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幼儿园游戏开展的制约因素与解决策略

2015-11-18赵娣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5年10期
关键词:空间游戏幼儿

赵娣

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县城公办园较少,导致班额较大,在游戏的有效开展上受到一定的制约。教师在幼儿游戏时无法做到面向全体,往往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幼儿,忽视个体差异,以致于幼儿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探索创造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游戏成为一日活动中的薄弱环节。

一、班额大,“活动内容”没有保证,教师指导不全面

(一)问题呈现

由于班额大,给游戏的有效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无法面对全体。为了注重安全,害怕幼儿在游戏中“乱来”,往往扮演的都是“监督者”、“指导者”的角色,对于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总是爱出面干涉、解决、评判是非。这样,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自主性严重缺失,因而使幼儿丧失了对游戏的兴趣。特别是在进行户外游戏活动的时候,教师的眼睛总是紧紧地盯着幼儿,生怕有一点闪失,当个别幼儿有了创造性的游戏,带领同伴尝试时,在教师的眼里成了危险举动。此时的教师根本不会考虑在这个创造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利于幼儿发展的价值,而是立刻干预制止。此时的游戏已经成了一种形式,孩子机械地重复着固定模式的玩法。

(二)策略初探

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大班额的现状下,教师在游戏中对幼儿的指导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指导,首先应从“观察”着手。教师应该要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分析,给幼儿提出相应的目的和要求,或者确立适当的游戏主题。如:小班的娃娃家游戏,我们可以在某一次的活动中,给游戏确立一个“穿衣”的主题,将目标细化。又如在角色游戏中,给孩子们提一个问题,该如何分配角色?谁来抱娃娃、喂娃娃?该怎么样来照顾娃娃?这样一来,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就不会漫无目的地瞎玩了。还要鼓励幼儿进行游戏时自主选择、自主制定游戏的规则与方法,并产生自我约束、自我执行的意识,充实游戏内容。

其次,幼儿游戏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适当介入。教师进入游戏后对幼儿进行游戏指导时要有方法,如行为暗示、语言暗示等。比如,在“小医院”中,当幼儿不知道怎么做了,教师可以以病人的身份介入,适当提出要求,并鼓励他们表现自己所理解的医院服务。当与幼儿在一起进行游戏活动时,教师还应及时反思,要从幼儿的角度来理解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根据幼儿的性别及年龄特点建构多种合作模式,例如大带小、男带女,帮助幼儿构建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这样在幼儿游戏时,每小组都能形成独立开展的良好模式。

二、空间小,“活动空间”没有保证,没有充分发挥可利用的价值

(一)问题呈现

大多数城镇幼儿园条件有限,活动室空间比较小,在摆放桌椅保证集体活动的同时,幼儿游戏场地面积相对减少,这为幼儿游戏的全面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麦卡格瑞等人关于“游戏场地大小对幼儿游戏影响”的研究表明:游戏场地面积减小,空间密度增大,幼儿身体之间接触增加,攻击性行为及游戏纠纷出现次数也将随之增多。

(二)策略初探

作为一名城镇幼儿园的教师,就要学会在有限的条件下,科学、合理、充分地使用有限空间场地保证幼儿游戏活动正常开展。

1.利用桌椅摆放。

今年我所带的班级是小班,孩子年龄小,所以多以桌面操作游戏为主。平时班级内桌椅的摆放,我以分块小组形式呈现,将桌椅直接安置在活动区内或靠近活动区地方,在游戏时稍作挪动,“食品加工厂(包糖果)、手指套圈(插的练习)、小动物喂食(投的练习)、穿项链”等这些需要桌椅的游戏区角就形成了。这样“一物多用”,既方便了幼儿游戏活动,又充分发挥了桌椅效能,避免了空间使用上“浪费”的现象。

2.利用活动的玩具柜。

去年暑假,我园对所有的旧玩具橱柜进行了改造,把原本高大笨重、多层的橱柜一分为二,在底部加上滑轮,去掉后面的板子,改成独立、通透、可移动的新式玩具柜。这样既可以方便幼儿自己拿取摆放玩具,培养他们自己整理、收拾的良好生活习惯,又方便在游戏时让幼儿自己移动柜子来区分游戏区域,互不干扰,培养幼儿的合作、规则意识。

