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把握两个规律 科学构建理论体系
——尹相如 《写作新视野:我的大写作观》读后记

2015-11-14

西南学林 2015年0期
关键词:本体规律文本

(昆明学院人文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

一口气读完尹相如教授送我的 《写作新视野:我的大写作观》,深深地被此书所吸引。书中大部分内容,在之前的交往中,我已经有所了解。此次拿到新书,仍然感到有许多新的东西,最大的感受是:尹老师基于对写作规律与教学规律这两个规律的准确把握,勇于创新,精益求精,才构建出 “大写作观”这样的理论体系。刘海涛教授说:“他的写作学和写作教学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不但在云南省,而且在全国也达到了领先水平。”对此,我深以为然。

一、写作规律

30年前,尹老师调入大学工作,专门从事写作教学。从此与写作结缘,“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与所从事的专业结合在一起,不论上班下班,想的做的都是与写作相关的事,整天生活在写作世界里。”“我在写作实践中遇到什么疑惑,便从写作理论的高度进行研究,再把理论的研究成果注入到写作教学”。正是有了这样的全心投入,有了这样的 “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不断提升与完善,再加上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才有了全国第一部写作系统学专著 《写作系统学导论》 (与王昆建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出版)。从此,写作系统学的思想就在他的头脑中生根发芽了,在他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在多部重量级教材的编写中得到了一以贯之的体现。无论是在1990年出版的全国第一部师范专业专用的写作教材 《高等师范写作教程》中,还是在2009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入选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的 《写作教程》中,无论是在写作原理、写作主体、写作过程、写作文本等教学内容的分章教学中,还是训练体系的设计与指导中,系统学理论成为尹老的无处不在而又运用自如的强大的理论武器。

写作是一个系统,这是尹老师对写作规律的总体认识,这也是对写作特征的准确把握。试看几例:

1.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四者的关系

作者 (主体)从环境 (客体)获取信息,进行信息加工,主客结合,创作了作品 (载体),这是创作过程;读者 (受体)阅读作品 (载体),进行信息传递,有了鉴赏与批评,这是阅读过程;读者阅读作品之后,还会对作者与社会进行信息反馈,这是反馈过程。在这四体之中,写作主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又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写作系统,三者与环境 (客体)相互联系,环境 (客体)为三者提供信息源,三者对环境 (客体)进行信息反馈。从构成要素看,写作涉及主体、客体、载体、受体四要素,四者相互关联;从信息交流流程来看,写作要经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反馈四个过程,“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而且信息在流动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流动中变异、在变异中生成。”(41)

尹老师在此书中的写作系统学结构图与 《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相比,又有了新的变化:a.不再用 “生活”指代 “写作客体”,而用“环境”指代;b.写作系统由原来的 “四体”变成三体,将 “环境”单独列出;c.将写作系统 (主体、载体、受体)内的研究概括为 “微观研究”,将环境与写作系统相互关系的研究定义为 “宏观研究”,并将二者合并为 “总体研究”。“环境”指的是处于写作系统之外并与之发生联系的社会和自然界,即环绕着写作活动的全部人和事的关系网络。(75)“环境”包括 “生活”,而且更突出了与作者的关联度与相对性;对总体、宏观、微观三种研究的定位并用 “总体研究”总括 “微观研究”与 “宏观研究”,这些都反映出尹老师对写作系统认识的不断深入。

2.写作主体的智力结构

大脑对于外部信息的处理可分为接收区、储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因此智力也相应地分为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四种。尹老师对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论述相当深入,理论严密,举例典型,相当精彩,他对记忆力的论述更显示其写作主体理论的科学性。一般研究写作的著作不注意研究记忆,尹教授认为这是不应有的疏漏。因为记忆是作者存储信息的仓库,没有记忆就没有写作。尹教授给予记忆力相当大的关注。记忆对于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感性材料靠形象记忆储存,理性材料靠逻辑记忆储存,动情材料靠情绪记忆储存,语言积累靠语词记忆储存。作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记忆力,具体标准为广博性、持久性、准备性。可以说,尹老师对写作主体的记忆力的研究在理论深度与理论高度上都有所突破。

3.写作太极图:写作体式的分类

在 “写作文体观”一章里,尹老师对写作体式的论述非常精彩。写作太极图的最外圈为圆形,表示写作 “无所不包”“周流不息”“圆融畅顺”;写作圆圈内的黑白双鱼分别代表文学写作和实用写作,两者如鱼得水,阴阳互动,彼此依存,相互消长。S形的分隔线一是表示文学写作与实用写作在生活之流中如鱼得水的生存状态,二是表示阴阳交合所产生的交叉文体。“最妙的是两只黑白鱼形图的眼睛,说明事物的构成不是绝对的,往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写作也一样,文学写作中包含有实用写作,实用写作中也包含有文学作品。”(180)

尹教授关于写作体式的论述在 《写作教程》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更有整体性、流动性、创造性和说服力。

尹老师准确把握写作规律的地方还有很多,如论述写作文本应与时俱进、写作载体分不同层次、不同种类文章具有不同结构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写作教学规律

