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孔子《论语》谈因材施教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2015-11-16母丹

剧影月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论语因材施教分层

■母丹

从孔子《论语》谈因材施教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母丹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之所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才这样令人称羡的光辉业绩,主要得益于他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因此,通过分析其教学理念,探讨具体做法,可以很好地将因材施教的原理运用到舞蹈教学中。研究《论语》的有关内容,有五个方面的基本原则值得我们在现代教学中借鉴。

一、《论语》教学原则分析

(一)关注兴趣,分层优化

孔子在《论语》明确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的意思是教学要以兴趣为区别其层次之第一要素,而知识结构、认识水平等为次。通过这样的区分,学生的兴趣、爱好、才情等的不同就相对符合他应受教育的实际情况,更便于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他进行教育,更易最经济地发挥教育之优势,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这种做法,远比一刀切的大锅饭式的教育更适于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兴趣是教育成败的重要条件,只有在以兴趣为动力的条件下,才谈的上教育的效果。

(二)抓住特征,对症下药

对不同的受教者施以不同的教育,这是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精髓,也是这一思想得以落实的保障。它既应成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质,也应该是学生才能有效培养的捷径。孔子的教育方法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示范,他在对不同学生同一问题的回答上能做到因人而异。这就要求在施教时要充分了解受教者多方面的情况,尽量对其特点了然于胸。其中特点包括态度个性资质等。

(三)注意方法,扬长避短

因材施教的核心是“扬长避短”。学生个体各有所长和所短。顺着这个“长”发展下去,其能力就会得到很好地展示。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让他在自己所“短”的方向上做出成绩,是绝对不可能的。由于每个人的“长”“短”不一,因此,他们绝对不可能成为同一类型的人才,这倒又应了一句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因此,教师的学问就是抑扬长避短的学问。

(四)讲求实效,敢于放弃

由于教师对学生个性的了解不一定是完全准确的,即使比较准确,有时也会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使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检测其教学效果。不然,教师的积极性再高,也不一定会有收获。教学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而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学会放弃,避免做无效劳动,采用简单机械的重复力求使学生“掌握”。

(五)目的明确,灵活多变

在目的明确的情况下,教学的手段、方法、内容可不拘一格,无论做怎样的探索都是有益的;而目的不明,为教学而教学的短视行为必须加以制止,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意思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可以采用任何适于教育的方法和内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只要有助于教学质量的实现,无论什么方法,都应视为切实可行的,而不必拘泥一些具体的形式。

二、因材施教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具体运用

在舞蹈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一样、教学内容一样、授课方式也一样、但在这么多一样的外在条件下,学生展示出来的成果却千差万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忽略了教学过程的有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一样的教师、不同的学生当然会造成不同的教学效果。

在目前师资力量尤其是舞蹈师资力量薄弱的前提下,必然存在一个教师教授众多学生的局面。而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必然存在个体差异,在舞蹈专业学生中,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身体条件、领悟能力和思考能力这三大要素。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存在教学效果的差异是必然的,而如何让这种差异都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优则更优、差则更差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引入因材施教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施以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其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扬长避短,朝着最有利于学生个体优势特征的方向发展。在此从舞蹈学生三大个体差异要素入手,分别展开阐述:

(一)从学生的身体条件区分,可分为运动偏向型和艺术偏向型两种。

1、运动偏向型学生的主要特点是:身体条件出众,关节灵活,韧带弹性和肌肉弹性好,四肢生理结构比较适合弹跳和跑步。对于这类学生学习跳、转、翻等各种舞蹈技能都比较容易,因此在学习基本功和基本技巧时,表现会比较突出。但是,这部分学生往往在节奏把握、艺术表现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对该类型学生,要加强艺术熏陶,通过观摩优秀作品和音乐专项训练,多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

2、艺术偏向型学生的主要特点是:音乐节奏敏感,舞蹈表现力强,对舞蹈语汇的体验深刻,情感细腻并善于用舞蹈将其抒发和表达出来。但是,一些高、精、尖的舞蹈技巧和运动量大的训练项目便可能成为他们的难题。因此,对给类型学生,应加强锻炼基本功和耐力,不要放松对任何一项舞蹈技术和舞蹈动作的要求,必要时采取单项内容的高强度特训,以弥补缺陷。

