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青妙笔

2015-11-14李雷曼

世纪人物 2015年8期
关键词:丹青书画艺术

李雷曼

她师出名家,深受家庭文化熏陶。19岁时,便在荷兰驻华大使馆举办了个人画展;从此,又在海内外举办过多次画展和讲座。2001年,作品《青云》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国际和平年”奖章。2009年获得比利时王国授予的Vervier城“骑士勋章”。她——就是虞丹青,一个人如其名,行走在艺术道路上的年轻女书画家。

渊源颇深的家传文化

“我很幸运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虞丹青说。

的确,她出生在一个家庭文化底蕴深厚的书香世家,她的祖上可以追溯到唐代著名书法家虞世南,她的舅舅是当代书法家——虞启龙先生,发展到她本人,便在外祖父(既是翻译家,又是京剧名票)虞仲衡先生的支持下,取笔名“虞丹青”,从事书画创作。

在书香世家的环境下成长,压力远大于常人。虞丹青说:“我们这辈儿,家里的小孩都是好学生,小时候考试几乎都是满分一百,所以考了满分在大人的眼里是应该的,没考一百分在家里反而是不正常的。生活在这么一种家庭氛围里,其实是很有压力的,但这个压力也成了我的动力”。

鞭驽策蹇,成就了今天的虞丹青。

少儿时期的虞丹青涉猎广泛,但在外祖父的坚持下走上了书画的道路。虞丹青坦言:“是他,力主让我写字画画的,他不坚持可能我父母也不会坚持”。因此虞丹青七岁,就拜北京画院著名的老画家周元亮门下。因为她的勤奋好学,又颇有艺术天分,她的书画能力很快得到老师的认可,这也坚定了她的学习信念。

但是大量的书画练习,并没有给她带来枯燥的童年,相反她的童年丰富多彩,谈及此处,虞丹青脸上洋溢着的幸福,是那样生动。

“小学时,班里有50多个学生,一半考试都能满分,在这样大班集体里,评选优秀生或三好学生,要靠校内课外活动课上,得到小红旗和小红花的多少来决定,谁得到的越多就越有竞争力。那时候兴趣活动课是免费的,学生们可以自由选则。于是,我会去编织组参加织毛衣、绣花;合唱组唱歌;去生物组采集植物标本;手工组完成搭建船模,航模的工作;甚至去踢足球!表现好的就可以挣面小红旗或者挣朵小红花。这样就有参选优秀生或者三好学生的资格,所以我当时什么兴趣组都去接触一下。”

虞丹青觉得“这样的童年正好塑造了艺术家的头脑,既开放又很活跃,也使日后的创作更标新立异。”

开启中外书画交流,让西方了解中国文化

虞丹青后来又幸运地得到了吴作人,萧淑芳,姚陆琪,姚志华先生们的指点,使她在书画创作上有了更深的领悟。她精于宣纸的特性,擅长用“泼墨”和“破墨”表现花卉,动物,山水,在中国传统画中融进了西方的光感和深度。

近年来,她同她的舅父虞启龙教授,在国内及海外(法国、比利时、德国、摩纳哥、日本)举办了多次展览,书画表演,受到高度的赞誉。她的作品被日本皇叔崇仁三笠殿下及夫人、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及夫人、和其他人士收藏。

在谈到西方人怎样看待中国文化时,虞丹青说:“他们认为中国文化古老而神秘!”她常常利用在国外办画展的时间,开设中国书画讲座和文化讲座,介绍中国的文字是如何形成的,文房四宝知识,国粹京剧,中国的节日等等这些跟中国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借此希望西方能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

如今她不仅仅沉浸在艺术海洋中,她还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她希望中国传统文化能被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她说:“从艺术角度看,艺术本身没有国界,其次中西交流是很重要的,桥梁也是很重要的,奖项和荣誉我并没有多么看重,但是这样的工作很有意义。同时,就像吴作人先生常说的‘他山之石可以为玉’,我也在西方艺术的感染下,吸取了很多营养。”

