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二曲经世思想及其实践初探

2015-11-05王露

丝绸之路 2015年2期

王露

[摘要]李二曲以明体适用为宗旨,他的理学建筑在对儒学的重新诠释之上。认为儒学的起点是心性道德,但最终归宿是经世致用,进而指出儒学是明体适用”之学。本文基于对《二曲集》的解读,认为李二曲将经世致用、康济群生的经世之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且一生致力于倡正学、干实事。李二曲虽为一介布衣,但在清初关中救荒与关中风俗改良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李二曲;明体适用;经世思想;理学思想

明清之际,在思想领域涌现出了一些影响深远的经世大家,其代表人物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也包括海内大儒李二曲。李二曲,即李顒,字中孚,陕西盩厔(今周至)人,取“山曲曰盩,水曲曰厔”二语,自署“二曲土室病夫”,学者称之为二曲先生。①李二曲的理学以“明体适用”立宗,由于“明体”在某种程度上是王阳明“致良知”的翻版,所以“适用”就成为李二曲理学中最有创新意义的部分。然而,在既往的李二曲研究中,学者们对李二曲理学思想中的“适用”部分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为此,本文拟从李二曲的经世思想及其实践为题,略述自己的见解。

一、李二曲的理学思想

众所周知,明体适用是李二曲理学的学术宗旨,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它是李二曲在重新解释儒家学说的背景下提出的。首先,李二曲认为道学即儒学,不能在儒学之外另立一个道学。他说:“儒者之学,明体适用之学也。秦汉以来,此学不明,醇厚者梏于章句,俊爽者流于浮词,独洛、闽诸大老,始慨然以明体适用为倡,于是遂有道学、俗学之别。其实道学即儒学,非于儒学之外别有所谓道学也。”?这样,他就建立了一个逻辑,即“明体适用”=儒学=道学,以为儒学即道学,道学即儒学,二者皆统归于“明体适用”概念中,似乎这样的说法也没有多少新意。不过,李二曲又说:“盖吾儒之学,其端肇自孔子……无非欲人全其固有之良,成己成物,济世而安民也。”?按照上述解释,“吾儒之学”就变成了“济世安民”之学。李二曲又说:“吾儒之教,原以经世为宗。” ④这样意思就十分明白了。既然李二曲认为儒学以经世为宗主,那么所谓“明体适用”的重心就在“适用”上,而不在“明体”上。

那么,什么是“明体适用”呢?对此,李二曲有许多不同表述。例如他说:“穷理致知,反之于内,则识心悟性,实修实证;达之于外,则开物成务,康济群生。夫是之谓‘明体适用。” ⑤这即是说,“明体”是识心见性的内圣之学,“适用”是经世理物、修齐治平的外王之学。又说:“明体而不适用,便是腐儒;适用而不本明体,便是霸儒;既不明体,又不适用,徒灭裂于口耳记诵之末,便是异端。”⑥在此,李二曲提出了“腐儒”、“霸儒”、“异端”三个概念,从体用兼备的角度,集中表达了自己对以往体用分离的种种错误主张的反对意见。在李二曲看来,儒家之学是内圣外王兼备的体用全学,如果只是高谈阔论,那就是无益于实际事务的迂阔“腐儒”;若只是斤斤于事功名利而不讲心性修养,那就是“霸儒”;至于那种只是埋头于训诂考据故纸堆中的儒学,更与内圣外王之学相差万里,只能属于“异端”之学。正是在这一点上,李二曲理学既超越了晚明王学末流,也超越了顾炎武的训诂考据之学和颜李学派提倡的实用之学,而得以在晚明清初理学中独树一帜,成为举国瞩目的一代儒宗。就此而言,适用之学即经世之学,是李二曲理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当然,李二曲的理学自然也不能超越时代局限。在某种意义上,其所谓经世也还是理学家意义上的经世。关于这一点,从他强调“匡时”、“用世”、“救世”但重心仍在“明学术”、“正人心”的社会教化方面,就可以得到证明。在《四书反身录》中,李二曲系统表述了他以正学术、正人心为经世第一要务的思想。 因此,他眼中的学术归根到底还是宋明理学家的心性修养之学,其所谓“人心”也指的是人们所受儒家教化的程度。与所有理学家一样,李二曲认为,仁义礼智是社会的基础,人心向善是社会治理的根本,因此,他的经世思想仍然将理学的心性之学作为经世致用的出发点。尽管李二曲所讲心性之学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王学末流的空谈心性,但在根本上他所开出的经世良方还是以心性之学为关键点,这多少也反映了李二曲思想的局限性。

