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课标之我见

2015-11-17刘英涛

小品文选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课标课程标准新课标

刘英涛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401331)



初中历史课标之我见

刘英涛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401331)

《历史课程标准》是我国为培养新式人才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需要而发布的国家性指导文件。是新课程改革主要参考的依据,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颁布了《历史课程标准》。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一样的,都是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构成。本文主要对2001年和2011年两版初中课程标准进行对比。

通过仔细阅读我们可以看到2011年的课程标准相对于2001年实验版课程标准,不近对文字字词做了修改,使表达简单清楚,而且更加重视学生双基的掌握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首先,前言部分的修改和发展。“课程性质”明确提出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四大特点。

“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比较发现,2001年版主要是从教材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学生为教育理念,而2011年版则更加突出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贯彻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以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与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强调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教与学的创新,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教学设计仍然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并且依旧以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为六个学习板块。然而最突出的地方在于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在每一个板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点”连线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除此之外,在学习内容的编制上,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出发,精选最基本和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史实,积极主动地将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衔接,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也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对于每个学习板块也提出了教学活动建议,倡导多样教学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其次,课程目标的修改和发展。横向上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叙述更为清晰、明确、完整。纵向上课程内容中规定的目标要求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你中有我中有你。

“知识与能力目标”都强调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阅读、理解和通过各种途径取得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学会用各种言语方式陈述历史,提高交流与表达的能力。2011年版增加了掌握历史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时空条件下对历史实物进行考察,更加注重还原历史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其中强调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逻辑论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都强调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注重探究式学习和他人合作学习。其中2011版增加了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和结果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有利于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与素养。其中增加的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对学生学习历史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强调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历史、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2011版标准强调了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更加具有客观性和历史性,除此之外增加的感悟近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进行奋斗,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历史与当代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社会,从而培养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正确认同感和责任感。

再次,内容标准的修改和发展。内容标准仍是依照古今中外六大学习板块为模式进行设计,并且每一版块前都有导言,向我们介绍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提出教师和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目标。正文由内容标准和教学活动建议两部分构成。相比较而言,2011版课标对2001版课标内容进行了糅合,课标要求地更加具体清晰。例如:中国古代史,原来课标要求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新的课标则规定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这样明确的规定,有利于教师对于课程重点的把握,使目标更加明确,从而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最后,对实施建议的修改和发展。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组成。相比较首先新课标改变了原来课标的叙述顺序。由原来的教材编写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变为现在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并且每一部分文字都进行了较大修改。“教学建议”新课标明确提出七点建议并加以说明,总结的简单明了,而且还删掉了原来课标中的案例,从而给老师和学生更多发展的空间。“评价建议”最大的区别在于指导思想的不同,新课标明确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评价目标选择与确定的依据。评价机制更加完整,包括目标选择、方法选择、评价标准制定和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反馈。“教材编写建议”突出发展了教材的范围,指出历史教材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图册、教师教辅并且进行了解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课标增加了课程资源选择与使用的原则。

通过对2001年版和2011年版新课标进行对比,使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历史课程标准的修改和发展,对于我们将来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应以此为依据去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从而使历史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刘英涛(1990-),女,汉,重庆师范大学。

G623

A

1672-5832(2015)12-0139-01

猜你喜欢

课标课程标准新课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
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对的难题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