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亟需点穴刺激

2015-11-13李稻葵

新财富 2015年9期
关键词:点穴经济

李稻葵

最近一轮经济过快下滑,本质是市场情绪过度悲观所导致的超调,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点穴式”刺激,重振信心,打破下滑怪圈。

今年仲夏以来,中国经济领域已经出现了多轮波动,其运行态势备受关注。

首先,股市出现了大规模的下调。从6月12日的最高点到7月初,股指的下降幅度高达近30%;8月底,仅两三个交易日内又下跌了15%。尽管股市并不完全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但是此番大规模下滑反映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下滑。

与此同时,制造业仍然持续低迷。最新的财新PMI数据显示,8月PMI指数下滑至47.1,为6年半以来的新低。工业方面,发电量、水泥产量等指标今年以来都是负增长;钢铁、有色金属等产量则勉强维持正增长;汽车销量增长低迷,且生产量出现了多年以来少有的负增长。

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长速度不到1%,进口则下降了15%以上。房地产市场上,尽管新房销量与价格稳步回升,但是房地产投资开发的力度仍然在5%左右徘徊,远低于固定资产投资12%左右的平均增速。

这一系列指标都在指向一个比较明晰的趋势,那就是中国经济仍处在增速不断下滑探底的过程之中。

不能放任经济增速不断下滑

社会上有不少观点认为,这一轮中国经济的探底是合理的,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走向中高速增长的必然过程。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任由经济调整的过程中出现自由落体式下滑,却相当危险。

首先,我们必须看到,当前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超出了正常调整的幅度,而且,在经济下滑的过程中又产生了自我实现的市场不合理预期。表现尤其突出的是,实体经济的投资意愿不足。今年1至7月,社会融资总额的增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是下降的。尽管广义货币M2的增速在恢复,但是,大量的货币投放拘泥于虚拟经济领域,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中。一旦这种低迷的投资者预期形成常态,对于中国经济的转型调整是十分不利的。

其次,尽管经济增速处于下台阶的过程中,但是,中国经济中长期的增长潜力仍然比较大。对于这个问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我们发现,考虑到中国仍然是人均GDP相当于美国20%水平的经济体,而中国整体的社会经济体制是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的,人口素质也比较高,同时我们始终保持对发达国家的开放态势,因此,中国完全有可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以上三点正是所有国家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充分必要条件。

除此以外,唯一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不利的初始条件是国内收入差距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牵扯了政府决策者的精力,因为扶贫、照顾社会中低收入阶层毕竟是政府的天职。

综上考虑,我们认为,未来20年中国完全可能保持7%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

在这一大背景下,这一轮经济过快下滑,本质上是一种超调,是市场情绪过度悲观的表现。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制止这种经济增速以及市场预期的过快下降。

阻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利人利己

必须出手干预救市的另一个原因是,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焦点,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空前的。最近一轮中国股市的下跌,明显带动着全球股市的下滑;相反,中国央行的降息和降准,又带动着美国和欧洲股市的反弹;同时,中国汇率的调整又引发了周边国家汇率的变动。

从这一系列国际因素来看,如果中国自身能够通过合理的政策组合,恢复市场的信心,阻止经济增速的过快下滑,那么,此举也必将有助于稳定全球经济的预期和增长,并且反过来带动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这既是助人、帮己的重要举措,也是在国际上树立中国作为世界经济新领军者形象的重要举措。

必须看到,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的另一个背景是,美联储把货币政策的着重点放在美国经济本身上,却忘记了美元是当今最重要国际货币这一基本事实。在这一背景下,如果中国推出一揽子政策以稳定市场预期的话,将事实上向全世界彰显人民币国际化能够起到稳定全球经济的作用。这是因为,当美元收紧的时候,如果中国的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适当放宽,实际上能在世界范围内起到对冲的作用。

中国经济需要点穴刺激

根据以上分析,中国必须推出一篮子刺激性计划来重振市场信心,打破当前经济增速下滑、市场信心下降的螺旋循环怪圈。

那么,中国经济需要什么样的刺激计划呢?

