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政策价值视角下的我国教育政策探析

2015-11-10夏倩倩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教育政策公共政策价值

夏倩倩

摘 要:公共政策的价值问题是政策科学的基础问题,教育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政策中的价值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公共政策价值视角出发分析了我国的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纠正价值偏差的措施,指出公平正义和以人为本是我国教育政策的两大价值取向。

关键词:公共政策;价值;教育政策

公共政策是一个国家或社会政策整体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特指由政府及其官员和机构所制定的政策。公共政策的基本目的是利用国家公共权力来解决社会的公共问题。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我国学者陈振明将公共政策界定为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我们一般对教育政策作狭义的理解,即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部分,它是由政府及其机构和官员制定的,调整教育领域社会问题和社会关系的公共政策。

一、我国教育政策的价值视角分析

价值取向是政策最本质的规定性。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政策的内容和结果,研究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最终目的是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公共政策价值对于政策的实施具有导向功能。公共政策价值是人们对于政策实施效果的合理期望。正是人们的期望构成了公共政策价值的意义。

从公共政策价值的视角来看,公共政策必然是基于价值的政策。而政策与价值的关联也就在于: 政策活动的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选择与价值利益的分配过程。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对于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的意义不言而喻。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急需重新定位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教育政策是政府对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公平正义和以人为本应当成为我国教育政策的价值追求的题中之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高考制度恢复以后,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项教育领域的方针政策,这些政策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全民科学道德素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教育领域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现象。

二、我国教育政策内在价值问题

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每一个公民的权利。教育水平的高低对于国家的发展同样意义重大。每一个受教育的儿童和青少年都是祖国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我们必须把教育提高到其应有的地位。然而在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恰当与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却一直存在。2010年以来,我国的GDP总值赶超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应该重视教育领域出现的诸多问题。

1.教育不公平现象普遍存在。(1)教育差距日益显现。我国教育总量大幅增长,各级政府为实现教育公平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教育领域存在着巨大的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是城乡差距、类别差距。教育差距首先体现在城乡差距。城乡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教育经费上,城市学校的经费是农村学校经费的数倍。这就带来了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公。在教师水平上,显然城市学校的教师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学校的教师平均水平。在升学率和辍学率上,城市学校的学生升学率高于农村学生,而辍学率低于农村学校。不同教育类别之间的差距同样是教育不公的体现。在我国,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都存在明确的或者不明确的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重点学校得到的经费支持是非重点学校的数倍,重点学校利用这些经费建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吸引了优秀的教师资源。二者差距自然越来越大。我国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发展也存在着严重不均衡。两者在法律地位、资源配置、政策扶持等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待遇。此外,由于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相对于普通教育,我国的职业教育处于落后水平。(2)高考加分政策不合理。高考加分政策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主要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教育部出台的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3种加分形式。据调查,教育部的加分规定有十几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却有近两百种的加分规定,且有些省市自定的加分规定有违国家政策。

对于这些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加分具体的项目,公众对加分政策的合理性不禁产生了怀疑。很多的加分项目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公平。烈士的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和牺牲,给予烈士荣誉和家属抚恤金是合情合理的,但是给烈士子女加分的政策公平性实在有待商榷。再比如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以族群的不同来区别对待一个人本身就是极其不公平的。高考加分政策也给部分有钱势的寻租者提供了腐败的机会。比如国家二级运动员这一身份本来是一件体育特长者追逐的荣誉,由于该身份可以提供20分的加分,在残酷的考试面前,该称号无疑成为了香饽饽。运动员资格证书造假问题层出不穷,甚至一些地区出现了买卖“二级运动员”证书的丑陋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一大批毫无体育特长的国家二级运动员“应运而生”。

