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景观体系作为城市化的媒介查尔斯河口城市波士顿的景观演变与城市发展

2015-11-12蒋雨婷

风景园林 2015年9期
关键词:查尔斯波士顿河口

郑 曦 蒋雨婷

区域景观体系作为城市化的媒介查尔斯河口城市波士顿的景观演变与城市发展

郑 曦 蒋雨婷

城市是构建于自然系统之上的,而多数天然的环境并不完全适于人类栖居。通过持久的人工干预自然,形成不断演变和适应的地域景观风貌,构建了区域景观体系,城市存在于这个体系上并不断调适与生长。以美国东北部的查尔斯河口城市波士顿为例,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全面分析了河口城市化的过程,主要集中在区域景观体系、城市形态、工业化以及公园系统等方面,包括:河口自然环境和早期聚落、建立公园雏形波士顿公地;利用潮汐水能促进工业化发展、填地与治污推动城市扩张;构建城市尺度和大都市区域尺度两个著名的公园系统。探讨了区域景观体系作为媒介引导城市生长与城市发展的过程,为当代城市化过程中风景园林作为城市战略提供启示。

风景园林;查尔斯河口;干预;区域景观体系;媒介;波士顿

修回日期:2015-08-21

1 引言:生长在河口上的城市

当代城市正面临着环境恶化,地域性缺失、高度同质化等问题,常规的城市化手段似乎未显示出抵抗这些问题的高效性,反而出现建成环境的均质化和城市文化平淡与趋同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景观正脱颖而出,成为重塑城市空间环境、促进定义城市形态并塑造其独特性的重要媒介而上升为城市战略。所以从风景园林的视角,以区域景观体系的演变为出发点,审视和解读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对于拓展风景园林的视野与手段以应对我国当代的快速城市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重点关注河口地区的区域景观体系与河口城市的发展。位于河口的城市大多土地肥沃,拥有优良的海港,贸易发达,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历经人工持久干预与梳理的河口自然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孕育了经济文化发达的河口城市(群)。选择美国东北部名城波士顿(Boston)的城市发展与所在的查尔斯河口(Charles River Estuary)景观演变为例进行分析。

1 17世纪的波士顿(Boston)与查尔斯河口(Char;es River Estuary)

2 1797年的波士顿半岛,可见波士顿公地(图中深灰色区域),查尔斯河以及后湾与波士顿之颈(Boston Neck)。

2 查尔斯河口自然环境与波士顿早期城市化

美国沿海第一座城市——波士顿,位于东北部查尔斯河口上,在400多年的城市发展历史中,河口景观演变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今天,查尔斯河口地区的景观风貌几乎全部是经过人工设计建造后呈现的结果,即从一个位于天然滨海河口盐生沼泽环境中的半岛逐步发展成为高度人工化的宜居城市。

今天的波士顿大都市圈包括了波士顿盆地(Boston Basin)内的众多城市,而位于查尔斯河河口的城市主要为南岸半岛上的波士顿、北岸的坎布里奇(Cambridge)和查尔斯顿(Charlestown),其中北岸的发展相对稳定,而波士顿半岛(Boston Peninsula)的景观演变与城市发展相互适应,其演变过程为本文的重点。

2.1 查尔斯河流域与河口地区

查尔斯河(Charles River)是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东部一条长约192km的河流,自西向东北方向流过23个市镇后在波士顿注入大西洋。

位于河口地区的波士顿半岛是波士顿都市圈的核心,天然的半岛通过一条非常狭长的地带(波士顿之颈Boston Neck)与大陆相连接。波士顿即从查尔斯河口上的半岛上发展起来,外围最初是天然的盐生沼泽潮汐平原地区。城市形态与格局经河口盆地孕育及人为干预而逐步发展形成(图1)。

2.2 早期河口半岛上的聚居地与城市发展

1630年代,在最初作为英国殖民地的波士顿以海上贸易为主,是美国距离英国最近的海港。为了躲避海水入侵和洪水泛滥带来的生存威胁,早期聚落选址主要在半岛的3座小山上,分别为堡山(Fort Hill)、贝肯山(Beacon Hill)和佛蒙特山(Mount Vernon)。

