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扎实推进精准扶贫

2015-11-11

红土地 2015年11期
关键词:长汀县长汀助学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扎实推进精准扶贫

长汀凌志基金会扶持开发策武万亩银杏基地

长汀县紧紧抓住被省委、省政府列入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契机,以贫困村为阵地,贫困户和弱势群体为对象,创新农村扶贫开发机制,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取得显著成效。低收入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贫困群体温饱就医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大加快,贫困村逐年减少。

据统计,长汀县年平均收入3000元(按2010年不变价3300元)以下的农村人口从2002年的85600人(按当时低于1200元收入标准计算)下降到2014年底的23036人,减少62564人,年均减少5213人,其中2014年脱贫5313人,脱贫率为22℅。

挂钩帮扶不断加大扶持力度

中央、省、市高度重视长汀老区扶贫开发和水土保持工作。2011年12月10日和2012年1月8日,习近平同志就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作出两次重要批示,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局将长汀列为联系点,国家扶贫办、林业局、水利部、中石油公司、财政部经建司挂钩长汀,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亲自挂钩长汀,省委尤权书记刚到福建工作就将长汀作为首批调研点,并挂钩长汀,这对长汀老区干部群众是极大的鼓舞。市委、市政府以及省直部门挂钩长汀,晋江市与长汀县结为省级扶贫开发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对口帮扶单位,从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004年以来,省、市、县选派了4批近300名干部驻村任职,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驻村干部累计争取资金3.59亿元,村均150.9万元。省、市有关领导和部门,县各套班子领导、县直各部门和机关干部结对联系18个乡镇、298个村(居)、3816户贫困户,支持项目建设324个,落实帮扶资金1997.89万元,发放慰问金185.6万元。

扶贫到户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从2002年开始,长汀县扶贫、残联、计生、信用联社等部门单位开展小额信贷扶贫工作。2014年全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近5000万元,受益贫困户和低收入农户4680户1.54万人。

县、乡、村联动,在全县开展干部“联乡挂村帮户建点”活动。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穷亲、手拉手、一帮一”等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因户施策,因人制宜,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

2009年,长汀县被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列入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县。现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扩大为6个乡镇14个村,每个村借给15万元,共投入资金304.2万元,扶持农户2310户,促进了这些村重点支柱产业发展壮大。

长汀县选择长汀职业中专、县劳动保障技能培训学校和劳务派遣机构作为县级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安排贫困户和低收入农户劳动力普遍接受一次以上技能免费培训,10年来累计完成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2500多人,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9600多人,农业科技培训1.1万人。

目前,长汀县列入国家和省扶贫龙头企业2家,省级和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为2家和10家,带动农户1.8万户,其中贫困户6000多户,每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突出重点实施造福工程搬迁和危房改造

距离腾飞经济开发区1公里的大同镇同乐新村是长汀县实施“造福工程”、创新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之一。同乐新村集中安置了从闽赣边界山区地质灾害点的大同镇正平、七古、黄麻畲、郑坊、新峰、建明等6个行政村全部搬迁的1099户4249人,并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卫生所及其它公共服务机构和设施。

长汀县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共和谐”的目标,结合工业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美丽新农村建设和村庄危旧房改造,实施“造福工程”等移民搬迁安置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居住在边远区域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自1994年开始实施“造福工程”以来,省、市、县累计投入补助资金7600万元,共搬迁6274户26523人,实现行政村整村搬迁5个,自然村整村搬迁64个。建成省级“造福工程”示范点11个,市级“造福工程”示范点16个。

发展园区促进贫困户转移就业实现增收

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等荣誉于一身的大型上市公司,2003年10月入驻长汀腾飞经济开发区,项目总投资2.1亿元,占地81亩,目前拥有40条国际先进水平服装生产线,为长汀提供了1500多个就业岗位。

长汀县以纺织、稀土、机械电子和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3+2”产业为重点,抓龙头、建集群,加快长汀经济开发区的转型升级,稀土工业园集群不断壮大,晋江(长汀)工业园加速建设。目前,全县大中型工业企业达27家,安踏(长汀)、长汀盼盼被省认定为大型工业企业,有5万多人在园区就业,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工业园区的发展,促进了贫困户的就业,对脱贫致富起到重要作用。

扶贫开发修建竹山便道通向万亩竹海

科技帮扶林下经济项目成为增收主渠道

长汀县建立科技扶贫到户机制,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在贫困乡、村的推广应用。按照专业技术高级职称的帮扶3户、中级职称的帮扶2户、初级以下职称的帮扶1户的要求,开展县、乡农业科技人员和村级农民技术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到2015年,每个有条件的贫困农户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至少参与1项养殖、种植、林下经济、花卉苗木培育、设施农业等增收项目。

长汀县引导林农依托林地资源和林业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的林下经济,走出一条守护山林、靠山吃山的可持续发展路子。今年,县林业局出台政策,推出示范补助项目19项,包括茯苓、竹荪、互叶百千层、姜黄、芳香樟、兰花、铁皮石斛、金花茶、金线莲栽培和中草药种植、林下养鸡、林下养羊等,实施面积3.36万亩,其中林下种植6825亩,林下养殖730亩,红菇保育22000亩,杨梅采摘1.2万亩,林下养蜂4000箱,项目总投资2432万元,带动农户1870户,预计项目投产后,可实现产值6410万元。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1313万元,种植面积3.03万亩。全县已拥有林下经济合作社、协会36个,林菌、林药、林花、林茶、林禽、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林下旅游等林下经济开发面积138.5万亩,实现产值5.8685亿元,受益农户1.738万户。

扶贫助学确保贫困户子女圆上学梦

长汀县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做好贫困户子女就学、升学的经济补助,不让贫困户子女因贫失学、辍学。落实贫困户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提供爱心营养餐补贴,免除学杂费、书本费、代管费、住宿费等政策,采取多渠道资助就学的方式,确保贫困户子女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对进入全日制普通高校就读的贫困户子女给予助学贷款贴息资助。

自2014年9月1日开始,由朱镕基同志创建的实事助学基金会福建援助项目在长汀启动,捐赠实施的策武陈坊小学、古城南岩小学、濯田东山小学、涂坊河甫小学、四都中学等5所学校900多名学生、幼儿的课间营养餐项目,给每个学生每天一杯奶、一个鸡蛋、一个点心。

同时,长汀县深入开展“春蕾助学”、“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光彩事业”等扶贫助学活动,充分发挥扶贫协会、扶贫基金会、老促会、慈善总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营造了社会扶贫助学的浓厚氛围。

猜你喜欢

长汀县长汀助学
长汀县优质烟叶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福建省长汀县鸟类资源多样性与区系分析
发生在长汀的红色历史故事两则
长汀:造福工程助力脱贫攻坚战
福建长汀:创新推进基层医改
长汀 龙岩市老促会深入长汀县调研革命基点村精准扶贫
毛泽东五次长汀行
长汀县老促会与挂钩村座谈精准扶贫与“十三五”规划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