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原中央苏区返乡创业农民工体育休闲制约因素分析

2015-11-16孟召博邱卫林

老区建设 2015年24期
关键词:中央苏区赣南农民工

孟召博 邱卫林

赣南原中央苏区返乡创业农民工体育休闲制约因素分析

孟召博 邱卫林

近年来,赣南原中央苏区的农民工出现了“返乡潮”,逐渐成为了该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且该群体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相对于上世纪返乡的农民工而言,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与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强烈理念。但是由于受到家乡场地资源、消费价格等因素的制约,该群体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仍然处于边缘化的窘境。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赣南地区返乡农民工的体育休闲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归纳总结赣南原中央苏区返乡创业农民工体育休闲活动提高的制约因素,最后着重从政府与企业的双重视角提出提高返乡创业农民工体育休闲消费水平的相关措施。

返乡创业农民工;体育休闲;制约因素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返乡创业农民工除了地方政府给予创业视角上的政策支持之外,笔者认为政府和企业也应该关心其他视角上的需求,因为该群体相对于以前的返乡农民工呈现了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近年来返乡农民工群体的适应能力更强、文化素质更高、技术更高以及追求城镇生活方式的动机更强烈。经笔者对赣南原中央苏区返乡农民工的调查研究发现,该群体的体育休闲等精神文化生活仍然比较匮乏而且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体育休闲活动极少、娱乐活动单一、心理健康存在隐患等等。如何通过丰富该群体的体育休闲活动,把具有较强烈意愿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吸引到积极健康的精神文明活动中来,对于改善新时期赣南原中央苏区返乡创业农村工社会生活环境,构建地方和谐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返乡创业农民工及体育休闲的相关概述

返乡创业农民工是指在城市里工作半年及以上的时间,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拥有了一定资金,因为工作理念、压力、外部环境等原因的制约,而产生并实施返回家乡进行创业的农民工群体。笔者研究的主体是指出生于赣南原中央苏区的八十年代以后的农民工,作为我国城镇化推进与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突背景下产生的特殊返乡弱势群体。该群体有着明显的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该群体大多经历了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所以其文化素质更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意念更强烈。又由于其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所欠缺,所以更希望自己融入到城镇化的生活中来。返乡创业农民工体育休闲活动是指建立在精神文明生活追求的前提下,返乡创业农民工能够自愿参加以健身、跑步、台球等为主的体育活动,以达到身体健康,身心愉悦等娱乐休闲目的。

二、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体育休闲现状

(一)返乡创业农民工基本情况分析

笔者随机调查了赣南原中央苏区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体育休闲活动,从选取对象的学历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08年以后返乡创业农民工越来越多,而且相对来说其文化程度较高,从样本数据来看,拥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的占到了90%以上,甚至有10%左右的返乡农民工拥有中专和大专学历(如图1所示)。从数据来看,近年来返乡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以往。另外,笔者还发现在赣南原中央苏区的贫困地区,男性的学历水平整体要高于女性,这也许受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影响造成的。

图1 返乡创业农民工学历情况

从返乡农民工掌握的技术来看,半数以上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仍从事建筑、保安、餐饮等中低层次的行业,而从性别比例来看,其中男性大多从事保安、建筑业、工厂等行业,而女性大多从事酒店、餐饮、美容等服务类行业,而且返乡创业农民工绝大多数服务于民营企业,不但受保障程度较低,而且企业引导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基本没有。

(二)返乡创业农民工闲暇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返乡创业农民工参加锻炼的场所主要为非经营性场所,不过到经营性场所锻炼的比例在逐渐增加,通过对返乡创业农民工闲暇消遣方式的调查表明(图2),选择睡觉和休息为主要方式的群体仍然占到76%;选择上网打游戏、聊天或者和老乡聊天的占到65%;选择打牌,主要是扑克牌或者麻将类,涉及小额金钱性质的娱乐方式达到49.7%;选择晚上偶尔到工作地区的附近市场闲逛或者吃宵夜等方式的比例为36%;而选择参加台球、篮球、健身等体育休闲活动的仅为8%,且男性多以台球为主;选择其他消遣方式,比如看电影、看书等方式所占的比例更少,仅为4%;可以看出赣南原中央苏区返乡创业农民工消费方式在不断改变的同时,仍然存在较大的同质性和单一性。

图2 闲暇时间消费情况

总的来说,赣南原中央苏区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整体比例偏低,而且选择比较单一。但通过笔者调查发现,该群体参加体育休闲活动的意愿还是比较强烈,希望尽最大可能地融入城镇化的生活方式中来。就目前来看,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体育活动仍处在比较边缘化的窘境,还没有成为其生活的主要内容。同时,被调查农民工体育活动场地比较简单,而且仅有几个偶尔健身的农民工也缺乏相关专业指导,多以个人锻炼为主。

