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为例

2015-11-15谢慧珍

新课程(中学) 2015年8期

谢慧珍

(浙江台州市实验中学)

315课改是本校在新课程背景下推行的一项课堂教学改革举措,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权和话语权,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本文论述的思维导图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更能适应315课改的需要,更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一、思维导图的浅析

1.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MindManager)又叫心智图,是表述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2.运用思维导图法的好处

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法有着特殊的用处,思维导图和历史教学也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思维导图法可使用色彩多样的颜色,让人有直观醒目的印象。

而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历史知识的灌输,学生缺乏积极性。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过时,手段单一,教学方式死板。教师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抑制学生的个性,影响学生的思维,使对历史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离历史越来越远。

3.运用思维导图法遵循的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下,在我校推行315课改的前提之下,作为一线教师要更新理念、提高教学水平,让自己的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那运用思维导图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遵循一些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任何思维导图的制作都要学生在充分了解课本知识、积极思考问题之后,再发挥想象力和创新力,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

(2)主题性原则。历史课堂上思维导图的制作基本围绕一个主题、一个中心,从中心再向四周发射,就像人的大脑的运作。

(3)逻辑性原则。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时要遵循逻辑性。逻辑性包括时序性、空间性,任何历史学习的思维导图都要有时间先后顺序和空间框架。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也要有较强的逻辑性,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能力。

二、实例说明思维导图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现以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为例说明思维导图法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

1.传统教学法不适合本课教学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的内容杂乱,头绪众多,有物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的婚俗、葬礼等,时间跨度大,识记困难。如果用传统的传授法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

2.本课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

作为高中生对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历史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我校开展315课改也有了一定的时间,教师和学生的理念有了很大的改观。思维导图运用步骤:

(1)课前步骤:第一步,上课之前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一定的熟悉,可用导学案了解基础知识。第二步,教师制作一张本课的思维导图进行示范,让学生对思维导图有一定的了解。第三步,教师提前公布思维导图构建评价法。课堂评价标准是字迹工整,条理清楚;图像有创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2)课中步骤:第一步,学生课堂讨论5分钟后进行构思,构思好后在小组黑板上进行展示。(教室里六大小组均有一块小黑板)现选取两小组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如图1、图2所示:

图1 第一小组

图2 第二小组

第二步,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及时评价,按之前布置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在本次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对学生的生成进行过程评价,刺激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本课运用思维导图法取得的效果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运用思维导图这一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每组学生都动手去构建思维导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个别学生上台板演,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真正地融入课堂中。

三、运用思维导图法教学的心得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法能取得很大的效果,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应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1.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法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历史知识繁多是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一个难题,而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让我们学生学得更好,能力提高得更多。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学习是在自身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与他人的活动中,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建构自己的意义和理解的过程。”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法,在与同学的活动中去建构自己新的知识,生成新的东西。这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改变了应试教育下“灌输—接受”式的传统学习方式,注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

2.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法有利于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思维导图可以发现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本课的理解和认知程度。在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既关注整体,又关怀个体,发现并挖掘个体的独特性,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人施教。在构建思维导图时,教师启发:“思维向各个方向自由发散,自然地表达你所要表达的内容,能想多远就想多远。”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的评价,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诊断学生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融合度,这就是思维导图的形成性评价,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3.历史学习中使用思维导图能促进教师角色转变,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传统历史教学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完成,教师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普遍认为目前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习压力较大,缺乏兴趣,根本无法体验到学习的满足与快乐,很难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并指导和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师生在教学中可以比较自由地交流和沟通,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

本文通过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运用思维导图法的粗略想法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任何教学使用思维导图法时都要注意本课是否适合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法在课堂运用时如何评价?学生在短暂的时间里要构建思维导图法的难度,这些问题的存在还是我们教学中需要攻克的难题!

[1]史小勋.浅析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能力[J].新课程,2010(08).

[2]孙冲武,向冬梅.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生成学习的探讨[J].网络科技时代,2007(08).

[3]沈建强.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J].浙江教育科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