虞丹青对记者说,许多外国人在看到书画表演时,他们会很感兴趣,但同时又是懵瞳的。而她会在课堂或讲座上,跟他们介绍毛笔有多少种,宣纸是什么样的,中国的画大致分为工笔和写意等,通过这些讲解,让他们对中国书画有个大致的了解,但更多时候是让他们亲自尝试,她认为这更能让他们直观地体会。

教授水墨丹青,传承中国文化

虞丹青的学生如此评价她“young gid,but old soul”(年轻的女孩,古老的灵魂)。因为她朴实优雅的气质,清秀年轻的妆容,和她脱口而出的中国古老文化有着强烈的差异。

在教学当中,虞丹青会接触到各个文化领域的外国学生,对于这些一点中国文化底子都没有的学生,她怎样让他们理解中国文化,又怎样让他们有兴趣的学下去呢?

她说:“很多外国人来中国学中文,会觉得生涩难记。但在书法课上,我会把一些文字还原到象形结构,会意字或者形声字。然后介绍推演这些字的来历,就比较容易记住了。比如‘马’字,还原成甲骨文就是一匹奔跑的马;还有‘车’字,现在的简体字已经看不出来了,但是古体字上面有车棚和车架子,下面有车轱辘。通过这些汉字的演示,汉字活了,也不难懂了,外国学生不但认识和明白了,还更加喜爱,热衷学习了。”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曾经教外国学生画画时,他们不懂,为什么中国人把竹子画成黑的,其实他们不明白这叫写意,包括中国书法,对他们来说也是抽象的。中国书画讲究意境。其实在课堂上,除了写字和绘画的技巧,更多的时间是做思想的沟通,文化的铺垫,包括中国宗教对中国人思维的影响,还有历史典故的介绍。

除了语言交流,虞丹青也注重学生的感受。比如:中国宣纸是比较难控制的,一滴水上去就会散开来,所以她会先选择容易掌控水分的宣纸,让学生去尝试宣纸和毛笔带给他们的感觉,然后再去慢慢学习怎么控制水墨的技巧。看似微不足道过的程,实则为学习中国书画基础做了十分巧妙安排。

她说:“在文化交流中,不能只让对方听讲,怎样让外国学生更容易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去感受,让他们动手参与,亲历亲为,才能更深入的理解中国文化。”理想状态——尽享生活艺术

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中西方对待艺术品的态度上也有表现。虞丹青对此深有见解:现代的西方人购买艺术品,是一种消费习惯,和现代中国人不一样的是,他们会根据季节场合的变化,来改变房间的字画。看展览是他们茶余饭后必谈的项目,如果最近流行的几个展览,没有看全,就会感到十分遗憾。再者,如果在好评居多的展览上见到作者本人,乃至购得其作品,他会邀请这个作者成为嘉宾,为他和他的作品开一个party,并隆重的介绍给他的朋友。这个party和我们中国人的吃饭不太一样,凸显了主人的文化内涵和素养,并且已经形成了西方社会的一种潮流。

其实中国古代很多文人雅士也常有这样的文化雅集,但尽百余年来,国人为生计而奔波,还来不及惬意地生活,大多数人是这个时代的建设者,而不是享受者。重新回归生活,尽享生活中的艺术,虞丹青认为,目前还需要培养的过程和时间的积淀。

虞丹青创作书画,不仅丰富了她的艺术人生,她也从社会活动中开阔了视野,她说“我一直都在不停地发现生活,找到灵感,并进行再次创作。”教外国学生,虽然要付出很多心血,但这让她的艺术人生有了另一层收获——让更多的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

从虞丹青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传承,看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责任编辑/林琳

猜你喜欢

丹青书画艺术
丹青校园
水墨丹青
纸的艺术
小小书画廓
丹青阁賦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丹青厌
爆笑街头艺术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