临床医学5—8班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2级护理1—4班为实验组,2012级护理5—8班为对照组。

以考试成绩作为测验结果进行评价,测验试卷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基础知识(40分),占40%;第二部分实际应用题(60分),占60%。得分情况分析如表3和表4。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基础知识成绩对比

从上表两专业的得分情况做出的统计推断,可以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分数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这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和理解上并无差异。

表4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际应用题成绩对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专业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际应用题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得分要高于对照组。这说明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处理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这一方面,培养效果还是不同的。

2.第二阶段的纵向对比。分别选取该院2013级卫生事业管理专业1—3班、2013级药学1—4班为研究对象。选择“卫生统计学”中的参数估计基础为常规教学模式;假设检验基础为案例讨论法教学模式。以两次章节小测验的成绩作为教学效果分析的依据。两次小测验的试题均为实际应用题,难度系数相同,满分均为30分。 成绩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章节小测验成绩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个专业两章节的小测验成绩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假设检验基础这一章所采用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法所得成绩,要优于参数估计基础这一章所得成绩。

3.学生对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授课效果的反馈。对上述两专业的两章节授课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58份(98.8%),155份有效(96.9%),调查情况及用秩和检验作统计推断结果见表6。

表6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卫生统计学”授课效果统计分析

采用正态近似法,计算统计量得Zc=2.81>Z0.05/2=

1.96,所以P<0.05。由此得出,常规教学法与案例讨论教学法教学效果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案例讨论教学法要优于常规教学模式。

四、具有的推广价值及存在的问题

从讨论式的案例教学法在该院的实施情况来看,教学效果还是有的,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实施这种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案例教学,例如第二章的定量变量的统计描述等,这部分章节介绍的内容都属于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取常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应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联系,即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只有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透彻,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取得实效[3]。

在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实施讨论式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大班的授课效果没有小班的授课效果好。首先,大班分组过多就会导致教师难以掌控课堂情况;其次,每组人数过多就会出现个别学生在讨论分析时偷懒的状况。而小班授课时,则可以避免出现上述两种情况。

2.相对于常规教学法,案例讨论耗时较长。授课教师首先要做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引出案例,再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这个过程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每次课安排课时较少的专业实施案例讨论教学法不太实际。

参考文献:

[1]方积乾.“卫生统计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12.

[2]刘雪梅.论案例教学在卫生法学课中的运用[J].广西教

育学院学报,2006,(5).

[3]蒋志华.统计课程案例教学法应用探讨[J].统计教育,

2007,(S1).

猜你喜欢

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自制C肽质控品及其性能评价
写作交流与评价:词的欣赏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HBV-DNA提取液I的配制和应用评价
有效评价让每朵花儿都绽放
模糊数学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