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专题”

2015-11-12那日松

摄影之友 2015年10期
关键词:之友策划杂志

那日松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是中国媒体迅速发展的时期,摄影类媒体也同样,记得当时我还在《大众摄影》杂志做编辑,几年的时间,《大众摄影》从胶版纸到铜版纸,变成全彩色印刷,页码也从几十页到上百页,当然内容也随之大幅增加,编辑也开始进入到“专题时代”。“专题”主要由高琴、闻丹青和我来策划,然后由我来执行,应该说不少专题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据说有几个专题还成为友刊的学习样板。

那个时候,《摄影之友》也在何生(何智光)领导下开始改版,除了印刷堪称国内摄影杂志最好之外,主要是杂志的封面大胆使用“人体”,吸引了很多的眼球,但那时的《摄影之友》最缺乏的还是内容。光有鲜亮的外衣,没有实际的内容,作为一个想要持续发展的杂志来讲,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一开始,何智光找到我和窦海军来帮助他策划“专题”。2000年5月以后,我已离开《大众摄影》,加盟到一家摄影网络公司,接着又进入《北京青年报》,所以可以名正言顺的帮助《摄影之友》做专题了。记得我们当时策划了“长城专题”、“人体摄影专题”等等,效果好像还不错。

2001年9月,我正式加盟《摄影之友》,担任执行主编,把当年的第11期杂志作为“第二次改版”的开始。第一个专题我们做的是“平遥摄影节”,2001年是第一届,虽然去平遥的摄影人挤满了古城,但作为专题来报道的媒体并不是很多,《摄影之友》可能当时是第一家把“平遥摄影节”作为大型专题(用了将近20个页码)来报道的摄影媒体了。

可以说,在《摄影之友》第二次改版的过程中,“专题”一直是杂志最重要的“法宝”。2002年,《摄影之友》进入最关键的一年,何智光要求杂志的发行量和广告额都要大幅提升,怎么办?只有策划更多有影响力的专题出来。这个时候的《摄影之友》已经云集了一批非常优秀的编辑,像老员工如赵为民、杨松、陈勤,新加入的宋志国、吴欣还、郑炜刚(网名冬熊)、都学宁(网名四大恶人)、黄崴等等。有了这些好编辑,就不怕做不出好的专题。

当时网络摄影已经兴起,但传统媒体还不太重视,当时的“江湖色”、“色影无忌”等网站很活跃,在影友也有很大的影响力,于是我们策划了一个“网络摄影”的专题,几乎将当时的摄影网站和网络摄影高手一网打尽。

那个时候,《摄影之友》的广告很一般,很多著名摄影器材厂商还看不上新起的《摄影之友》。因为过去在《大众摄影》的关系,我跟很多摄影器材厂商很熟。有一次,我和何生一起去拜访佳能公司的一位重要人物,但这位昔日的老朋友对我们却极其傲慢,也许《摄影之友》在他的心目中确实还太年轻,不足以引起他们的重视。

不久,《摄影之友》推出了精心策划的“NC大战”专题,关于尼康(N)粉丝和佳能(C)粉丝之间“论战”的专题,这个专题在摄影圈,以及网络上都引起不小的反响。杂志出版没几天,佳能公司的一位老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询问杂志的情况,并表达了对此次“NC大战”专题的关注,此后,佳能公司逐渐开始在《摄影之友》上投入广告,直至后来,《摄影之友》成为佳能公司广告投入量最大的摄影媒体。

从2002年至2005年,“专题”一直是《摄影之友》一个很大的编辑特色,除了以上几个举例外,其他如“年度最重要摄影人物评选专题”、“摄影之友资助计划专题”、“新生代商业摄影师专题”、“广角摄影学会专题”、“黑冰摄影专题”、“四川风光摄影专题”、“云南人文地理摄影专题”、“打开他们的摄影包”、“户外摄影装备”、“摄影师与电脑笔记本”“徕卡专题”等等……

这些“专题”策划和实施,其实也是争夺摄影媒体话语权的一个过程。在《摄影之友》初到北京,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些“专题”确实起到了一个“关键性”的作用。

猜你喜欢

之友策划杂志
古蜀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之友征集
晒出你的2019最佳作品
杂志收纳碗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
《海洋岛屿与国防》栏目获省优秀选题策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