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推文化惠民

2015-11-16施华健

剧影月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街道基层

■施华健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推文化惠民

■施华健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提升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们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成绩显著,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难点在于基层,这就要求我们对完善构建更优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一定的分析和探索,从而进一步推进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惠民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其工作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是进一步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东关街道始终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突出公共文化服务的“创、建、种”三个特点,推动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辖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日益丰富,形成了日趋完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两年,开展各类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150余场次,惠及群众6万余人次,公共文化的服务率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以组织、经费、政策为保障,守好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

1、强化组织保障。把基层文化阵地(设施)建设纳入街道为民办实事项目,把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街道文化站达标建设、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纳入项目建设;街道专门成立基层文化阵地(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把此项工作列入街道重点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形成项目建设情况月报制度,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及时跟踪、督查、考核。

2、强化经费保障。街道财政向公共文化服务倾斜。一方面加大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费用,以及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费用、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费用的投入比例,对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予以资金保障。另一方面建立科学的、制度化的筹资机制,众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弥补财政的投入不足。如通过众筹社会力量,推进社区公共图书馆建设,在街道三个历史文化街区分别建立扬州图书馆分馆、扬州少儿图书馆分馆、藏万册图书的广陵古城书友会,10个社区都建立城市书柜广陵书吧;在4A级历史文化景区——东关街的街南书屋投资新建了24小时城市书房,1.5万册图书陆续纳入智能化管理系统,馆内安装了自助借还图书设备,实现了图书智能化管理。

3、强化政策保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政策,街道相继制定出台了《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制度》、《社区公共文化建设标准(试行)》、《公共文化服务目标管理责任制》等。建立群众需求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积极推进街道公共文化达标建设;为了加快推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街道创建,对照创建标准,将实事工程项目建设纳入街道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确保实事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目前,东关街道已创成省级公共文化示范区。

二、以载体、队伍、资源为抓手,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1、搭建活动平台。在原有文化惠民活动载体基础上,东关街道在所属社区范围内推广开展“文化乐福惠民”行动,并以此活动载体为统领,搭建了“一社区一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活动注重服务内容的多样性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既有满足本地居民的专场文艺演出,又有符合外来新市民文化需求的书香系列活动,既有迎合青少年群体的最新数字电影,又有适宜于老年人参与的健康养生讲座,每年惠及群众5万人次。

2、培养文艺队伍。建立文化服务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评价制度,专兼结合,充分发挥现有文化人才和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离退休文化工作者、大中专院校学生和文化活动志愿者的作用。从街道辖区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挖掘文艺人才,建立专业文化队伍,培训指导或参与街道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建立专业文化人员工作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基层业余文艺团队建设,有效发挥特色文艺团队示范引领作用,定期组织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引导基层文艺人才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先后涌现了琼花观社区“和谐之声”、新仓巷社区“越剧之友社”、扬州清曲艺术团等51支知名的群众文化团队。

3、优化资源配置。从满足群众文化的需求着手,以优化资源利用为目标,加强对企业的鼓励引导,创新实施部分文化经营场所免费向社会开放。街道尝试让曲艺进茶楼,推行茶楼书场免费进活动,尝试专业演出定期送,推行经营剧场周末免费进活动。如双东历史文化街区的“皮五书场”、湾子历史文化街区的“園春楼书场”、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的“广陵书场”,每天定期向社区居民无偿提高说书服务,千秋粉黛展示基地周末免费对外演出,不仅附近的社区居民就可欣赏,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外地游客也可以免费欣赏,扩大扬州的知名度。同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公共阅读服务,在具有怀旧情调的皮市街上,引导发展边城书店、浮生记、小舍等具有市井特色的读书沙龙,拓展了文化惠民服务的渠道。

三、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培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1、保护历史文脉。依托辖区特有的历史文化扬剧、扬州评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多个社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基地。如在琼花观社区千秋粉黛,打造扬州清曲展示基地、个园社区花局里打造古琴展示展演一条街,新仓巷社区剧场打造戏曲展示基地,教场社区打造传统工艺展示基地、徐凝门街社区打造民俗文化展示基地等。

