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实录:以跳皮筋为例看社会变迁

2015-11-07教师魏飞年级10年级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5年1期
关键词:跳皮筋皮筋众生

教师:魏飞 年级:10年级

整理_杨军

课堂实录:以跳皮筋为例看社会变迁

教师:魏飞 年级:10年级

整理_杨军

索拉六月在《跳皮筋》一文中说,跳皮筋也许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编者按】

宁波论坛上,郝京华博士说过一句话,教育者的责任是试图在儿童的天性和成人的期盼之前架起一座桥梁。这次论坛争论的一个焦点是游戏在儿童教育上有阶段性吗?魏飞老师给10年级的学生上的这堂“怀旧”课,给我们很多启发:90后之前流行的许多游戏,在现代城市里都已难觅踪迹了。魏飞玩过,这群10年级孩子却不一定玩过。以下为课堂节录。

魏飞简介:历史学硕士,温州市优秀教师,高中历史骨干教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特约编辑。

从音乐开始:一二三,木头人

“一二三,木头人,谁动谁就被罚做下一轮……一起来跳橡皮筋,刚落地童年已去。就把它,藏心底,有种美丽叫回忆……”课前,屏幕上播放着一首MV,是2013年走红网络的一首怀旧民谣《跳皮筋》,演唱者为孙佳梵。视频中,这位“抱猫妹妹”抱着猫一边唱,旁边一台老电视则一边播放着“我们童年的游戏”幻灯片。

魏:这首歌以前听过吗?

生(齐声):没有。

魏:没有啊……你们觉得这首歌好听吗?

生(齐声):好听。

魏:去年四月份这首歌在网络上发布以后迅速爆红,名字就叫《跳皮筋》。我们班女孩子小时候都跳过皮筋的吧,是不是?(男生看向女生,女生回答参差不齐) 基本都跳过吧?男孩子有见过的吗?跳过皮筋也不好意思说。(众男生笑) 这可能是女孩子比较喜欢的一个游戏。我们今天来回顾一下跳皮筋这个游戏。另外,我们来看一下能不能从中看到建国以后的社会变迁。

两张照片中的历史

跳皮筋的多半是女孩,这种细微敏感的差异实际也能调动男生情绪。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看图思考”这样的游戏中,男女观察和思考事物角度的差异。

魏:跳过皮筋的女孩子们,你们水平怎么样呢?是不是分等级的,对吧? 什么膝盖以下,什么腰以下,对吧?这是网上找到的两张照片。我有问题问大家。请仔细观察这两幅照片,对比一下。你能找到哪些社会变迁的证据?

(众生分组讨论)

魏:大家说,时间到了。来,你说。

男生1:鞋子不一样。第二张鞋子样式多一点,第一张的鞋子……

魏:这个鞋没见过是吧? 我们同学中有知道的吗?

部分生:见过,见得少。

男生2:老北京布鞋吧,但好像不一样……

魏:那你能看到社会什么变迁?哪个离我们近?

部分生:照片二吧。

魏:好的,还有(不同)吗?

男生3:背景吧。照片二有楼房……

魏:还有吗?挺好,大家注意看啊。一个同学是注意到了鞋。第二位同学,他是注意到了建筑。他有个基本判断。照片二离我们应该更近一些。你们觉得除了他俩讲的,还有什么?

男生4:地面不一样,照片一是黄土地,坑坑洼洼。照片二是水泥地。

魏:好的,你看我们学校现在的地面,不是这种。

男生5:女孩子大都穿的裤子。(众生笑)照片二有裤子,有裙子,比较开放。

魏:好的。这个是从服装上看,照片二的服装应该是式样更多,是不是?……

女生1:跳皮筋的动作。第一幅,跳的时候也是那种规规矩矩的。第二幅跳的时候就比较飞起来的那种。

魏:这个怎么能看出社会变迁呢?

女生1:就是觉得在刚开始的年代,女孩子行为应该是举止端庄的,后来就是那种新的思想进来,思想开放啊。

魏:好的,好的。这位同学认为原来那个时代跳皮筋的女孩一边跳皮筋,一边还很内敛……是吗,我们后面听课的老师们?(众生笑)

女生2:她们两个跳的皮筋好像也不太一样。

魏:哦,怎么不一样呢。

女生2:图片一的皮筋是粗细不一的……我还见过外公外婆那一辈的人,喜欢把买来那种黄色的那种小的橡皮筋,然后一个一个套起来,然后套成那么长的一串,自己把它加工起来的……然后图片2的看起来很明显就是市面上买的,专门用来跳皮筋的。

魏:挺好,挺好,请坐。大家给点掌声诶。很仔细的。因为我们是黑白照片……这个现象观察得很好。大家思考一下,这能反映什么社会变迁?