很显然,不需要2009年式的刺激计划。这不仅是因为当前中国经济体系的杠杆率已经较高,产能过剩的情形比较严重,类似政策的社会整体舆论支持度不高等等,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本身并不需要这种大规模的刺激性政策。中国真正需要的是,在若干重要的、具有潜力的增长点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刺激,我们不妨称之为“点穴式”或“针灸式”刺激。

中国经济急需刺激的点位有三个,点中这三处要穴,将能够起到稳定增速、恢复市场信心的重要作用。

其中,第一处要点的穴位在融资领域,应当采取有力措施,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具体而言,首先,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仍然有下调空间。与美欧日相比,虽然中国的储蓄率远远高于这些国家,是储蓄大国,但是贷款利率却比他们高至少50%,这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中国的存贷款利率亟需下调,其中,首要应该下调的就是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其次,也更重要的是,应该有针对性地调整中国的融资结构,解决融资结构与投资结构不匹配的顽疾。在投资结构上,中国目前大量的投资用于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这部分项目需要20年以上的还款周期,往往也需要地方财政在未来适当补贴。这些投资实际上是民生性的,是社会福利所需要的,也是提升百姓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必需的项目,但是,目前各个地方政府却用非常短期的、往往是银行或者信托类的融资工具来支撑这些投资项目,其利率奇高无比,往往超过两位数。很显然,这样的短贷长投是非常荒唐、不可持续的。当务之急是,中央政府应该紧急推出一大批由政府未来财政担保、用于支撑各地方政府长期建设的长期性贷款,这些贷款的周期应该在20年以上,贷款利率应该与国债基本看齐。这些债务融资工具如果能够及时推出,将在很大程度上释放银行的信贷资源,进而用于支持新兴企业、中小企业和转型升级企业的贷款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实体经济是一剂强心针。

第二个点穴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年初以来,中央政府已经布局了相当数量、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非常有利的基础建设项目,包括8000亿的高铁建设项目。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多项目推进缓慢,究其原因,是很多地方政府落实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地方官员担惊受怕,生怕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差错,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调查。对于这种心态,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督促地方政府尽快落实这些投资项目,解决真正清廉正直的地方官员在工作中的后顾之忧。

第三个点穴位是,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领域的改革必须加快落实。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实施细则,必须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尽快推出。不仅如此,还必须选出相当数量的企业,大规模推进试点工作,落实改革举措。通过国有企业改革,能够盘活国有资产,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逆转投资者预期,拉动相关的投资。另一个重要的改革领域是财政、税收,应该加快“营改增”的步伐,切实减轻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税收负担,调动企业积极性。

在推出这一篮子改革政策的同时,也需要特别强调,汇率政策总体上应该在顺应市场供需关系的前提下尽量保持稳定。其原因是,当前人民币已经事实上成为一个具有标杆性与国际地位的货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大幅贬值,会带来周边贸易伙伴货币相应的贬值,这就抵消了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

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讲,这一轮中国经济减速的主要原因是内需不足,而不是外需的问题。经过我们的测算,即便剔除进口大宗产品价格下降的因素,中国今年的贸易顺差较往年还会有大幅度的上升,很可能达到接近6000亿美元的水平,占GDP的6%左右。因此,在这个大环境下,政策的着力点应该点中内需这一穴位,而不是通过贬值来刺激外需。在中国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今天,外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国内政策刺激而带动起来的。

总之,当前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了一轮增速下滑超调、市场信心低迷的特殊困难,针对这个困难,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点穴刺激,从而为“十三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为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扫描版权页二维码,下载并登录“新财富酷鱼”和我们互动。

猜你喜欢

点穴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葵花点穴手
看清“点穴减肥”的真相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精准扶贫如何“精准”
中国经济
点穴之谜
经济
“葵花点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