二、提倡王道、变通推行的救荒思想

古代中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儒家向来主张以民为本,提倡仁政。因此,抗灾救荒问题很早就为儒家经典所涉及和论述,李二曲荒政思想的经典依据,主要来自《周礼》和《孟子》。难能可贵的是,李二曲并不泥古,他善于针对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并非只是机械照搬经典著作中的现成思想,对于救荒问题,他也有自己的成熟理念和具体举措。

(一)推行仁政,提倡王道

李二曲认为,救荒的根本办法不在于灾荒到来时手忙脚乱的仓促应付,而在于统治者平日的仁政举措。在他看来,救荒只是权宜之计,而社会稳定的根本是仁政。他说:“荒政无奇策,皆不过权宜补救于什一耳,即行之尽善,仅足以救民之死,而不足以赡民之生。故圣贤言治,皆以平日力行王道为要。”⑦其推行王道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第一,择吏:“得其人则法行,非其人则法废,责实效、慎保举,此择吏之要也。”⑧

第二,重农:“农者,国之本、民之命,劝相有术,而后地无遗利,审其土宜,通其有无,如水利其最要矣;次如种树、种蔬、种药之法,必详必备,则生众而民富国足矣;此重农之要也。”⑨

第三,轻敛:“税敛无艺,则吏缘为奸,究之上之所入无几,而民之受害无穷。非时不征,额外有禁,则民力宽然有余矣,“百姓足,君孰与不足”?此轻敛之要也。”⑩

第四,禁暴:“污吏渔民,豪强兼并,奸胥网利,有一于此,皆为民蠹,此禁暴之要也。”11

第五,明礼:“礼不明则体统陵,体统陵则民志惑,民志惑者,僭奢之端、祸乱之原也。自君后以至庶人,自祭享以至日用饮食,自宫室以至车服器用,贵贱有章,隆杀有等,崇朴尚雅,黜浮去靡,如是则上下志定,而用度节约,民有余财,国无乏用,而天灾人害可无虞矣,此明礼之要也。”12

第六,正学:“学术者,人心风尚所关,人才所由出也,无所统一,斯小辩起而害道矣。明孔孟之大义,距异端之邪说,无妄分门户,以坏吾道之大全,无徒徇皮肤,以戕圣学之血脉,可大可久,“无党无偏”,此正学之要也。”13

第七,兴贤:“教化明则学术端而人心正,人心正则人才蒸蒸然出而不穷,人才众而天下有不久安长治者乎?此兴贤之要也。”14

应当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李二曲提出的七条措施还是比较实用的。当然,这是“远水”,还不足以解决荒年的“近渴”,但他希望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衣食之忧、关注民生的精神仍是可贵的。

(二)实事求是,讲究变通

李二曲虽主张力行王道、推行仁政,但又强调不能拘泥于古法,而要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制订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举措。在李二曲看来,推行王道,救灾救荒也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讲究变通,不能生搬硬套。他说:“今日时异势殊,与古昔作用,必不能尽同。如孟子言王道之始,在重农事,明禁戒;王道之成,在制里田,教树畜、兴学校。今欲力行王道,唯重农、兴学二事,今昔不异,其余则不免于今昔异宜。”15所以,在推行王道的同时,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并且有一定的可行性。因此,为了解决荒年百姓的温饱问题,李二曲根据他在乡间的经验,向官府提出了一套如何“足食”的劝农办法:

第一,奖励:“其有田之家,勤惰不一,宜效前代劝农之制,分道劝农。每春耕秋耘之际,掌印官屏驱从,按视田亩,省耕省敛;其粪多力勤,禾茂地辟者,量加旌别,以示鼓舞。”16

第二,罚懒:“游手好闲,不务生理之人,不时稽查,勒令业农。”17

第三,水利:“疏沟洫,修陂堰,以通水利。”18

第四,蚕桑:“田内穿井,井畔种桑,道旁广栽树及有用果木。”19

第五,纺织:“妇女则督之织纺,以为足食之源。”20

第六,节俭:“官为轻其徭役,免其火耗。又于婚姻丧制之宅舍服器,制为定则,不得逾分妄费,奢侈耗材。禁止未作,及建庙赛神,演戏杂剧,皆所以节食之流,其庶几乎?”21

李二曲劝农之法完全来自于日常实践的观察,涉及奖勤、罚懒、水利、蚕桑、纺织、节俭等具体细节,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三、明学术、正人心的教化实践

与其他理学家一样,世道人心亦即社会道德风气的好坏,一直是李二曲最为关注的问题。作为一个强调经世致用、实学实干的理学家。李二曲在关中地区以一介布衣的身份,竭尽全力的践行着一些能够明学术、正人心的实事。