2.3 城市公园雏形:波士顿公地(Boston Common)

按照英国的惯例,在殖民地需划分出一块公地。1634年,这座城市向当时一位拥有半岛大量土地的英国牧师购买近20hm2的土地作为公地(Common)。公地位于波士顿半岛的西南部,三面临街,一面临查尔斯河,在临河一侧仍然保留着野生植物和盐生沼泽。在河水退潮时,该区域会露出几乎如同波士顿半岛大小的巨大泥沼。它由波士顿之颈(Boston Neck)、石溪(Stony Brook)与穆迪河(Muddy River)交汇处的大盐沼(称后湾Back Bay)和查尔斯河围合而成(图2)[1]。

自波士顿城镇建立的第四年起至今,公地一直归公众所有。起初是作为军队训练场及放牧养牛的地方。1725年,沿着公地临街种植行道树,日后成为受大众喜爱的休闲林荫道。当时公地内仅植有榆树及一处保留现状的池塘(蛙池),但作为开放场地,已成为了社区生活的中心,也是犯罪处决,惩罚,公众布道及举行活动庆典的城市公共空间,并一直通过州公约和城市宪章的方式保证公地不被私人瓜分,而得以保留至今。[2]为满足住区居民日常休闲生活的需求,1830年明令禁止在公地放牧,并开始建设林荫道及顺畅的穿行道路。随后建起了围栏,大面积种植树木,公地开始由牧场逐渐向公园的性质转变。人们在公地内举行演讲等不同类型的公众活动,同时在重要首领到来时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检阅(图3)[2]。

3 1837年的公地,功能之一作为军队训练场地与阅兵场,远处建筑为州政府, 版画由菲茨·休·莱恩(Fitz Hugh Lane)创作。

4 图中箭头显示了后湾利用潮汐能进行工业生产的水流方向。每次高潮时,查尔斯河口水流从图中左上方显示的填充水闸进入高位盆地(Fu;; Basin),通过砾石角(Grave;;y Point)上的工厂后流入低位盆地(Receiving Basin) 的流动利用潮汐水能的过程。

5 1850年的版画[约翰·巴克曼(John Bachman),创作]展示了公地和当时新建的公共花园(图中前景)作为中心出现在蓬勃发展的城市中。原来的波士顿半岛已全面发展,并建立了公共花园,后湾的填海造地工程已经开始。这张鸟瞰图正确地记录了公地的道路和新的蛙池喷泉。

波士顿公地是美国最古老的公园和首个建造在查尔斯河口的著名公园。发展至今,公众生活仍得益于城市中心这片大面积的绿色开放空间,公地的周边地带已成为土地价值最高的地方,波士顿的这种规划思想深深影响着许多北美城市的中心区规划。

3 查尔斯河口的工业化、污染与波士顿后湾填地的城市扩张

起始于19世纪初的美国产业革命推动了美国城市体系的形成。查尔斯河口一直是美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经过200多年的发展,为了应对人口增长、海上贸易、工业生产等城市发展需求,持续的工程建设使得波士顿半岛原始景观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许多作为景观地标和早期聚居地的小山体被削平,通过填海、筑坝和建立码头,岸线也进行了巨大的拓展,深刻改变着海岸的生态环境和景观风貌。

工业化发展通过查尔斯河口上的筑坝,利用水利潮汐能作为沿岸磨坊和工厂的燃料动力进行工业生产。到19世纪末,沿岸已建了20座大坝,潮汐河口地带15km的沿岸建有43个工厂。同时,工业化带来严重河水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而随着城市的进一步扩张,污染加重,原有工业生产效能下降,亟需污染治理与产业转型,波士顿采用了大规模填地淘汰原有工厂,并进行商住社区开发、河水治污等措施以扩大城市建设用地。

3.1 利用河口潮汐能:波士顿半岛沿岸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1820年以前,查尔斯河口沿岸为广阔的潮汐盐生沼泽湿地,每日要经历两次的涨潮期,在高潮地带,沼泽地被咸淡水灌溉,形成鱼类等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在低潮地带,生长着盐生沼泽草本植物。

