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教学法在职业院校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中国历史常识》教学设计为例

2015-11-20滕俊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学法考核历史

滕俊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项目教学法在职业院校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中国历史常识》教学设计为例

滕俊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近年来,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较高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受到行业的青睐。因此,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日益受到重视。历史文化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文化基础课的重要内容,如何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历史文化课程中,进行系统、有效的项目式教学,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这是职业院校历史课教学面临的课题。

项目教学;高职院校;历史教学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定位于培养高技能、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应突出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体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项目教学法最早的萌芽源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通过欧洲的工读教育和美国的合作教育得到发展,最终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得到完善,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这一教学法是在“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基本原理指导下,通过“项目”的形式将将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资料,制订计划,最终自主得到学习成果,并进行自我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监督者、引导者、组织者。项目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以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是一种最直接的培养现代社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项目教学法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指向具有多重性

对学生而言,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的能力;对教师而言,这一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理念,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递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监督者,这有利于教师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对学校而言,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学校完善办学思想,建立更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活动内容、考核评价方式,逐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二)教学模式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

项目教学法由教师监督、引领学生完成一个教学任务,周期较短,范围空间有限,其效果检验也比较方便。同时,项目教学法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整个过程由教师引领和指导,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可控性较好。

(三)注重理实一体化,直接与社会生产和服务衔接

项目教学法涉及到具体的教学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必然涉及到“如何做”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书本知识应用于任务当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很好实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有利于实现毕业和就业的零距离。

二、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历史教学的条件

(一)项目教学法的可行性

随着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深入,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各学科开始普遍运用项目教学法这一模式,去解决现实问题,为就业和职业服务。项目教学法的广泛运用,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和途径。就教学内容而言,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可分解为若干模块,各模块的内容可分解为不同的项目,教师可根据这些项目展开项目式教学的探索。旅游管理专业的历史课程中,《中国历史常识》和《中国旅游史》的教学内容可分解成不同的教学模块,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教学项目,教师根据教学项目的难易程度,决定教学策略和授课计划,最终体现出“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更好地为学生和职业服务。

(二)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根据这一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必须将教学目标与学生需要、就业导向、职业需求相联系,将教学置于就业环境的大背景之下,开展行之有效、有的放矢的教学活动。“一言堂”式的脱离实际需求的理论教学必将泯灭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最终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只有在“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激发,最终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分享”解决现实问题,为职业生涯铺平道路。

三、历史文化课程面临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清晰,能力要求不明确

旅游管理专业的历史文化课程定位为理论教学,以获取理论,吸收知识点为目的,缺乏能力目标的定位。学生无法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真正提高能力,适应职业需求。如果不调整教学模式,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耽误人才的成长和行业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死板,学生实践能力薄弱

传统历史文化课程定位为理论课,教师在这一模式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无法形成师生互动、探究合作的教学关系,致使学生实践能力很难有效得到提高。

(三)考核评价方式单一,无法考核实践能力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历史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都是闭卷(开卷)的理论考试,多以名词解释、问答、论述等形式出现,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很难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渠道非常有限,科学性有待提高。

(四)教材内容冗杂,缺乏统筹规划

历史课程的教材版本繁多,内容冗杂,抛开某些教材科学性的问题,单单是对教材内容的取舍和整合就考验着智慧。教师应本着“学生中心、能力本位、适应就业”的理念,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分割模块、制订项目,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项目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将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中国历史常识》(吴晗主编)为研究对象,试着运用项目分解的方式,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应用。

(一)课程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掌握从先秦到近代历史上各阶段的时间跨度和时代特征,了解历史人物、事件、名俗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常识有基本的理解和认识。

2、能力目标:在掌握中华民族历史常识的基础上,能将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任务。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景点、景区的旅游服务活动中,满足职业需要和游客需求。

3、情感态度目标:掌握系统历史常识的基础上,培养个人的历史情感和爱国思想,提高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旅游服务的过程中形成中华儿女应有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价值观。

(二)课程项目设计

依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照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本人对《中国历史常识》的教学内容进行统筹规划、模块划分,制定了如下的项目设计思路。

(三)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设计

为了适应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该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古代史各阶段、各领域的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发展历程,对中国历史常识具备最基本的了解,为日后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教学中坚持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探索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

1、平时考核:平时成绩占30%,考核项目为课堂听课表现(发言)、笔记、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

2、项目考核:项目考核成绩占50%,根据6大模块中的各项目完成情况,对小组成员进行打分,评定成绩。对于粗制滥造、抄袭剽窃的学生,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

3、期末考核:期末考核的成绩占20%,根据旅游管理专业文化基础课的基础理论知识,采取开卷(闭卷)的方式,考核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结语

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旅游管理专业《中国历史常识》课程中,对纷繁芜杂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通过模块划分,项目制定的方式,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岗位需求,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教学与就业的有效衔接,理论知识与岗位需求零距离。

[1]刘容.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国历史文化》课中的应用[J].学理论,2010,(36).

[2]刘维政.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09,(02).

[3]吴海红.采用“项目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综合能力[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06).

G712

A

1671-5993(2015)01-0071-03

2015-01-22

滕俊(1982-),男,江苏无锡人,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

猜你喜欢

教学法考核历史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内部考核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