(二)从学生的领悟能力区分,可分为快速领悟型和迟缓领悟型两种。

1、快速领悟型学生的主要特点是:反应迅速,头脑灵活,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他们给人以聪明、机灵的印象;但是,这类学生中往往存在容易满足、不肯苦练的弱点。因此对该类学生,不宜过多赞扬,以免助长他们的自负心理;相反要经常指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增加一些高难度动作,一方面培养尖子,一方面也抑制其自满情绪。

2、慢速领悟型学生的主要特点是:头脑灵活性和敏捷性稍逊一筹,领悟往往较慢,但这类型学生反馈能力却比较强,所见所学一旦被他们掌握了,他们便有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善于反思。这类学生学习有毅力,能够反复探索动作的性质与内涵,因此要给予其充足的指导时间,对薄弱领悟慢的方面加强针对性训练,同时日常教学要以鼓励为主,千万避免打击其学习积极性。

(三)从学生的思考能力看,有善于模仿型和善于创造型两种。

1、善于模仿型学生的主要特点是:模仿能力强,对现有舞蹈可以很快地模仿并进行表演,但是这类学生通常缺乏想象力,缺乏探索和创新精神,只能表演不能创作编导。模仿能力在舞蹈学习中的确非常重要,但如果学习一直停留在模仿阶段,则不会出现好作品,艺术源泉也会枯竭。因此对该类学生应鼓励自由创作,让学生自己寻找题材,自己选择合适的音乐,自己编排动作,并注重同学间的互相合作,各显其能,充分发挥个性和特长。

2、善于创造型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不局限于陈规旧律,善于想象,善于假设,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但这类学生即兴表演成分偏多,不善于对现有舞蹈的模仿吸收,课堂基础表演较弱,动作往往不规范。因此,对这部分学生应注重基础课程的学习,尤其加强对一些常规动作、常规套路的学习,加强对现有优秀节目的模仿,多让其参加群体舞蹈,提高动作规范性和统一性。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阐述,可以看出因材施教在舞蹈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区别,把握学生各自的特点,才能帮助学生进步提高。当然因材施教也不能局限于上述三种分类,毕竟学生的差异是千差万别的,往往具备多种特征,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并且把握学生的特征,并灵活、创新、科学地开展因材施教的舞蹈教学。

三、探讨两类因材施教的舞蹈教学模式应用

前两章分别讲述了因材施教的五个基本原则,以及在舞蹈教学中由于学员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在本章中将阐述分层教学和兴趣教学两类基于因材施教原则的舞蹈教学模式。

(一)分层化教学模式

通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需求,使每个学生在舞蹈学习中都受益,是舞蹈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而在舞蹈教学中,绝大多数学员都不可能被培养成为一个非常全面的舞蹈全才,而是需要根据其优点和长处针对性开展教学,以培养最适合其发展的方向。因此,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已不能顾及舞蹈教学中的差异,且不能达到所有学生最佳的教学效果,而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掌握技能以及潜力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加以区别对待的分层化教学模式则为更好的选择。

1、学生分层: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与教师教学的需要,教师要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还可以分成不同类型,以基础较差的学生为例,有智力因素差的,有非智力因素差的,这样细分,便于对症下药,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座谈,也可采用面试、笔试、现场表演等方式进行测试,从而全面了解学生及其差异。根据这些,建立“分类”档案和“分户”档案,“分类”档案旨在研究各类学生,“分户”档案旨在研究每个学生。

2、目标分层: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重视教学中的统一目标,突出教学要求的一致性,以保证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更要注意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做到“统一性”和“层次性”相结合。

3、分层教学:分层授课,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分层教学,要求面向中等生,发展后进生,提高优等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大面积提高质量,并给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机会。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教师必须分层设计教学方案,而不是毫无区别地采用一种方法进行教学。如,对基础好的学生采用优生尝试新知,培养舞蹈编导能力。对基础差的学生采取差生配置补偿,主要是解决动作标准连贯问题。

4、分层评价:根据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如对能力水平较高、掌握技能较好的学生,可以加入考核舞蹈情景融入、表现手法连贯性、技术难度等高标准要求;反之,对能力水平较高、掌握技能较差的学生,则重点考核技术动作完成标准性、舞蹈节拍准确性等方面的考核。通过不同标准的评价可使各层次学生有更多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兴趣化教学模式