为利用潮汐水能,在沿河的波士顿公地与肯摩尔广场(Kenmore Square)之间建立了长约2 400m的拦水坝(Mill Dam),并建立了垂直于拦水坝的短坝(Cross Dam),短坝与砾石角(Gravelly Point)相连,砾石角上设有用于工业及纺织业生产的轧机滚轮。两座坝将潮汐沼泽地带分为涨潮时水位不同的两个盆地,即高位盆地(Full Basin)(高水位) 和低位盆地(Receiving Basin)(低水位)。穆迪河及石溪的水从南侧注入高位盆地,而查尔斯河的水在涨潮时通过拦水坝上的闸口进入高位盆地,另一侧的低位盆地一直保持较低水位。当高位盆地经蓄水达至设定的水位时,其中的水流将通过短坝上的闸口泄入低位盆地 ,再通过拦水坝闸口排入查尔斯河,水流在此过程中带动轧机滚轮24小时持续转动,提高了生产效率[3](图4)。

这项建坝工程促进波士顿成为了工业中心,同时也改变了查尔斯河口的潮汐沼泽生态环境。拦水坝阻挡了潮水对沼泽地带的清洁作用,长期积聚的工业废弃垃圾使此地变成了充满臭气的泥泞地带。在1830年,为了交通便利,在高位盆地的低路堤和低位盆地泥滩平原延伸的栈桥上建设了两条铁路,相交于低位盆地中部,这进一步降低了水在盆地的流动速度,导致磨机无法运转。至1850年,继续使用轧机滚轮生产不再盈利,同时,倾倒的垃圾使得滨河浅水地带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水污染问题,一天两次的涨潮也无法冲刷这些污染。治污与产业转型已经成为城市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6 后湾填海造地的景观演变与城市生长:分别为1836年、1861年、1871年、1888年的后湾地区城市形态。

3.2 河口填地与治污: 创造后湾商住区与公园林荫道

波士顿半岛的天然地形与陆地隔绝, 中间是河流与港湾以及大片绵延的咸淡水沼泽,并不适合大量人口居住。而工业化促使波士顿快速繁荣,产业发展使劳动力聚集导致人口激增,居住环境过于拥挤、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城市环境污染日趋严峻,一系列伴随城市化、工业化滋生的城市问题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些都加快了城市扩张进程的诉求,迫使波士顿寻求一切方法突破自然的限制。“后湾(Back Bay)”填地项目在诸多因素的助推下应运而生,使波士顿半岛的面积得到扩张,污染的河口地区环境得到治理,填地工程在原有潮汐沼泽湿地区建设了后湾城市片区,以及波士顿公共花园和联邦林荫大道,与原有的波士顿公地构建了公园系统的雏形。

3.2.1 波士顿公共花园(Boston Public Garden)

1837年,波士顿在潮汐湿地处(后湾)先修建出查尔斯街。在毗邻波士顿公地,查尔斯街西侧填地建设了植物园,园内设有植物展示玻璃温室,数条蜿蜒交错的园路及中心泻湖(咸水湖)。这里逐渐成为当地民众观赏植物的好去处,并于1839年规划成为公共花园(Public Garden),让更多的市民来此休闲娱乐,同时借此提升周边土地的潜在价值(图5)。

在1859年至1860年对公共花园的改造中,由于当时建设纽约中央公园的计划已经公布,政府有意图把公共花园改造提升为波士顿的中央公园。建筑师乔治·米查姆(George F. Meacham) 的设计方案结合了规则式和如画式园林风格,从查尔斯街有宏大的中心轴线到阿灵顿街,并与后湾的联邦林荫大道相联,其他造园要素则是不规则曲线形式[1]。公共花园改造被视为波士顿在19世纪60年代后期建设更为雄心勃勃的公园系统计划的最佳序幕。

3.2.2 后湾城市商住区

查尔斯河口沿岸工业化致使河口地带潮汐平原受到了严重污染,同时,为了获得更多的城市发展建设用地,大规模的填地工程分“南端(South End)”及“后湾(Back Bay)”两大片区进行。尤其是后湾填地影响深远,对城市结构带来惊人的变化。

