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

2015-11-17刘兆延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15期
关键词:大学生

刘兆延

[摘要]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中文版,对大学生进行核心自我评价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任之间相关研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男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显著性高于女生,大学生在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上不存在显著性性别差异,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家庭亲密度对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具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核心自我评价;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5-0022-02

一、引言

1997年,美国著名学者Judge提出了核心自我评价这一概念,并定义为个体对自身的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总体的评价。研究表明,随着核心自我评价的增高,大学生出现的社交焦虑概率越小,在情绪方面,能较多地体验到积极情绪和较少的消极情绪。另外,核心自我评价越低,大学生学业倦怠程度越高,两者呈现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核心自我评价越高的大学生,其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就越少。

家庭是人最初始和最基础的教育环境,生命早期在家庭中的耳濡目染,会在人的性格中打上不可磨灭的印记。精神分析理论学家埃里克森十分强调家庭对个体人格发展的影响,认为家庭若使个体体验到无价值感,则会引发个体的自卑感,从而阻碍人格的健康发展。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是家庭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维度。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作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部分,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可能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个体的自我认识方面在此阶段也呈现出新的发展,他们十分关注自我及其对自我的评价,在与周围环境,如家庭、学校等发生作用的同时不断发现和反省自己,以达到人格的完善及优化。故探索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及其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对当今大学生个性的完善和优化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从某大学随机抽取320名学生作为本研究的被试,最后获得有效被试267人。其中女生135,男生132,大一学生70,大二学生73,大三学生66,大四学生66。

(二)测量工具

1.核心自我评价量表采用该量表由Judge编制,问卷共12个项目,采取五点计分,中文版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的克隆巴赫a系数为0.779,分半信度为0.769,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2.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为自评量表,包括亲密度和适应性两个分量表,共有30个条目,量表采用五点计分。量表可测量理想部分和现实感受部分,本研究只采用现实感受部分。

(三)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性别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男生核心自我评价均值为1.69±0.506,女生均值为0.28±0.439,T=2.11,p<0.05,可以看出大学男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显著高于女生。这种现象与生生理结构的性别差异以及传统文化背景下男女角色分工存在一定的关系,

(二)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性别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分析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在性别上的差异。

数据结果为,家庭亲密度上男女生均值分别为65.24±0.771,65.51±0.721,T=-0.259,p>0.05。家庭适应性上,男女生均值分别为46.81±0.774 46.38±0.706,T=0.418,p>0.05。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这与罗丽芳、陈梦华的研究结果不符,罗丽芳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家庭适应性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家庭亲密度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三)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家庭适应性、家庭亲密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对三者进行相关检验,结果为,=0.327,p<0.01,;=0.032,p<0.01即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家庭适应性、家庭亲密度之间均存在显著地正相关(自我评价和家庭适应性P=0.000;自我评价和家庭亲密度P=0.000)

(四)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对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回归分析

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得分为预测变量,以核心自我评价的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所建立的回归模型显著[F(1,265)=31.14,p<0.001];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中,只有家庭亲密度进入了回归方程(t=5.58,R?=0.102)。即家庭亲密度其对核心自我评价的预测力为10%。

四、讨论

研究结果证明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对其核心自我评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进一步说明了家庭气氛对于个体具有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家庭气氛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家庭成员的发展,它对对孩子的影响虽不如家庭教育那样直接,但是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如果孩子在一种互敬互爱、相互信任、亲密的家庭气氛中成长,会自然的使孩子产生信任、幸福、安全的感觉,从而积极推动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而冲突不断、充满敌意、不和谐的家庭气氛,往往使家庭关系变得紧张,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孩子常常体验到更多的不安、恐惧等负面情感,缺乏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感,情绪表现不稳定,从而造成自我效能感较低、神经质水平较高,因此,核心自我评价水平相应降低。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在人格发展中提到积极关注的需要,意指在生活中得到周围人的关心、同情、尊敬、认可、温暖等情感的需求,认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如果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无条件的积极的关注,就可以产生自我和谐的积极关注,即产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对自己产生客观的自我评价。若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注,那么家庭亲密度相应也会比较高,从而孩子更能对自己产生积极客观的自我评价。因此,家庭成员对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可能会对其核心自我评价产生积极的影响。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