潘新和老师在前言中对尹老师的 “大写作观”有很到位的评述。

他的大写作观,既是以学科理论为参照,更是以 “写作教学实践”为依据。以写作教学实践为本位,是他贯穿该书的基本视角。

尹老师的 “大写作观”,可以理解为 “大写作教学实践观”。

“写作教学实践”研究是他的写作研究的本体。

的确如此,尹老师的 “大写作观”是立足于写作教学实践的,同时也是服务于写作教学实践的。可以说,写作教学实践是尹老师 “大写作观”的出发点和归宿。自然,尹老师的 “大写作观”体现了他对写作教学规律的准确把握。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述之。

三年前某天,尹爱群陪着省财政厅的客人在红堪K T V歌厅唱歌。尹爱民给客人们都安排了漂亮小姐作陪,自己却没有找。不光是他长得高大帅气目光高傲,他觉得愧对妻子,何况妻子的美丽是这些小姐不可比拟的。可是扬扬却是个例外,那天一见到她,尹爱群就眼睛一亮,仿佛隔世的情缘,今生相遇。扬扬不是小姐,也不是歌手,只是个服务员。谈不上漂亮,却是十分文静,皮肤嫩白,身材颀长,谈吐优雅,正是他喜欢的类型。其实,差不多每个已婚男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埋藏在心中的异性偶像。

1.写作本体观

尹老师在本书的第一章就开宗明义地给出了他的 “写作本体观”:

写作姓什么?理所当然地应该姓 “写”。写作是一种技能,不通过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写作能力能得到提高吗?写作课不 “以写为主”能叫写作课吗?

写作的本体就是 “写”。(1)

写作的本体就是写作行为本身。(7)

写作的本体就是写作实践。(7)

写作姓 “写”,这当然是浅而又浅的道理,还用得着在本书的开头就特别说明吗?其实,尹老师的开宗明义和反复强调,是基于他对长期存在于写作教学中的主要问题的深刻反思。写作课的主要问题是:学生通过写作课的学习,写作能力提高并不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写作本体的迷失,写作课不 “以写为主”,而“以讲为主”,学生的作文次数太少,达不到基本的量。(8—9)

从写作本体出发,写作课应该定位为技能课。写作教学的重点就应该是技能训练。写作教学必须转轨,实现由 “以讲为主”到 “以写为主,以讲促写”的转变。尹老师对写作教学 “以讲为主”的问题看得如此透彻,并对写作的本体郑重其事地进行澄清,他的 “写作本体观”对我们从事写作教学的人来说,应当有正本清源的功效。

2.“一个中心、三个结合”的训练模式

写作既是一种技能,要掌握它就非得进行长期的艰苦训练不可。要保证训练的有效性必须讲究训练的科学化、系统性。为此,尹老师提出了 “一个中心、三个结合”的训练模式。“一个中心”即写作教学应该紧紧围绕 “创造性人才”这个中心,“三个结合”指 “系列训练与日常训练相结合”“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口头训练与书面训练相结合”。“一个中心”表明了写作训练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提升层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服务,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服务。“三个结合”的训练模式克服了训练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做到了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将训练的规律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

3.“以写为主,以讲促写”的教学模式

写作课是技能课,要 “以写为主,以讲促写”,如何把这一教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教学设计,就体现在尹老师通过辛苦摸索而建立起来的五大教学模式上。这五大教学模式是:观察教学模式、导入教学模式、作文讲评议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全程写作教学模式。这五大教学模式虽然有不同内容与不同的组织形式,但有几个共同特点:第一,重视 “情境”的创设与引导,如:观察教学模式中直接带领学生进入民族村进行现场 “讲——观——写——评”;导入教学模式也是引导学生写离家返校的情景与心境;全程写作教学模式也是组织学生到沈从文家乡湘西凤凰进行风情散文的现场教学。第二,重视学生间的协作交流与共同进步,网络教学模式中,师生间的答疑解惑、互动交流是在网络上进行,其他四种教学模式也有诵读讲评交流反馈等环节。第三,重视学生的 “意义建构”。写作本身是对生活的意义建构,要求写出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性,这是“意义建构”的第一层意思;写作技巧、写作理论、教学模式等理论性的内容也在五大模式的具体操作中让学生参与、体会、理解、应用,这是第二层的 “意义建构”。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四要素是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我们可以说,尹老师的教学模式及其实践应用,完全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此外,“以写为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讲促写”表明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也是符合教学规律的。

4.写作课堂观:课堂内外一体化

写作不是在课堂上学会的,学生学会写作的规律是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所以,尹老师主张:生活的舞台有多大,写作的空间就有多大。写作课教师必须像重视写作课一样重视写作课外活动。不会组织写作课外活动的教师不是合格的写作教师。尹老师还主张结合重大时事而适时调整教学计划。比如,汶川地震后,全国人民一片悲痛。尹老师就在全国哀悼日在课堂上举行了一次诗文朗诵会,为同学们的悲痛感情提供释放的渠道,并进行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如果在这样的情形下还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就缺乏写作教师的职业敏感,就违背了写作的根本规律——不能脱离生活。