“后湾”填地工程开始于1858年至1890年完工,历时约30年。工程起始端临近公共花园和市中心商务区。良好的区位更易于吸引高收入家庭来新建区购房,随着地块填成,土地能即刻以较高价格出售。填地而成的土地开发为商住区,通过打桩建设成排的红砖房、并设置林荫道、滨河景观道和众多开放广场,促进公共生活。填地工程按已规划的街区依次向西推进,并于1879年,清理查尔斯河滨河区的棚户、垫高地面修建护堤,建造了滨河公园(Charles River Esplanade)。

随着填海造地项目的施行及港口航运业的发展,查尔斯河口范围逐步变窄,自然潮汐的湿地河岸转变成了人工整治的笔直岸线。波士顿城市形态也在此过程中不断改变,原有的后湾潮汐沼泽完全变成了后湾城市新区[3]。政府通过出售“后湾”区的土地获得资金,用以持平填地项目费,同时将剩余的资金用于学校教育机构等诸多惠民项目的建设(图6)。

“后湾”填地为市民提供了充分的住房供给,逐渐形成的后湾商住区,留住了社会精英阶层,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区域内沿用了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红砖建筑,延续了历史文脉,并成为文化聚集地,建有美术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学校教育机构及数座教堂等公共服务性建筑,同时在重要节点设置了开放广场,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及精神文化的需求。

7 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图:公地到富兰克林公园(翡翠项链)。

3.2.3 联邦林荫大道(Commonwealth Avenue)

1856年,波士顿继续在潮汐湿地中心位置填地,修建联邦林荫大道,总宽约70m,平行于查尔斯河,东西向穿越后湾区,直接与公共花园内的主轴线相连。道路中段种植乔木及灌木,形成一条总宽30m的带状公园,进一步提升了后湾土地价值,至此,一个原本土地局促的河口半岛已得到了充分的拓展[4]。联邦林荫大道也成为未来波士顿公园系统(翡翠项链)连接波士顿公共公园和公地的重要绿道。

4 波士顿“翡翠项链”——公园系统解决河口行洪通道,促进市民共享城市绿色空间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经历工业化后的美国城市环境恶化,由此掀起了“城市公园运动”建设的热潮,标志着城市公众生活景观的到来。波士顿也积极响应,通过举办竞赛建设公园系统,最终邀请风景园林师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主持设计,1878年到1895年建造,是有史以来开展的全市最庞大的公共建设项目。

4.1 河道防洪改造与公园系统相结合,建立波士顿公园系统

奥姆斯特德越过委员会划定的公园边界,从更高的视点上来考虑问题, 使公园与城市生活共同形成一个面向公众的和谐整体。他创造性地运用两侧种植树木的线性公园道来联系各个相对孤立的公园,使各个公园构建成一个整体的绿地体系,或将公园延伸到附近的社区中,从而增加附近居民进入公园的机会。

在建造期间,奥姆斯特德将联邦林荫大道延伸,成为连接波士顿公地和公共花园与整个公园系统的纽带;通过对原先查尔斯河道的改造,沿着新岸线建造了滨河公园,使后湾区自然过渡到查尔斯河,形成了后湾地区完善的绿道系统。

通过对原来的沼泽地进行处理,形成了后湾沼泽地 (Back Bay Fens),并与滨河公园末端相连;对河道进行改造,营造出河道景区和奥姆斯特德公园(Riverway and Olmsted Park),沿穆迪河向西,与布鲁克林大街垂直;以牙买加湖为主体,建造了牙买加公园(Jamaica Park);通过绿道与具有人文价值的自然保护区阿诺德植物园(Arnold Arboretum)连接;最后以波士顿最大的公园富兰克林公园(Franklin Park)作为“翡翠项链”的末端[5]。

