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

2015-11-06康尔平

鸭绿江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四楼身影阳台

康尔平

三年前,我的母亲带着饱受疾病折磨的痛苦,带着对老伴和儿孙们的不舍,也带着对晚年生活的满足和对生命的眷恋离开了我们。母亲走后,为了方便照顾年迈卧床的父亲,我在自己居住的小区中租了一套宽敞明亮的电梯楼房,让老父亲离开了那幢栖居了26年的老楼。

那天搬家准备离开的一刻,我不由自主地回转身去,深深望了一眼四楼那处裸露着孤寂空旷的阳台,触景生情,眼睛不觉渐渐模糊了。我似乎看到了微寒春风里母亲那弯驼着的身影和苍老的面孔,与那老旧的阳台浑然天成,默默地目送着她的老伴儿和儿女们。我下意识地抬了抬手,哽咽的喉咙却发不出一点声音,只感觉阳台上那身影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渐渐地凝固,定格在了我的脑海和心底。

1996年时,我分到了一套双室二茬房,自此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无房户”历史,开始有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属于自己的家。夫妻俩的欢心和喜悦自不待说,老父老母也着实替我们高兴了一回。

搬家那天,装完车时却看不见母亲,我瞬间好像明白了什么,径直走到了阳台,母亲正在那里暗自落泪,双眼已是红红的。我心中不禁一阵难过,好像做了什么对不起母亲的事情,默默地站在她面前,满心的愧疚与不忍,百感交织,竟说不出半句宽慰她的话。是呀,婚后与父母共同生活了整整十年,朝夕相处,小家与大家早已是水乳交融,难分难舍。分房子搬家自是喜事,而且是大喜事,母亲何尝不明白,何尝不理解,也是早有思想准备的;只是眼下说走就走了,空荡荡的倒出一间居室,老人家终是不愿面对呀。

从父母那里搬出来之后,我唯一能够弥补的就是多抽出时间去看看她们。开始时一两天就要去上一次,后来孩子学习紧张了,工作也相对忙一些了,当然也不排除自己主观上和身体上的懈怠,慢慢地拖成每周一两次了,照顾父母的担子更多地也落在了妹妹和哥哥们身上。

记得那是一个秋天的夜晚,当我和妻子从父母家出来去车库取自行车时,妻子悄悄对我说:“妈在阳台上看咱们呢。”我急转身来,可不是么,四楼那熟悉的阳台上,年迈的老母亲站在瑟瑟秋风中,正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们。我的心里好不是滋味儿,鼻子一酸,眼睛潮湿了,扬起手不停地摆动着:“妈,你回去吧,外面冷。”妈答应了一声,可人却没有挪动半步。我走几步,回回头,视野中是那裸露的阳台,微驼的身影;走几步再回回头,看到的仍是那裸露的阳台,微驼的身影。我于是加快了脚步,骑上自行车那一刹那,回眸望去,远处那四楼阳台上母亲模糊着的微驼身影仍伫立在那里。

父母家那幢楼房入住后的那些年,楼上楼下几乎家家户户都陆续封闭了阳台,而当时父亲只雇人把南面的大阳台做了封闭,北面临院的小阳台一直没有顾及。远远望去,上下一体的七层楼,只有那一层是裸露的,多少显得有点空旷、孤清。天长日久,风吹雨蚀,阳台的水泥表皮也已一块块脱落下来。而正是这没有封闭的老旧阳台,却成全了母亲对儿女们那浓浓的牵挂和思念之心,得以常常流连于此,默默地目送着他们离去,体味着精神上和心理上那么一点点的满足和享受。

那日回到家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懊悔、愧疚,不能原谅自己。我不知母亲从什么时候开始在那个阳台上目送她的儿子离去,我也不知母亲在那个阳台上暗暗地目送了多少次,当然更不知道母亲每每望着渐行渐远连头也不知道回的儿子又是怎样的心情。想着想着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望儿山传说”中每天在海边眺望、盼着那进京赶考却在海浪中遇难的儿子归来的妈妈,一天、两天、三天,一年、两年、三年,望眼欲穿;到三十年时,可怜的老妈妈头发白了,腰背弯了,流干了泪水,哭瞎了双眼,终于倒下了,带着心中那永不放弃的美好希冀化作一尊石像,时刻守望着那片不曾给她带来半点希望的海平面。

从那以后,无论我们什么时间离开,只要下了楼,都要回过身,仰起头望望那阳台,久而久之,便成为了习惯;而几乎每次在我仰望的视野中,那老旧裸露的阳台上又都会有母亲微驼着的身影,默默注视着我们离去。这时,我会一面摆着手一面大声说:“妈,回去吧。”母亲也大声答应:“哎,走吧!”那苍老颤抖的声音和语调中,透出了一种欣慰,亦或是她的默默有了儿子的感应表现出的心安和自信;而在我心中,也会感觉到一种春意融融般的温暖和些许坦然与轻松。

2007年时,我又搬了一次家,而父母的家却像院内那棵百年老杨树一样深深地扎在了那里。我则无论搬到哪里,每周照例要和妻子去上一两次,母亲也是照例要在阳台上目送我们离开;有时母亲事前知道我们要过去,还会老早地站在阳台上不时地向路口张望,期盼着她所熟悉的身影出现。屈指算来,老母亲在那阳台上一望就是十五年,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母亲的身影已是越来越小,腰背也是越来越弯,浑浊的目光里和爬满深深皱纹的脸上总能流露出掩饰不住的期盼和隐隐的悲凉。每每到那时,我的心情都会是复杂的,多看上她一眼,哪怕是一分钟,一瞬间,她也会很满足的;然而又不忍过多停留,那离别的不舍对她来说也许是一种残忍的折磨。

很多人都在写母亲的伟大,而我更愿意说母亲是平凡的,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穷其一生也找不到那惊天地、泣鬼神的骇世之举。然而,正是那无数点滴的平凡,却诠释着母爱的无私,演绎着大爱无疆。母亲一生的经历好似那根普通平常的蜡烛,为了世间的光明与希望,燃尽自己的生命之火。

责任编辑 叶雪松

猜你喜欢

四楼身影阳台
《阳台上》
“五老”身影
陈四楼煤矿在大坡度上山综掘技术上的实践与探索
煤矸高效分流系统在陈四楼煤矿的应用
我们的身影
把四楼搬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