2、创作文艺精品。组织文艺骨干根据当今的文化发展态势和百姓关注的热点,创作形式多样、健康向上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落实到创作、表演、传播等各个环节。如以“中国好人”徐茂舜、“扬州好人”江鸣放等为原型创作的扬州评话、快板等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为居民提供了传递正能量的公共文化产品。

3、打造特色品牌。街道积极推进社区双重品牌建设,在十个社区原有特色服务品牌的基础上,挖掘历史文化典故,进一步提升完善,打造“一社区一特色”文化品牌。如琼花观社区挖掘蕃釐观历史文化典故打造福文化;个园社区挖掘准提寺三公石历史文化典故打造廉文化;皮市街社区挖掘朱自清、吴征镒等历史文化名人打造读书文化;徐凝门街社区挖掘徐凝等历史文化名人打造赏月文化等,除此以外东关街道还涌现了周末剧场、中秋赏月会、蕃釐民俗文化、文化乐福、“缘读明事理怀慈爱民生”全民阅读等特色文化品牌。东关街道充分依托和利用品牌深入人心,围绕“书香”古城的建设主题,打造自发性爱心读书群众性公益组织,培育了以“缘读明事理怀慈爱民生”为理念的广陵古城书友会。创新思路,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广陵古城书友会微信公众号,分享读书心得、好书推荐、名家讲坛、美文欣赏等,无论身处何处都能享受读书、评书带来的快乐;众筹会员、出版社、图书发行商,形成出书、售书、买书、读书一条龙的公共文化服务产业链。另一方面倡导书友读书提升自我的同时奉献社会,创新设立了广陵古城书友会新扬助学基金会、嘉和助教基金会,书友们、爱心企业慷慨解囊募集善款,一年来资助贫困师生60多人20多万元。

四、进一步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虽然东关街道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资金投入日益加大,新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增加,硬件设施明显改善。但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下面几方面为抓手:

1、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水平。街道是基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石,要优先考虑建立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机制,建设和完善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基础性设施,如文化站、图书室、民俗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场所、公益性体育健身场所、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等,从而优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载体和平台,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位。同时,还要采取扎实有效的配套措施,确保公共财政在全面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对公众免费开放上不但有所为,而且有大作为,从而保障公民文化生活权利得到实现。

2、整合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渠道。目前,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涉及文化、教育、体育等多个部门。调查中发现一些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存在多个渠道交叉重叠的现象。公共文化服务多头、分散、重复供给的情况,不仅增加管理和运行成本,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更有悖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原则。因此,须整合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使之合理统一化。政府相关部门需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远景规划,探索开辟一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渠道,有针对、按步骤、分阶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效率和质量,真正实现街道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多元化和一体化。

3、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构建。街道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项浩大繁杂的工程,政府部门无法做到事无巨细。其角色定位是“主导”而非“主体”。政府部门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需善于借助外力、外脑,而不是单打独斗。在保证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外,政府部门还要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外围力量赞助和支持街道公共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灵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挖掘和调配社会潜在资源,引导和动员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广泛地参与基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形成政府部门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文化惠民新格局。

4、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型人才建设。人才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重要的智力支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完善的基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三类文化人才,即群众文化人才,如街道、社区的文艺爱好者;如作家、书画家、艺术家等专业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首先要重点培养群众文化人才,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使之逐渐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其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专业人才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对符合急需紧缺的优秀和特殊专业人才给予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各类文化人才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出成果”;再次要建立文化人才库,力争打造一支素质优、专业全、特色明文化人才队伍,从而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水平。

5、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科技创新。积极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水平。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在形成基层服务点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和完善基层网点建设,把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拓展到每个社区。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在街道文化站建设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为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内容健康、服务规范、环境良好的公益性互联网服务。推进数字资源建设,加强“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加快图书、艺术、美术、音乐、文博、书画等文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群众的“精神营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实现。作为基层文化站要努力为不同群体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创新公共文化的服务方式,扩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覆盖面,提高公共文化的服务质量,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1]中共浙江省台州市委宣传部.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惠民.红旗文稿2011年第22期.

[2]丁耘.试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群众文化发展策略[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街道基层
凝聚幸福感 共绘“夕阳红” 临平街道打造全周期养老服务体系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养护网点服务体系
基层巡览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热闹的街道
街道生活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走基层
风居住的街道
基层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