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伦理精神的培育

2015-11-10曾永强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培育高职

曾永强

摘 要:职业伦理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是特定职业自我约束的重要规范。然而着眼现状,社会层面,职业伦理状况堪忧,高校教育层面,职业伦理教育的自身建设亟待加强。职业伦理精神的培育是一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在厘清高职学生需培育的职业伦理内容的基础上,多维度、多视角、系统性地思考和探索如何构建职业伦理精神培育的模式,从而达到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职业伦理;培育

在社会日益强调公民素养和公民教育的今天,职业素养是决定高职院校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的因素,而作为职业素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职业伦理则是个人职业生涯的终生伴侣。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陈欣新曾撰文指出,职业人应该具备的三个基本素质是“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伦理”。职业伦理在相关职业的形成中孕育而生,是职业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的统一。职业伦理是一种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维护着职业共同体的形象和地位,也是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而,就高职教育而言,职业伦理精神的培育是其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伦理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分析

1.职业伦理培育工作开展不力,成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的短板。当前,在中国各类高等院校包括高等职业院校中,并不缺少思想道德修养或者职业道德类课程的开设,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也不可谓不重视。各高职院校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然而,社会群体职业道德出现了整体下滑的态势也是不争的事实。当然,这与社会转型期社会大环境骤变的大背景不无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各类高校包括高职院校的职业伦理教育被职业道德教育替代,而当下中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又普遍效能低下不无关系。

目前,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职业伦理教育与其他“德育”课程一样,主要通过专门的、正式的“职业道德课”进行,考评测试以书面考试形式为主,授课内容陈旧,也基本只面向低年级学生。在教育方法上,职业伦理教育仍以理论教学、课堂教育为主,枯燥乏味,教师授课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有学者曾说:“高校德育工作方法采用的单一的灌输、应景式的照本宣科、言之无物的刻板说教已无法吸引学生。”

2.培育职业伦理精神是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职业伦理精神是职业发展的最高境界, 是职业人的灵魂, 是职场成功者的必备要素。大学生未来就业, 不仅需要扎实的职业技能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 而且还需要包括职业伦理精神、职业道德品质等在内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可以说, 未来职业生涯是否顺畅, 是否成功, 职业道德素质是关键性因素。实践证明, 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未来职业生活的成败。因此, 对当代大学生要加强其职业伦理精神的培养, 注重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与本科院校培养的研究型、学术型人才相比,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职业伦理精神的培育更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伦理精神培育的主要内容

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将来就业等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未来职业人应当具备诚实守信、责任意识、竞争精神、合作意识、敬业精神等职业伦理精神。

1.诚实守信。诚实, 是言行一致, 不说假话。守信, 是讲信用, 不失信, 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也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处理社会关系的一条道德准则,只有诚实守信, 才能提升自身的人格境界, 实现做人的价值。只有诚实守信, 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才能获得真正的朋友。诚信精神是社会主义职业伦理中最重要的一种伦理精神。

2.责任意识。责任即担当,是一切良好美德的表现和基础。责任意识是建立培养一切优秀品质和美好行为的首要因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 个体行为总是各中社会关系和他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 个人必须对他人或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近年来, 受市场经济文化的负面影响, 人们的责任意识有淡化趋势, 对他人、社会及自然环境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就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来看, 学生往往较多考虑个人兴趣、自我发展及经济收入, 侧重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忽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具有浓厚的功利性和实用主义倾向。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强化学生的职业责任感、道德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3.竞争意识。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一种竞争型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孕育和呼唤与其相适应的竞争精神。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 是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的主要内容。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 人才市场的竞争, 不仅仅是技能的竞争, 更贴切的说还是人品的竞争、综合素质的竞争。因此,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竞争意识, 促使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努力学知识,炼技能, 更应注重提升其自身的道德境界,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4.合作意识。敢于竞争, 乐于善于合作, 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良好德性。合作不仅是一种比知识、技能更重要的能力, 更是一种素质, 体现一个人的层次。大学生要注重日常生活中、在学习过程中、人际交往中培养合作精神。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是其重要内容。高职学生要正确树立正确的合作观,辩证看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培养“敢于竞争,乐于合作”精神的同时, 树立“竞合”意识, 即在竞争中合作, 在合作中竞争。

5.敬业精神。敬業是职业伦理精神的首要内涵。敬业是对自身从事的工作的一种态度, 主要表现为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能否做到爱岗敬业, 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 是衡量一个从业者职业道德水准的标尺。

三、构建富有实效的高职学生职业伦理精神培育模式

首先,明确职业伦理精神培育的地位,将职业伦理教育纳入高职教育过程中。在此并非要求简单地开设职业伦理类课程,而是将职业伦理教育思想贯穿于高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因而,职业伦理精神的培育不能依靠个别教师或某类教师,而应当是高职院校全体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同任务。为实现这一任务,在宏观方面转变职业教育人的观念,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在中观层面努力提升受教育者自身的伦理自修和发展能力;微观方面则是教育手段、方式方法的创新。通过将职业伦理精神培育融于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全过程中,通過校园文化建设、实训实习等途径来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角色意识。

其次,职业伦理精神培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将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重于实践的职业人,而非具有丰富道德知识的道德“专家”。因此,在强调教育者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强化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在职业伦理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体自省和团体互动相结合,通过道德困境的案例教学、情景体验、角色扮演、互动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解决职业伦理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这些训练完成职业伦理规范的再认识和内化。

再次,职业伦理精神培育的前提是高职教育工作者伦理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相关研究的深入。高职学生职业伦理精神培育有赖于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而这种教育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还体现在学生学习、生活、群团活动等过程中。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时刻清醒认识自己“教育者”和“实践者”的双重身份,言传身教,发挥表率作用。这对教育工作者本身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职业伦理精神培育的顺利开展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对专业伦理内容、教学教法等的不断深入的研究,从而不断提高培育的实效性。

最后,职业伦理教育评价体系的创新是实现高职学生职业伦理精神培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传统智育模式下的常规考试考评方式难以评价职业伦理教育的教学效果,重理论轻实践,对职业伦理教育难以起到促进的作用,甚至会对职业伦理素质的认识产生误导。因而,评价体系的创新是职业伦理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职业伦理教育效果的评价应当将学生职业伦理类课程的常规考核与其日常道德表现相结合,深入考察,综合评定。

参考文献:

[1]王荣发.现代职业伦理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1.

[2]崔宜明.韦伯问题与职业伦理[J].河北学刊,2005,(4):23.

[3]王 伟.论职业精神[N].光明日报,2004,6(30).

[4]肖平,朱孝红.职业道德现状与职业道德教育的边缘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 5) .

[5]朱静.论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职教论坛,2004,( 9) .

猜你喜欢

培育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