在公园系统实施工程中,奥姆斯特德也非常强调城市防洪和城市水系质量等问题。穆迪河汇入查尔斯河的河口城市因填地而大为缩小,降低了穆迪河的行洪功能,为城市西南地区带来潜在的洪水风险,重点对穆迪河的弹性防洪功能与外围的泛洪缓冲区相结合设计公园,并整合修建下水管道、水闸等工程措施来共同解决城市洪涝风险。波士顿后湾沼泽和翡翠项链的建设,实现了景观、基础设施和建筑的一体化设计。经过了 17 年的规划与建设,最终完成具“翡翠项链(Emerald Necklace)”美誉的波士顿公园系统。占地总面积约为450hm2,全程长约16km(图7)。

4.2 引导河口城市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翡翠项链”成为了连接城市中心和近郊区的绿色纽带,将公园道一直延伸到城市中,并形成城市的主干道。波士顿依托公园道发展,沿路两侧形成新的社区和开放空间,从而引导城市的合理扩张和生长[6]。

奥姆斯特德将公园设计的相关理论推广到平民的生活范畴,用公园的思想来表达城市平民的愿望。翡翠项链成为了波士顿市民的后花园,融入了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修身养性、休闲娱乐的场所,提高了生活质量,使得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同公园绿地联系起来。

8 波士顿大都市区公园系统图1893年(查尔斯·艾略奥特和西尔维斯·巴克斯特 )

9 查尔斯河口所在的波士顿大都市区形成的奥姆斯特德翡翠项链(O;msted's Emera;d Neck;ace)和艾略奥特翡翠项链(E;iot's Emera;d Neck;ace)示意图。

5 波士顿大都市公园系统——河口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与都市发展融合

翡翠项链不仅为城市休闲提供了大量的开放空间,而且也转变了波士顿的天然沼泽为人工湿地,这里的水是清洁的,并具有防洪蓄洪功能以保护周边的土地。而从区域环境看,波士顿所在的河口盆地水绕山环, 城市不易扩张,在城市近郊保存着大片尚属自然的环境。区域内的植物、动物、土壤、水流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

到19世纪80年代,区域内的城镇打破原有的行政边界,逐步形成了以波士顿为中心的大都市圈。在城市化、工业化急剧发展的时期,为改良城市环境,在都市之中保留、恢复各具特色的自然空地,使都市中的人能触及自然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在城市工业社会之中的和谐关系,社会、自然、政治和经济的数重原因,使得以都市为尺度的公园系统建设成为必然[7]。

由此,1893年,在风景园林师查理斯·艾略奥特(Charles Eliot )和记者西尔维斯·巴克斯特(Sylvester Baxter)的共同领导下,波士顿大都市公园委员会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大都市区域公园系统,这是波士顿另一个通过绿色开放空间作为城市生长结构的公园系统。

5.1 保护河口区自然空地,构建超越城市的区域景观体系

波士顿大都市区的公共空地(Public Open-Space)分布极不均衡,为兼顾各行政区域的利益,有效保护、管理这些处于数个行政区域之间或者边缘的自然地带,艾略奥特于1891年组织成立了全美第一个州级自然保护机构——公共保留地托管委员会(The Trustees of Public Reservations))。并于1893年5月, “大都市公园委员会”(Metropolitan Parks Commission)立法通过,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都市公园系统——波士顿大都市公园系统(Boston Metropolitan Park System)成立。该体系在环绕波士顿的12个城市和24个镇中间诞生[8]。

在奥姆斯特德建立的波士顿公园系统的基础上,查尔斯·艾略奥特进一步将大波士顿区域范围内的3条沿海河道和波士顿郊区的6处开放空间进行连接,并提出恢复一片城市滨海区——波士顿里维尔海滩(Revere Beach),创造出整个波士顿大都市区方圆650km2范围内的公园系统及绿道网络,把波士顿公园系统拓展到了区域的范畴。

5.2 波士顿大都市公园系统基于保护完整的河口自然生态系统建立

波士顿大都市公园系统的基础是由当地的空气、土壤、地形、动植物等自然元素构成的生态体系。与城市公园不同,其结合地形地貌形成不规则的边界形态,一些“触角”意欲向外延伸,深入城市生活,干预了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9]。