2.以人为本未能得到实质性贯彻。(1)传统教学方式亟待改观。我国传统教育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在义务教育阶段,甚至有的学校把以学生的成绩为标准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乃至创建重点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还很小,他们面临的学业任务却是与年龄不相符的繁重。有的家长以全面发展为借口强迫孩子课堂外还要去上数种兴趣班,而不去管孩子是否真的对这些兴趣班感兴趣。推行素质教育以来,这种局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是还远没有达到以人为本的程度。以人为本是把每一个孩子当做教育的主体,把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作为教育的核心,实现每一个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关乎每个学生的价值和尊严。(2)高考考试内容的合理性为人所质疑。在中国,每年的六月份,无数的家长和考生开始了进入决定人生命运的倒计时。高考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的考试,同时也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选拔性考试。几张卷子就决定了一个人可以读什么样的大学甚至其以后的命运的合理性一直为人所怀疑。现在的高考采取的是文理分科的模式。数学、语文、外语加文综或者理综的模式。作为一个中国人,语文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外语的重要性显然没有那么大。降低外语的分值乃至取消外语的舆论一直存在。不可否认,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逻辑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有很大作用。高中数学的难度系数相对较高。据调查,大多數成年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少用的到那些高中以上的数学知识。理综包括的三门内容和文科包含的三门内容在知识掌握量上对学生的要求偏难。以上这些与以人为本的理念背道而驰。

三、我国教育政策价值的完善与矫正

1.确立公平正义的教育政策价值取向。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追求的理想。在城乡、地区、阶层差异日益拉大的今天,要想跨越城乡、地区、阶层界限,实现跳跃,从而过上更为康实的生活,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途径。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切实贯彻基础教育均衡化方针。应建立教育資源配置的平衡机制。建立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逐步缩小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程度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差异,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有效的选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存在明显差异,学生在不同的学校获得教育机会实质上是不平等的。应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教育政策,打破城乡二元的传统格局。(2)逐步取消高考加分政策。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意见明确指出:要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进一步促进机会公平;改革招生录取机制,规范考试加分、自主招生,改进录取方式,拓宽多种形式学习通道。其中,对于饱受争议的高考加分问题,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五部门联合发出意见,对目前的高考加分项目进行大“瘦身”。高考是一项严肃的考试,在高考依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今天,每一分对考生都至关重要,政府有责任从制度设计上保障高考制度的公平正义。高考加分合理性为人所质疑,加分政策容易滋生寻租腐败。从各个角度来看,政府都应该逐步取消高考加分政策。

2. 树立教育以人为本的政策价值理念。《管子·上篇·权修》中有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1)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民素质。教育素质自提出以来并没有得到真正实施而是空喊口号。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素质教育要求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必然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位未来的国民,而不是把目光盯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弃多数学生于不顾。素质教育重视人的基础性,是向儿童和青少年提供的是一般学识而不是专业素质,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专业素质的转移。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分数论英雄”的价值观是落后的,实现了学生的全面成长的教育才是真正实现了教育的目标。教育政策应该引导正确的教育评价体制,改变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模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在传授知识之外教育者应该关注的还有学生的情感,心理,态度,价值观的树立。(2)合理设置高考内容,改革考试形式。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更好地引导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提出要在少数省(市)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在教育体制上,应该促进高考改革,人才选拔应该有多种渠道。高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该改革。首先,高考可以增加次数设置。其次高考考试内容组合和实施形式应该多样化。考试内容不应该拘泥于文理科的界限。在考试科目上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在题目上可以设置选考题,采用选考与必考,选做题与必做题相结合的方式。再次合理设定考察范围,在高考内容的设置上应重视考察考生的基础性知识和综合能力,保证考试内容的科学合理。最后,学生的平时成绩应该计入高考成绩。无论试卷的设计多么合理,一考定终身都是不合理的,学生的平时成绩是有参考价值的。高考的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

参考文献:

[1]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 P:205.

[2]刘复兴.教育政策的边界与价值向度,[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P:71.

猜你喜欢

教育政策公共政策价值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城市设计中的公共政策偏好理解行为选择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一粒米的价值
我国教育公平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给”的价值
公共政策主导 携手抗击慢病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