兴趣化教学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使舞蹈基础训练富有生动活泼的特质,更加利于学生吸收,尤其适合在小年龄层舞蹈教学中运用。

在舞蹈教学中必须有一双“想象的翅膀”,要贯穿生动,活泼的气氛。尤其对于枯燥的基本功训练,要设计一些充满趣味的教学内容,把“枯燥”变成一种“乐趣”。在培养兴趣方法可以采用“想象法”、“游戏法”和“启发法”,以下依次通过几个实例来描述:

1、“想象法”是将舞蹈教学与情景想象结合,提高舞蹈形体训练的生动性:如在训练学生“碎步走”的时候,这个动作学生容易疲惫,小腿的肌肉会酸痛,不易坚持,这时可以设计一个游戏,让学生想象下雨了,地上很多的水,不能把鞋子弄湿,应该怎样做呢?这样的游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很感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的任务。再比如简单的站立让一些学生不知所措,如果让他们想象站在悬崖边上,双腿间夹一条绳索,临危不惧,就像一棵挺拔的青松。这样做出来的动作比要求他们抬头、挺胸、收腹、收臀等来得生动,学生的动作也自然得多。

2、“游戏法”是将游戏引入到舞蹈教学中,通过趣味性的游戏加深学生对舞蹈训练的爱好:在舞蹈教学中,步伐、跳、转等技巧,肢体的力度、软度的训练都是必要的,这些训练必须遵照趣味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可以用游戏的办法来教授高难度动作。比如在训练“下腰”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四横排,让大家集体向后下腰,然后让排尾的同学从自己排同学的“桥洞”里钻到最前面,一排手,全排迅速站起来排直,然后再下腰,依此类推,直到每个都站过来为止,以速度决出名次。这样用趣味性来转移和分散肢体的酸痛感,使孩子们在生动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下腰,教师也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的。

3、“启发法”是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创新。如在讲授某一地域民间舞蹈动作元素时,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动作技术上的掌握,而要重点把精力放在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培养上。通常要求学生“用心而舞”、“用意念而舞”,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民间舞元素中丰富独特的韵律感和文化内涵,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运用。再如将“民间舞命题创编”这一教学模式融入到民间舞课程体系中,通过五个环节:①通过教师启发,让学生听辨表现喜、怒、哀、乐等不同情绪的音乐片断并分析。②请学生各自任选其中一音乐片断,并为之命题。③运用所学某一地域风格的民间舞动作元素独立进行组合创编。④创编作品表演。⑤师生共同研讨讲评。(以上五个环节摘自文献《兴趣培养在舞蹈教学的意义和实践》)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对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展望因材施教在未来舞蹈教学中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舞蹈学员的身体条件也将会越来越出众、兴趣爱好的差异化也将会越来越明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员在舞蹈学习过程中的效果最大化,而随着现代化教育模式的日益发展,简单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很好满足这一需求,因此面临未来的挑战,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教学模式在未来舞蹈教学中也必然会不断发展进步。展望未来,因材施教在舞蹈教学中的前景可能会朝着三个方向发展:

(一)因材施教的对象越来越全面完整

因材施教的对象不仅仅包括关注学生差异,更包括了教师的能力差异、课材的选取差异、教学模式差异、资源调配等各个方面,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学化匹配。

(二)因材施教的区分越来越科学细致

在学生差异化分类中,区分更为科学,从学生的个人身体条件、学习能力延伸到其家庭背景、人生前景规划、兴趣爱好等,实现每个学生能在最适合其学习的环境下成长。

(三)因材施教的方式越来越灵活创新

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最具备可发展性但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小班教学、分层教学与目前传统教学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矛盾。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因材施教必然将在传统和现代教学模式中寻找一个平衡点,以确保教学的质量和规模能够并重,因此未来多媒体的舞蹈个体化授学和分层的班级化授学相结合将是发展前景。

总而言之,由于舞蹈教学的特殊性,因材施教的应用是必然的,而因材施教原则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也必将会越来越灵活、创新,必将会取得越来越多的卓越成果!

猜你喜欢

论语因材施教分层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