(一)表彰关学人物

关中地区是宋明理学的重镇,自北宋以至清初,理学家层出不穷,关中道统绵延不绝。作为关中理学史上的重要环节和著名人物,李二曲认为,一个地区道德水平的提高,是社会太平的基础,因此,他十分强调明学术、正人心。因为关学本身所提倡就是道德修养之学,所以李二曲对于关学人物的表彰不遗余力,他说:“关中之学,横渠先生开先,眉县横渠镇乃其故里也,先生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则横渠之为横渠,亦犹曲阜之阙里,英灵精爽,必洋洋于斯。”22由此,我们知道张载开了关学之先,对后世关学发展影响深远,故李二曲对其加以表彰。

(二)为冯从吾专祠之设出谋划策

冯从吾,字仲好,号少墟,谥恭定,西安府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晚明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为关学代表人物。冯从吾死后,自明代崇祯年间,即诏令在关中书院设祀敬奉冯从吾,后设立专门祠堂祭祀冯从吾。清朝康熙年间,当地官员咨询李二曲,拟在关中书院扩建冯从吾专祠。对此,李二曲十分重视,他力排众议,竭力主张为冯从吾建立专祠,不与其他关中理学家相混,借以突出冯从吾的地位,表彰他对关学发展的杰出贡献。为此,李二曲写有专门记载此事的文章。文中说:“关中书院,万历间当道诸公为冯恭定建公少虚先生讲学建也……将书院更为先生专祠,设先生木主于讲堂,永为祈祀之所,大书‘冯恭定公祠五字,额其院门。” 23李二曲这样做,既是对先贤的崇敬,也能起到鼓励、引领后人见贤思齐,继承关学道统,推广儒学价值观的实际作用,真可谓用心良苦。

(三)出版冯从吾、张舜典等理学家的著作

为了昌明正学,李二曲还特别注意搜集刊刻关中理学家的著作。首先,李二曲搜集了冯从吾的著作,刊刻了《冯恭定全书》。今天所见《冯恭定全书》残卷,李二曲不仅为该书写有表彰关学及冯从吾学术贡献的序言,而且还搜集了邹元标、赵南星、焦竑等人的序言,他的这些工作为后人研究冯从吾理学思想保留了十分可贵的史料。此外,李二曲还表彰并出版了另一位关中理学家张舜典的著作《致曲言》、《明德集》二卷,以及后世辑文集《鸡山语要》,被称为“关学集大成者”。 他这样记载道:“别后寄来鸡山先生刻书遗稿,第四日即已卒业。集中多洞源达本之谈,发关学所未发,可谓近代真儒,关中先觉。以地僻遂致失传,今得使君表章,俾芜没余名,托以弗坠,百二河山,实与有荣施矣。致曲言既欲板行,谨择其尤切而不泛者请教,倘以为可,幸赖笔吏令誊成册,附一二尺牍之醒快者于后,同明德集,题曰:张鸡山先生语要。梓成,当勉遵台命,略弁数字于前,发明使君表章至意。”24由于张舜典是王阳明心学在关中地区的传人,因此李二曲表彰张舜典为“近代真儒,关中先觉”,这自然也有在关中地区提倡阳明心学的意图,但究其根本用心,还在于对关中风俗教化事业的关切。

四、结语

李二曲理学以“明体适用”为宗,再其重新诠释的儒学理念中,由心性之学起步,但最终归宿是经世致用。就此而言,李二曲所谓“适用”之学,不只是对心性之学的修补,更重要的是他对儒学的重新诠释。因此,“适用”之学在李二曲理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位学者,李二曲不仅在自己的学术中竭力提倡经世致用,而且能够积极投身于现实社会问题的解决与现实社会的改造,因此,在明末清初诸多学者中独树一帜。然而可惜的是,以往学者对于李二曲的经世思想及其实践关注不够。笔者认为,李二曲的经世思想及其实践属于明清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思想的深度,也具有广泛的实践性,值得深入探究。

[注释]

①林乐昌:《李二曲的经世观念与讲学实践》,《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1期。

②④⑤⑥ 清·李顒撰,陈俊明点校:《二曲集》卷14《周至答问》,中华书局 1996年版,第120页、第122页、第119页、第120页。

③⑦ 清·李顒撰,陈俊明点校:《二曲集》卷31《论语》,中华书局 1996年版,第432页、第432页。

⑧⑨⑩11 12 13 14 清·李顒撰,陈俊明点校:《二曲集》卷43《孟子上》,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537页、第537页、第537页、第538页、第538页、第538页、第538页。

15 清·李顒撰,陈俊明点校:《二曲集》卷29《大学》,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407页。

16 17 18 19 20 21 22 清·李顒撰,陈俊明点校:《二曲集》卷37《论语下》,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482页、第482页、第482页、第482页、第482页、第482页、第482页。

23 24 清·李顒撰,陈俊明点校:《二曲集》卷17《书二》,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78页、第1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