(三)返乡创业农民工体育活动的特点

1.体育消费的单一性

笔者所谈到的单一性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一方面是体育休闲活动项目的单一性,由于我们调查的赣南地区的男性返乡农民工占绝大多数,其主要活动是台球,而且也不是经常去,而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更少,比如足球、篮球或者健身等等;另一方面是指参加体育休闲活动的目的呈现单一性,通过调查发现,赣南地区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打发时间或者缓解压力,存在该意愿的比例达到70%左右,真正以强身健体及休闲娱乐为目的的非常少,仅为30%左右(图3)。而40%左右的返乡农民工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充分说明了大多数返乡创业农民工对体育活动能改善自身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观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调查也显示,参加体育休闲活动的初衷也随着农民工文化程度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图3 参加体育休闲活动目的

2.场所的随意性和组织形式的单一性

从笔者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半数以上的返乡创业农民工针对自身的体育休闲活动都选择了免费的场所,比如公园、街道、广场等;仅有五分之一的返乡农民工会选择到附近城镇社区内的健身场地,比如社区内的球馆、健身房等;而选择消费性体育休闲场所不足十分之一,甚至相当一部分群体没有固定的场所。这显示了赣南地区返乡创业农民工锻炼场所选择的随意性及就近方便的原则,同时体现了目前农民工体育休闲场地选择的窘境。从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组织形式来分析,大多数返乡农民工选择与老乡或亲属一起参与,个人单独锻炼仅有三分之一左右,而参加各种系统有效组织的体育活动不足百分之五。上述调查显示了返乡创业农民工体育锻炼的地域性、血源性以及组织形式的单一性,进而说明这部分群体还不能真正融入城镇化的生活中。

三、返乡创业农民工体育休闲活动的制约因素

(一)工作性质的影响

据统计,我国大多数农民工在城市里主要从事建筑业和餐饮业,都属于工作条件比较差、工作强度较大的行业,且工作时间普遍较长。据笔者调查,从事建筑业、餐饮业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回乡之后会继续从事相关的工作,比如经常几个人组合到一起包工程来做,每天工作时间平均十个小时以上,报酬和工时相结合,无所谓假期。而且很多返乡创业农民工都已经结婚,承担着家庭的压力,为了多挣钱和赶工期,只好加班加点。同时,对于返乡进企业工作的农民工而言,大多数民营企业也基本无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千方百计地延长返乡农民工的工作时间,从而剥夺了他们的休息时间。总之,返乡农民工在经过一天长时间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以后,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参加体育休闲活动,工作的性质直接影响其参加体育休闲活动的热情。

(二)体育活动场地资源不足

经笔者调查,赣南地区的绝大多数返乡创业农民工认为由于其家乡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导致他们可供选择的体育休闲场地偏少。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家乡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比如赣南地区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该地区的相关体育设施非常不完善,即便有一些免费的体育资源,要么破烂不堪,要么就是有偿服务;另一方面是因为即便返乡农民工创业处于该地区的中心地带,相对来说拥有较多的体育资源,可是从整个社会来看,有很多城里人对外来农民工持有偏见,甚至设置了很多限制性的歧视措施,直接导致了返乡创业农民工与市区的体育资源绝缘。上述两方面的原因都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当前返乡创业农民工体育活动资源不足的局面。这些不利于全社会构建和谐精神文化建设的因素,都将进一步降低返乡创业农民工参加体育休闲活动的积极性。

(三)农民工自身体育休闲意识不强

返乡农民工对于体育休闲活动的理解也存在较大的偏差,他们认为自己天天从事体力劳动,工作强度已经非常大,根本不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更没有必要进行健身等活动。简而言之,大多数返乡创业农民工简单地把体力劳动等同于体育休闲活动。从事建筑等高强度体力劳动虽然也属于运动的一部分,但它只是身体局部的锻炼,仅能锻炼局部的肌肉力量,长期发展下去容易导致自身身体机能发展的不平衡,而系统的体育锻炼则有利于更加全面地提高身体素质。所以上述调查显示的返乡创业农民工把生产劳动简单理解为体育锻炼的思想是错误的,而且调查显示一般文化素质高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对体育锻炼的认识相对要更合理一些,反之,则对体育认识相对不足,返乡创业农民工自身体育意识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其自身的参与程度。同时,返乡创业农民工进入城镇创业,自身存在较强的自卑感,缺乏归属感,不知不觉地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很少主动与外界交流,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四)体育休闲消费成本较高