部分生:物质和生产力……

魏:哦,物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好。我们从服装、建筑,从她所跳的皮筋的材质,可以看到这个社会的变迁……物质层面我们看得很清楚,但是思想层面好像不太容易看出来。刚才同学说,图片一的女孩比较内敛,图片二的女孩比较开放一点。我们说看得不是很清楚,对不对?包括能不能从游戏中看到思想变迁,能不能看到?这个图片一是七十年代的……这个图片是2012年……能不能看到思想的变迁?你们小时候跳皮筋,会不会唱歌?不唱啊。刚才那个女孩子唱的?怎么唱的?我又找了另外一些歌,大家听过没有?请去读一读,然后回答老师的一些问题。

个人崇拜的数学题

给学生展示完50-70年代的跳皮筋童谣,这其中充斥了个人崇拜的因素。在这里,魏飞用一张图片和一道小学数学题来举例。一个简单的常识反证个人崇拜的危害。

魏:什么叫个人崇拜? 救世主?(展示图片)这些孩子在干吗?

众生:玩。

魏:在玩?为什么中间举一个什么像?毛主席像。你说我们现在幼儿园做游戏举我们习近平主席的像吗?你觉得能理解吗?

部分生:不能理解。

魏:但在那个年代,你看,这是70年代胜利油田指挥部的幼儿园。这些孩子做游戏举着毛主席头像。在中间,那么小……我们再看一个资料。大家小时候都学过数学,是不是?我们76年的数学课本上有这样一道题。

(屏幕展示:“解放前,老贫农吴大伯租种地主四点五亩地,一年辛辛苦苦地劳动,平均每亩收二百五十斤粮食,却被地主剥削去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二点五,吴大伯只剩下多少斤粮食?(得数保留整数)。”)

魏:他要求得出吴大伯剩了多少斤粮食。计算出来答案是196.8斤。同学们,根据你们的常识,你给老师写答案该写成什么。

众生:197。

魏:对,因为四舍五入保留整数嘛。197是对的吧。有一个同学写的196。老师给打的叉。不会对的啊。但是那个小学生他很较真:“你凭什么说我不对?”他写了一封信。怎么说的呢?他说:宋老师,我觉得196是对的。为什么是对的呢?符合实际情况。符合什么实际情况?符合地主剥削农民。这位小学生认为,地主要想尽办法剥削农民。会给你多折吗?他说,不可能,一定要想办法给你少折。196,他觉得符合实际。

70年代,在胜利油田指挥部幼儿园,孩子们正在做游戏

留给你们的问题:跳皮筋会失传吗?

魏:好,你的观点是不是说随着时代的变迁,早晚有一天会失传?

生1:是的。

魏:你们同意吗?

生2:我不同意。既然迟早要被时代所遗忘,为什么还要有人去研究它呢。而且,所谓的失传,是指这个时代的人对这个游戏完全没有概念了。但是,我们还有学者在做研究,可能还会有人去把它恢复起来。如果说失传,肯定是谈不上,至少还是会有人去玩。

魏:我觉得你们俩讨论,什么叫是失传……跳皮筋会面临失传吗?是判断对不对?你要把概念讲清楚……可能这个作者意思是这样的,100个孩子里面只有1个孩子偶尔在玩这个游戏。我们是从这个角度来讲的。

生3:这可能还跟游戏的类型有关系。跳皮筋这也是民国时候才发展过来的吧。这种类型是不是不太适合现在的生活了呢?其实很多益智游戏到现在都流传下来了。

魏:对。我问女孩子们,你们现在回家以后,看到你们周边的亲戚的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玩的时间多吗?

众女生:不多。

魏:现在大家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吧?

众生:是。

魏:独生子女,现在城市里回家以后,父母都把孩子在防盗门里关着的。我们小时候不一样。我们在大院里,一招呼,一帮小孩就来了。对,还有快节奏的生活,跳皮筋这种游戏,很多小朋友想跳但是我们找谁跳啊。所以这个答案,我也不好解决。你说我们现在的00后啊,他们物资生活是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生活得快乐吗?就像这个作者说的,我们想让孩子体会我们那个年代的快乐。但是我们觉得很成问题。我们学校虽然在尝试,但只是一种探索,在整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就很成问题。

猜你喜欢

跳皮筋皮筋众生
制作声音盒
跳皮筋
封二、封三/马兰开花二十一
会跳高的猫
皮筋小船
写在六合金光寺
穿着古装玩跳皮筋
油服回暖下的众生象
男孩也能跳皮筋
慈怀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