艾略奥特指出,基于波士顿的地理环境,大都市公园系统中应当包含五个基本部分。第一,保护查尔斯河等三条河流,保证其在汛期的泄洪排涝功能;第二,保留沿海地带的岛屿与沙滩,即将海滩的用地由私人用途改为公共用途;第三,保留山体高度,使公众可达并能观景眺望;第四,保护城郊分散布局的各个自然保护区,控制城市范围的扩张与蔓延;第五, 在人口密集处的地区建设大量的小广场、运动场和公园[10](图8)。

波士顿大都市公园系统使花园与森林, 城市与荒野获得了和谐共存与合作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自然环境, 使散乱的自然之美集中突出, 井然有序,最终实现了保留这些自然美景的初衷;同时,这些自然美景提升社区公共卫生及道德品质,并为全社会的各个阶层所享用,利于实现公共利益的愿景;建立起新型大都市框架,改善公共健康,控制城市的肆意扩张与蔓延。因此,19世纪晚期的波士顿,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的保护已经成为建立早期大都市治理机构的媒介。[11]

由此波士顿分别建立了基于城市核心的“奥姆斯特德翡翠项链”和基于大都市区的“艾略奥特翡翠项链” (图9)。

6 从盐生沼泽到淡水湿地——城市发展与河坝建设促进河口生态环境转变

工业化过程中,查尔斯河沿线已经建立了20座水坝,大多是以利用潮汐水能进行工业化生产为目的,随着垃圾倾倒与淤积导致的流速降低,这些水坝不能让涨潮期涌入的海水全部流出,致使一层盐水积聚在淡水流域的底部,导致污染加剧和鱼类的迁移问题。为控制洪水灾害及涨潮时的海水倒灌,1978年在查尔斯河下游建立了查尔斯河水坝(Charles River Dam), 大坝目的是控制流域表面水位以及其上游支流表面水位,如后湾沼泽和穆迪河,以防止海水在涨潮时进入查尔斯河的淡水流域。它取代了上游的查尔斯河坝大桥(1912年旧坝),为流域内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后湾的填地工程与查尔斯河大坝的建设极大改变了查尔斯河口的景观格局与生态环境,由于大坝阻隔了海水,河口由咸淡水转为淡水,河口地带的生态群落由盐生沼泽灌丛逐渐转变为淡水灌丛。

至此,一处天然的、具有潮汐能和盐生沼泽的查尔斯河口,转变为人工修葺的河岸,沿岸为淡水植被和经过大量人工填地的高度城市化河口,孕育的河口城市波士顿由建设用地局促、具有天然巨大平原沼泽的半岛经过填海造地发展为北美著名城市,河口城市化基本完成,今天的波士顿是北美地区最为发达、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之一。

7 结语:区域景观体系作为城市发展的媒介

本文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分析了波士顿的城市发展与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其所在查尔斯自然河流河口景观的相互干预、相互作用的过程,探讨了河口城市化的过程是以人工干预自然形成的区域景观体系作为媒介,促进并定义了城市空间的演变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河口城市依托于区域自然系统而存在,它的发展与演变是人与自然不断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过程。人类活动影响了滨海河口地区环境的自然演替过程,并作为城市发展的媒介,使其最大程度地向适宜城市化的方向发展。而城市化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病,不断对河口环境及社会发展带来挑战。

为满足城市人居环境的需求,人们通过一系列景观干预措施,有效缓解了城市环境与发展问题,河口地区的城市格局也在此过程中不断演变。人工不断介入自然区域改变了区域植物及动物栖息环境,重构了新的景观格局与风貌,形成区域景观体系,作为城市生长的媒介,促进塑造人与自然相互适应的最佳城市形态。

由此,通过风景园林调和人工和自然,是以一种工程化的手段对环境进行再塑造,对自然进行再调节,再适应的过程。对城市景观与城市形态的构建应超越行政边界的范畴,从区域景观体系的视角,以景观作为媒介引导城市不断发展。

注释:

图1引自维基百科,作者增加了注释;图2引自 哈佛大学图书馆 ho;;is.harvard.edu/ Harvard Map Co;;ection;图3、5引自参考文献[2];图4、6引自参考文献[3];图7-8引自参考文献[1];图9引自 哈佛大学图书馆 ho;;is.harvard. edu/ Harvard Map Co;;ection。