返乡农民工除了带了技术和资金,准备相对充分返乡的,还有因为金融危机企业倒闭或者裁员被动返乡的。赣南地区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回乡,由于资金比较紧张,有的回乡就业的收入也偏低,绝大多数都低于3000元。而且其报酬经常没有保障,生活压力较大,比如已婚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需要养家糊口,未婚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又面临着很大的住房及结婚压力,收入分配主要体现在自身基本消费及家庭消费两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赣南农民工回乡还要面临创业的压力与风险,资金支出更加捉襟见肘。所以对于处于社会中下层的返乡创业农民工而言,其休闲娱乐消费在他们消费支类出中的比重非常低。据笔者调查,消费成本过高已成为农民工进行体育休闲活动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国内大多数的体育设施都是盈利性质的,价格非常高,尤其对赣南等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健身房更是极少,而且健身房年卡消费都要二三千以上,其它体育设施也是每小时都在十元甚至几十元以上,这样的价格对于本来就资金紧张的返乡创业农民工而言无疑偏高,必然导致他们对体育休闲活动望而却步。

四、基于双重视角的提高返乡农民工体育休闲水平建议

(一)基于政府主导的体育休闲消费模式

在城乡二元化结构的背景下,农民工与城市原居民之间逐渐产生了心理、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偏差,进而导致了返乡创业农民工即使与城市居民生活在同一区域,但其仍然生活在一个传统的以老乡、血缘等为纽带的相对封闭的圈子里。笔者认为,返乡创业农民工体育休闲不足的现象表面上看是一个单纯的体育问题,其实质是涉及城乡差距以及返乡创业农民工自身权益保障的问题,也是传统的户籍制度与城镇化进程严重冲突下的产物。

要从根本上解决返乡农民工体育休闲活动匮乏的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在政府相关部门扶持下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体育休闲供给活动,是全民普及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从保障返乡农民工工作时间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可以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监督机制,严格监督企业履行相关劳动法律,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逐渐引导企业建立起与农民工共同进步、“以人为本”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及经营理念;然后政府利用公共财政资金兴建体育场地设施,或者通过财政补贴方式降低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体育消费成本,从源头上刺激农民工的消费意愿。政府进行体育资源建设时,要充分考虑乡村体育休闲活动的需求,可以在每个乡村建立体育休闲广场,给予返乡农民工提供较大的便利性;最后,政府要加大宣传,提升全民健身的理念,可以向返乡创业农民工介绍体育休闲活动的相关知识,增强休闲意识,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其对体育休闲活动参与积极性。

(二)基于企业视角的体育休闲消费模式

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借助企业的力量,尤其作为市场主要支撑的民营企业要站在长期战略发展的角度上,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信念,充分认识到有效的精神文化活动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城镇企业作为返乡农民工的雇主或者其创业的雏形,是该群体体育休闲活动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一方面,民营企业在抓经济建设、追逐利润的同时,可以尝试性地建立企业内部组织部门,比如真正发挥工会的作用等,定期开展体育活动,以丰富返乡农民工的业余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返乡农民工工作的积极性。据笔者调查,现在一些城镇化企业也在组织相应活动,但是对于建筑类企业,由于其自身的高强度、高流动性,仍有较大的难度;另外一方面,企业要体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管理理念,至少提供简单的体育休闲活动条件,重视体育配套资源的建设,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加大对体育资源的投入,比如篮球场的建设,或者租用其他场地进行体育活动,降低农民工自身体育消费的成本,提高返乡创业农民工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结论

从赣南原中央苏区返乡创业农民工体育发展的情况来看,目前返乡创业农民工体育休闲活动的参与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偏低,而且城乡差距仍比较严重,现状不容乐观。我们需要认识到返乡创业农民工的问题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现实问题,是我国普及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体育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返乡农民工体育休闲的问题不单纯在于体育休闲,而在于社会,要逐渐消除城乡二元化结构下的体制性障碍,改变对农民工的社会性歧视,才是农民工体育休闲活动提高的根本。

[1]刘宏业.农民工体育“荒漠化”的社会致因与脱困出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9).

[2]王晓贞.江苏省返乡创业城市农民工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1).

[3]张英,程远义.返乡创业城市农民工参与体育健身的现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

[4]帅广震.我国农民工体育参与及利用体育公共服务对接研究[D].长沙:长沙大学,2012,(4).

[5]阚滨,严智勇,乐成钟.影响休闲娱乐体育价格的弹性分析[J].教学理论,2012,(10).

[责任编辑:上官涛]

孟召博(1985—),东华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邱卫林(1979—),男,东华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民工创业问题。(江西抚州34400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与政府扶持机制优化研究”(14YJC630104)

猜你喜欢

中央苏区赣南农民工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赣州市审计局组织干部职工参观《中央苏区青年运动史》图文展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广东原中央苏区参照西部政策的来由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
倾尽全力抓好振兴发展广东原中央苏区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