5.写作文本观:换笔换脑势在必行

对写作教学规律的准确把握还体现在他的写作文本观。尹老师认为:数字化时代中,写作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应该掌握新型文本的写作。所以,尹老师花了很大的篇幅介绍网络写作、电子文本的写作、多媒体写作、超文本写作、博客的写作、手机短信的写作。这些写作形式,结构方式与表现形式方面与传统文本截然不同,这就要求师生突破传统纸质文本的狭小范围,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召唤,掌握新型的写作方式。用尹老师的话说,“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换笔换脑势在必行。”

三、大写作观的理论体系

《写作新视野:我的大写作观》一书,展现了尹老师大写作观的体系框架:写作本体观、写作系统观、写作文本观、写作文体观、写作课程观、写作课堂观、写作教师观。在这七部分内容符合写作规律与写作教学规律,逻辑严密,构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

写作本体观解决的是写作 “是什么”的问题。写作姓 “写”,是技能课,应该 “以写为主,以讲促写”。写作训练应该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提高。写作训练应该把训练的科学有序与机动灵活结合起来。尹老师提出了建立 “写作训练体系”的主张以及实施 “以写为主,以讲促写”的5种新型教学模式,这是非常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理论创获。尹老师的写作本体观具有 “写作教学本体”的特性,而这恰恰是尹老师大写作观的逻辑起点。

写作系统观说明的是写作的特性——系统性。早在1989年,尹老师就与人合作出版 《写作系统学导论》,被学界认为是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论研究写作规律的第一人。在 《写作新视野:我的大写作观》一书中,尹老师的写作系统观继承了前书的精华:他把写作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动态研究,既对写作系统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宏观研究,从而揭示写作的源泉和归宿;又对写作的各个子系统(写作主体:作者、写作载体:作品、写作受体:读者)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微观研究,从而揭示写作的内在规律。其中对于 “艺术变形”的多层次性研究具有突破意义,有关部分被 《新华文摘》刊载。对于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则突破了传统的 “反映论” (S-R)观点,创造性地提出了 “主客体感应律”(S-TA-R)的新理论。

写作文本观解决的是数字化时代下应该掌握哪些写作方式的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应该掌握生活中常见的写作方式:网络作文 (多媒体作文、超文本作文)、博客、微博、手机短信等,这是写作文本在新时代下产生的深刻变化,只有掌握新文本,才能适应写作的潮流。尹老师关于网络写作的思想,具有超前性,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对于推广网络写作,防治网瘾有着积极意义。

写作文体观解决的是如何理解写作体式的问题。尹老师创造性地将文学文体与实用文体融于 “写作太极图”,它启示我们:写作体式是相互交融的,互渗互创的。这也是符合写作的内在规律的。

写作课程观、写作课堂观、写作教师观三章,都属于写作教学实践。写作课程观结合写作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谈了一些经验与建议,指出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具有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新精神和精品意识,并对写作精品课程的教师要求、教学大纲、教材建设等重要问题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写作课堂观从 “写作源于生活”的根本规律出发,主张把写作课堂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来,实现课堂内外一体化;写作教师观对写作教师的价值取向与标准提出了要求,指出 “写作课教师应该是教、研、创三位一体的人才”,提倡写作课教师“要做教学的强手,科研的高手,创作的能手”。此三章内容都紧扣写作教学实践,符合写作教学的规律。

综合来看,写作本体观所确立的实践本体就决定了本书对于写作训练、写作教学、新型文本写作、写作课程建设、写作课堂组织、写作教师标准等内容的重视,而写作本身的系统性也决定了文体的交融互生。所以,全书的结构是有机统一的,大写作观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尹老师的论述往往具有浓浓的抒情味,与我们一般的理论著作有很大不同。其实这也好理解,因为尹老师的大写作观从实践中来,又应用于实践之中。大写作观的实践本体决定了它的生活气息与鲜活情感。

潘新华教授在序言中说得好,“尹老师的 ‘大写作观’涉及面广,他试图对固有的写作观作综合性反思与超越。其大写作观,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改变了写作研究的版图与路径。——对写作理论研究方法的认识:从写作教学实践视角建构写作理论;对写作研究目标的选择:从局部性研究到全方位研究;对写作文本演变的把握:从纸质文本到电子文本研究;对写作教学的探讨:从写作教学对网络写作教学,从课堂教学到生活教学研究。”(3)可以说,尹老师的大写作观,以一种更广阔的视野,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写作本体、更切合写作教学实际的原则,突破了传统的狭小的写作观念,从而构建出一个更全面、更系统、更科学、更有实践性的理论体系。正如刘海涛教授所说:“这部 《写作新视野》用哲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跨学科的新方法考察、研究写作学,得出了一些系统的、科学的、很有学理深度的新结论;特别是在 ‘网络时代的新写作’研究上更有一些新观点。本书在写作教学方面提出的写作训练新体系,正符合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在 ‘中文专业规范’里对高校写作课程设置为 ‘实践性的主干课程’的定性与定位,这使本书在全国高校的中文专业课程改革中更具有推广运用的学术价值和教改效应。”

猜你喜欢

本体规律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眼睛是“本体”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找规律
一种新型水平移动式折叠手术床
巧解规律
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