[1]Cynthia Zaitzevsky.Frederick Law O;msted and the Boston Park System[M].the Be;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and London,Eng;and, 1982:1-13

[2]Friends of the Pub;ic Garden.BOSTON COMMON[M]. Arcadia Pub;ishing, Char;eston, South Caro;ina 2005: 5-16

[3]Wi;;iam A. Newman. Wi;fred E. Ho;ton. Boston's Back Bay :the story of America's greatest nineteenthcentury ;andfi;; project[M].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Boston;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and, Hanover and London,2006:1-13.

[4]Anthony Mitche;; Sammarco.BOSTON'S BACK BAY [M]. Arcadia Pub;ishing, Char;eston, South Caro;ina,1997:43-65

[5]金经元.奥姆斯特德和波士顿公园系统中[J].城市管理,2002,(3):10-12.

[6]赵晶.朱霞清.城市公园系统与城市空间发展——19世纪中叶欧美城市公园系统发展简述[J].中国园林,2014,(9):14-17.

[7]侯深.自然与都市的融合——波士顿大都市公园系统的建设与启示 [J].世界历史,2009,(4):73-85.

[8]孙蕾.波士顿大都市公园系统与珠三角区域绿道的比较研究——以深圳为例[J].中国园林,2011,(1):17-21.

[9]郭巍.美国景观规划历程(1880-1940)[J].风景园林,2008,(2):79-83.

[10]Anita Berrizbeitia. Between deep and ephemera; time:representations of geo;ogy and tempora;ity in Char;es E;iot's Metropo;itan Park System, Boston (1892-1893)[J].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Gardens & Designed Landscapes,2014,34: 38-51.

[11]Sonja Dumpe;mann, Creating order with nature:transat;antic transfer of ideas in park system p;anning in twentieth-century Washington D.C., Chicago, Ber;in and Rome. [J]. P;anning Perspectives, 2009,(4):143-173.

Regional Landscape System as Medium of Urbanization the Landscape Evolu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 of Boston as Charles River Estuary City

ZHENG Xi JIANG Yu-ting

The city is bui;t and deve;oped within the natura; system, whi;e most natura; environment is not entire;y suitab;e for human ;iving. By ever;asting human intervention with the nature, the territoria; ;andscape gradua;;y evo;ves the regiona; ;andscape system. City exists in the system and attempts to accommodate and grow up. A case study wi;; be given on the Char;es River Estuary city of Boston which ;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dscape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wi;; do a comprehensive ana;ysis on the process of estuary urbanism, main;y in the context of regiona; ;andscape system, urban morpho;ogy,industria;ization and green park system. More specifica;;y, it inc;udes the estuary natura; environment condition, the ear;y sett;ements, the estab;ishment of Boston Commons as park prototype, the promotion of industria; deve;opment by uti;ization of tida; hydro;ogy, urban spraw; driven by ;andfi;; and po;;ution contro;, and construction of two famous urban park systems. This study exp;ored regiona; ;andscape system evo;ution as medium to guide urban deve;opment, which provides en;ightenment for the ;andscape architecture as strategies in the process of contemporary urbanizatio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har;es River Estuary, Intervention, Regiona; Landscape System, Medium, Boston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术研究团队建设”(编号TD2011-35)资助

TU986

A

1673-1530(2015)09-0070-07

10.14085/j.fjy;.2015.09.0070.07

2015-06-13

郑曦/1978年生/男/北京人/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北京100083)

蒋雨婷/1990年生/女/浙江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学硕士生/研究方向:乡土景观保护与营建(北京100083)

Fund items: 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 Universities: "Team Deve;op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anning and Design Academic Research "(TD2011-35)

猜你喜欢

查尔斯波士顿河口
Tricks or Treats
My New Teacher
走进波士顿,开拓新视野
你不能带绿气球进波士顿美术馆
波士顿狂飙
女佣
他们为什么选择河口
河口,我们的家
特殊的河口水
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