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家坡民俗文化园印象

2015-11-17李友生

唐山文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杨家民俗文化园区

李友生

我以为,观赏民俗文化遗产,只有到山海关刘家大院寻觅。那里有古朴的院落,陈旧的生活用品,年代久远的家具。没想到,在唐山市东北部百余公里的迁安,也有一处休闲游园赏玩的好地方——杨家坡民俗文化园。这个占地一百亩,投资两千多万元的民俗文化园,是迁安市著名企业家、非遗传承人贯头山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宝海先生投资兴建的。

民俗文化园建得怎么样?里面都有什么可观赏的呢?我猜想,揣测,盼望有一天能亲临园区,大饱眼福。

没想到机会来的这样快,去年冬季,应贯头山酒业有限公司之邀,给公司写了篇文章,那天办完事,准备启程回府,好客的董事长却拦下我,说:“这样回去怎么行啊?到酒厂不喝酒?走,到公司民俗文化园转一转,吃完饭再走。”盛情难却,我只得客随主便,一路前往。

杨家坡民俗文化园,地处滦河与青龙河交汇的三角地带。驱车从贯头山酒业有限公司出发,一路向东。大约有半个小时路程,左拐右拐进入民俗文化园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排列整齐,挺拨粗壮的桃树、梨树。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是精品梨采摘区。我想,来的不是季节,寒气逼人的冬季,使果树园略显萧条,肃静。要是在阳春三月来这里,定会是花红柳绿,会拥享采摘硕果的乐趣,品尝大自然的馈赠,体验田园自然风光美妙。

在园区导游的引领下,走进了古菱齿象游赏区。惊喜地看到,按1:1比例复原的古菱齿象和微缩的杨家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使我联想到,在一九八四年和一九九一年发掘的杨家坡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古菱齿象化石遗址,让这片古老的土地充满了神奇色彩。让原始的真实穿越生命的长河再现园区,使我浮想联翩,久远古人活动场地,和谐共处的感人场面一一在脑海中闪现。

观赏明清文化体验区,勾起我对古人生活的猜想。它以古象东院和吉象西院两个四合院结为整体。房舍的合理布局,青砖灰瓦的建筑风格,雕梁画栋的古典装饰,吸引着我的视线。屋内陈旧古典的家具、生活用品、火炕、板柜、方桌、蜡台……散发着远古的清香。古人的智慧结晶,劳动人民的勤劳,深深打动着我,也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走进民俗文化文物区,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民俗博物馆。民间各种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民间实用器物在这里展示。农家做饭烧火用的风箱、粮食入仓前吹浮皮用的风机、农田浇地用木板做的吸水车、走街串巷的剃头匠使用的工具……一样样,应有尽有。让人叹为观止,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联想到长城内外当时的民俗风情。时间悄悄流逝,前人留下的文明创造,能工巧匠的智慧结晶,劳动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数百米的地下吉象酒庄,好似来到神宫金殿,辉煌大气,一坛坛陈酿,摆放整齐,馨香四溢。看着想着,好似品尝到了贯头山中华老字号白酒,绵绵入口的独特风味,领略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的无限魅力,葡萄酒、黄酒及其它酒品的展现,都显示各自的特点,也帮你实现储美酒嘉宾的美好愿望,享受酒文化的美妙。我想,只有在这,中华民族的酒文化才得到传承和光大。

在民俗文化活动区,宽大的广场,可以容纳多个民俗文化团体共同展演。导游介绍,每适元宵节、春节,这里大秧歌、评剧、皮影都会来汇演,置身广场,并不觉得冷,仿佛看到节假日那锣鼓喧天,彩灯高挂,彩旗飘飘那热烈欢腾的场面。这里还可以举行寿诞节、婚礼等大型筵席,为喜庆提供给广阔空间。眼前,宁阁楼台,古香古色,彩灯盏盏,小桥弯弯,只是池塘少了些生机,要在夏季,会看到池内鱼虾嬉戏,荷花映红,多姿多彩。

中午用餐很方便,民俗餐品尝区欢迎你就餐令人开眼界的是,这与普通饭店不同,从餐具到菜品完全采用传统式样和制作工艺。“待女婿的六碟菜掐饺子,八碟菜掐饺子”办喜事的八碟两碗、八碟四碗、小四四、大四四等,席面完全采用传统制作工艺,精工烹制而成,深深感受夷齐清圣孤竹古国,各个时期的传统美味佳肴。在举杯畅饮贯头山酒窑藏白酒,品尝传统风味菜肴中,尽享民族餐饮文化无穷魅力,感受人生美的真谛。

导游告诉我,园区融旅游与接待于一体,集观赏与文化体验于一园。通过观赏园区的各个景区,我体会到,在这里可以放松心情,摆脱世间琐事,增长知识阅历。来吧!朋友,来这里可以领略历史的变迁,体悟民俗文化的灿烂,采摘大地的馈赠,品尝美酒佳肴的香甜。

一一转完,我收获了很多。正如冀东文化名人徐春瑞先生撰写的园区大门楹联,“夷齐让国,清圣古风泽百代;吉象通灵,文明火种耀千秋”。一样,该园展示的是精神内涵,诠释的是丰富多彩的民俗历史文化,唤起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珍视、热爱、传承。

猜你喜欢

杨家民俗文化园区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杨家铭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徽省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若干举措
一道例题“引发”的探究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孔学堂 纯粹的国学园区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