3.挖掘利用室外阳台、走廊空间。

活动室的空间是有限的,但外面还有一定可利用的空间。在阳台、走廊设置体育活动区,投放沙垫子、呼拉圈,用可乐瓶制作的“保龄球”等幼儿喜爱的小型运动器械及玩具供游戏使用;也可以摆放小舞台,设置表演区;小班的幼儿还可以在走廊摆好板凳,玩开汽车的游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这些有效的空间经过精心设计、规划同样可以成为幼儿游戏环境。

游戏场地面积扩大使活动空间密度相对减小,使孩子们得以在宽松、安定、平等、友好的环境气氛中充分地活动并表现和发展自己。同时,空间的增大可以使游戏主题扩展,内容多样,丰富了幼儿在多种游戏区中自由地往来,有利于合作、交往能力和良好性格品德发展。

三、材料缺,“活动材料”没有保证,难以维持幼儿游戏兴趣

(一)问题呈现

城镇幼儿园班额大,使得教师准备游戏材料时大伤脑筋,所提供的材料一般都很少,无法满足全体幼儿的需求,形成一部分幼儿在玩,一部分幼儿“赤手空拳”的现象。“材料缺”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有质量上。在幼儿游戏的时候,他的兴趣往往随着内在的需求、对生活经验知识的积累而变化,教师一味提供一成不变的材料,或者在提供的材料中幼儿找不到可变化、可再创造的价值,又或者某些幼儿特别喜欢的材料却几次操作下来就散架了,这些都为游戏的开展带来制约。由于没有相应的活动材料来支持游戏的开展,所以在幼儿原本游戏活动时间内,要么无所事事,要么因为争抢而出现攻击性行为。

(二)策略初探

材料的投放、选择、制作要体现出丰富性、多层次性、功能性和可变性,强调幼儿主动参与,强调与幼儿的互动。

1.材料的丰富性、多层次投放。

可以分为游戏开始以前投放和游戏过程中投放;依据发展的领域、课程的领域投放;还可以从幼儿发展的主体意识出发,将各种材料集中投放、分类投放,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行选择材料,自行搭配材料。例如在进行语言游戏时,图书角的书既要丰富,又要体现出科学的多层次性投放。在小班开始投放一些颜色鲜艳、画面丰富的画册,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翻阅;中班图书的投放可以根据课程领域而变动,例如在“我爱妈妈”主题活动前投放相关读本引发兴趣,主题活动后组织幼儿复述创编;大班时图书因投放时间长,造成破损严重和内容陈旧,这时教师可动员幼儿把家里的新图书带到幼儿园和其他幼儿一起分享。

2.材料的多功能性、可变性。

一方面从材料的加工程度来讲,可为同一个活动区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如手工区内,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制作好的花篮边条、毛线缠到一半的花篮和已经缠好未装饰颜色的成品,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操作探索,更大程度地鼓励幼儿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可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在我班的探究游戏中,我把自来水管贴在墙上,根据粗细不同,要求幼儿选择适合的投放物让它从管中滑下;根据贴的位置不同(比如管子竖直放、弯曲放、交叉放)要求幼儿注意不同的投放力度和速度。

游戏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还要引起幼儿主动积极的探索,刺激幼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在材料的互动中学习和寻求各种有用的知识经验,保证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更好地促进游戏的发展。

城镇幼儿园在游戏开展时虽然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但教师们总能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尽量完善不足,解决问题,使幼儿在游戏时更感兴趣,更加愉悦。总之,游戏占据着幼儿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游戏的有效开展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价值,它能激发幼儿学习的潜能,它会让幼儿在参与中萌生独特、新颖、富有个性的创造意识,更会让幼儿的心智充溢在其中逐步地走向完美。

猜你喜欢

空间游戏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创享空间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爆笑游戏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