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鲁迅作品《药》的思想内涵与环境衬托

2015-11-09

散文百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夏瑜茶馆悲剧

蒙 利

贵州省独山县高级中学

浅析鲁迅作品《药》的思想内涵与环境衬托

蒙 利

贵州省独山县高级中学

《药》是鲁迅先生的重要作品之一,在鲁迅先生整个的创作活

动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作为一篇成功的小说,《药》真实地再现了那个特定的时代所特有的风貌,蕴意深刻,回味无穷。

鲁迅的小说,总体来看,具有一个特点,也就是“为人生”出发,表现了“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以最平凡的事件来描写最不平凡的思想,以此成为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他的小说比较集中地揭露了封建主义的罪恶,反映了处于经济剥削和精神奴役双重压力下的中国民众特别是农民生活的面貌,描写在激烈的社会矛盾中苦苦挣扎着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而《药》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它深刻地展现了中国旧城镇普通人的生活,来对黑暗的旧世界作了最彻底的揭露。思想深刻,人物形象鲜明,反映了当时的真实的社会现实。《药》写的是茶馆主人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小栓医病的故事。故事简单,但蕴涵深刻,以此来揭露封建统治阶级长期以来麻痹人民并使得他们陷入愚昧和无知的深渊,最终的结局是:小栓并没有因为吃了“人血馒头”而治好自己身上的疾病,而是最终成了这个时代封建迷信的牺牲品。在小说中,作者还把被吃的犯人安排为一个革命者,颇为奇特,这是一位没有正式出场的革命者,尽管他愿意为民众献出自己的生命,愿意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来拯救这个世界,但是人民不仅不理解他,完全不知道他是为大家而吃苦,而流血,反而成了封建迷信的牺牲品,被活活吃掉,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如果说,小栓之死是一个悲剧,那么夏瑜的死则更应该是一个大悲剧。鲁迅既痛心于民众因受封建思想毒害而未能觉醒,更感慨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脱离群众,脱离现实,这就使小说的主题含有双重的悲剧性。《药》带给人的感觉是沉重的,然而它所描写的内容却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一个总特征。尽管如此,在小说最后出现在革命者坟墓上的花环,就显出了若干的 “亮色”,透露了代表时代特征的革命的希望和力量;《药》给人的感觉是沉重的,但它所表达的这种沉重感并没有压倒民众,总是在呼唤着人们起来拯救这个黑暗世界,找出医治这个不平世界的良方妙药,解救这个“吃人”的社会,这也是鲁迅创作这篇小说的良苦用心。

如果说《药》的思想内涵是极为深刻的,那么,它的环境的描写更不可忽略。

小说的环境描写衬托主题在小说一开始,鲁迅就安排了一个不寻常的时间来渲染、烘托不寻常的环境:“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沉寂、阴森的环境,可是,华家小茶馆里的店主人却还在不停地忙碌着,显然预示着有不寻常的事情将要发生:小栓病重,华家正为找药用尽脑汁,突现了寻常百姓家所发生的不寻常事。接着,写到了不寻常的杀人刑场丁字街的环境,突出其恐怖、杀气腾腾。华老栓冒着风寒来到这个令人恐怖的地方,这就巧妙地把华家与夏瑜被害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即为了得到“人血馒头”,华家买人血馒头,夏瑜的血被卖、被吃,由此突出了主题,也照应了标题“药”,再写一群看客去看杀头凑趣,最后写到老栓得到人血馒头之后的感受。这样,在一个不平常的夜晚,一个不平常的地点,发生了一件不平常的事件——杀人。通过一系列的情节,这一典型的环境描写,鲁迅就把整篇小说的内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以此,深刻地揭示了旧中国下层社会的一个侧面,一个缩影,善良的民众如华老栓这些受压迫、受欺骗的人们,竟把沾着革命志士的鲜血的馒头当做药来医治自己的身体,就为具体地体现小说的意义作好了准备。

在小说当中,第二个典型的环境描写,应当是茶馆的环境描写,一个小茶馆就是一个大社会。茶馆,它可以是下层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聚集的场所,也是人们议论是非、传播新闻的所在,它所经历和代表的一切很广泛。鲁迅就是通过茶馆这样一个小小的空间,又把一个家庭和社会结合了起来,闲得无聊的茶客,麻木不仁、趋炎附势、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百般讨好刽子手康大叔,议论夏瑜,甘当封建统治的帮凶;刽子手康大叔趾高气扬、骄横傲慢、、仇视革命;华老栓一家浑浑噩噩,对统治者唯唯诺诺。夏瑜被吃,人们无动于衷,甚至加以嘲弄。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茶馆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构成了封建统治的下层社会基础,也揭示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去做唤醒民众的工作,不去彻底动摇并摧毁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而仅仅满足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这就注定了这场革命必然要遭到失败的结局。革命者的鲜血白流了,可是解放民众、拯救世界的重任仍然还非常艰巨,愚昧的民众仍然需要更大的努力从根本上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一个茶馆,一群人,就巧妙地把华、夏两家结合在一起,说明杀害夏瑜的不仅是刽子手康大叔,而且还有整个社会,找出这个社会的病结,才是“医”病的关键。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坟场周围环境的描写。吃人的华小栓与被吃的夏瑜都被这个吃人的社会吃掉了。鲁迅以悲剧始又以悲剧终,他写的坟场一开始就笼罩着一种低沉、凄凉的气氛:“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化过纸,呆呆的坐在地上;”“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他,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在清明,这样一个带有独特意味的日子里,华小栓和夏瑜死后葬在同一坟地,“那坟和小栓的坟一字儿排着,中间隔着一条小路。”这种巧合,是华家和夏家两家悲剧的汇合点,明线和暗线的结合。可见,两人走的路虽有不同,却是同一命运,但两人死的意义却不同:前者平庸,默默无闻,除了家里人来上坟外,无人来吊祭他;后者伟大,影响深远,除了家里人上坟外,毕竟还有觉醒了的人来献花圈悼念致敬。那花环、那寂静的坟场,表明夏瑜的血是不会白流的,未尽的事业,后继有人。既是作者的一种期盼,也是作品主题能产生更强烈的震撼人心的魅力之所在。

总起来说,《药》这篇小说,它的环境、情节、人物等等,都是紧紧地围绕着“药”的主题来表现的,给人留下了很多思考的余地。

猜你喜欢

夏瑜茶馆悲剧
伟大的悲剧
《茶馆》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政治、经济及大众娱乐三重视角下的夏瑜之死及其思想意义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场面虽小,亦有乾坤
——作为教学资源的《药》中的场面描写管窥
代孕“引喜”惹祸,女董事离奇死亡黑手是谁
“比较”引我们走近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