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春:勤恳为师路,执着科研心

2015-11-05供稿吴钰重WUYuzhong

金属世界 2015年5期
关键词: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导师

供稿|吴钰重 / WU Yu-zhong

冯春副教授是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系的一名青年教师。自1999年进入北京科技大学攻读学士学位起,他与北科大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北京科技大学学习期间,他曾于2008年获得北京大学第十二届“叶企孙实验物理奖”。获得博士学位后,凭借着对教育行业的热爱和对科研工作的执着,成为北京科技大学的一名教师。在职期间,他曾于2011年11月赴美国休斯顿大学(University of Houston)机械工程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于2015年9月赴英国亚伯大学(Aberystwyth University)物理系访学。冯春副教授致力于先进功能磁性薄膜材料及应用的研究,包括超高密度垂直磁记录薄膜材料、高性能永磁材料以及垂直磁头等自旋电子学材料的性能调控、微结构表征与机理研究。他于2013年入选首批北京市高校英才计划,2014年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新星。现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中国材料学会高级会员,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Applied Surface Science、Applied Physics A等国外杂志的审稿人。

冯春副教授凭借在专业领域多年如一的艰辛付出,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教学方面,他深受学生喜爱,连续两年(2012—2013年)荣获“北京科技大学优秀班主任”称号。科研方面,他一共主持了2项人才计划项目、4项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京科技大学教改项目。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被SCI刊物引用174次,他引133次。获专利授权5项。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编著了《高磁晶各向异性磁记录薄膜材料》专著(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

科研创新,用之有道

在冯春副教授看来,科学研究想真正地做出创新性成果,首先要选对课题、选好课题。他牢记导师于广华教授的教诲,做科研要“顶天立地”。“顶天”是指科研方向要瞄准国际性前沿领域,“立地”是指科研成果要能满足民用或国防的实际需求。通过长期钻研,他发现自旋电子材料中电子自旋的操控和磁化反转行为的调节一直是磁性薄膜领域的前沿,符合“顶天”的标准;而且自旋电子学材料在未来低功耗、超高密度信息存储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应用前景,也满足“立地”的要求。因此,他在此领域勇下苦功,通过大量实验积累了很多重要的数据资料,发表了30余篇SCI收录文章,承担了很多重要的基础性科研项目。同时还努力将基础性科研成果转化到实际元器件的应用中。他瞄准了高分辨率磁性编码器、磁栅尺等国内空白领域,大胆地将自旋电子学材料应用在上述器件中,获得了输出信号稳定、波形规整且分辨率高的编码器和磁栅尺,可以应用于机器人、数控机床等领域的角度定位或位移定位系统中。

冯春副教授认为人总是在不断地学习中取得进步的,“牛顿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所以,他一方面通过“多看、多听、多总结”不断为自己的知识库充电;一方面不断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多方汲取养料。他说:“应该多听一些专家的讲座,和专家学者的交流不仅可以学到各个学科的知识,更能培养良好的科研素养。在与大师的互动中更能近距离地汲取研究领域的先进研究成果、方法和思路。这样不仅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而且能借鉴别人的经验,避免弯路或错路。”

冯春副教授充分促成本团队内部的合作,大力发挥课题组中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创新力量,组织建设了一支能吃苦、能战斗的科研梯队。同时他还积极与外单位进行交流与合作,拓展科研工作的广度与深度,优化各方科研资源的配置。他认为,从不同的视角下共同研究问题,常常能产生新的问题和重大发现。因此必须要加强不同学科间的合作,推动学科的交叉发展。2013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他偶遇一直致力于传统力学材料——形状记忆合金研究的中国石油大学崔立山教授。在沟通与交流中,他发现了自旋电子学领域和传统力学领域合作的契机。随后,冯春副教授结合双方的学科优势,开展了与崔立山教授的实质性合作,不仅共同申请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而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实验结果,发现了很多新奇的物理效应,对发展自旋电子学材料中的弹性应力工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书育人,以身作则

对于学生,冯春副教授不仅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师长,更是可以倾心交谈的朋友。通过组织文体活动、集体聚会等多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冯春副教授真正走近学生,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与好评。

在日常教学中,冯春副教授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于知识的引导者,通过抛砖引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他认为:“一定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而不是机械地灌输知识,如果过于控制学生在研究中的思路和方法,反而压制了学生们的科研潜能。”课堂上,他强调形象式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深入浅出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同时,鼓励学生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科研过程中给学生自由讨论的空间,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研究生教学中,他一直坚持“导师带进门,修行靠个人”的原则,鼓励研究生独立完成整个研究,积极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学术讨论会的形式,在质疑声中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提升自我的学术水平。并且通过开展自组织的学术报告会,帮助研究生形成自己的专业知识网络,提高其学术创新能力。

冯春副教授喜欢以身作则,带头在实验室里看文献,从如何查阅文献、发现课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甚至修理仪器等,都亲力亲为,为学生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团队意识,认为“科研不可能一个人完成,需要团队合作,这与科研同样重要。”同时他还鼓励学生挑战权威,“尤其是挑战老师”。认为学生的大胆想象,最易产生原创性的成果,其质疑和批评对师生而言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若批评无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他教导学生要敢于批判、敢于否定,这样才能激发思维火花的碰撞,在科研的道路上发现奇迹。

谨记师训,执着科研

冯春副教授从大学本科一直到博士毕业一直师从于广华教授,一直以导师为榜样,谨记师训,不忘始终。

于广华教授的谆谆教导不仅让冯春学会如何从事科研,更让他学会“在从事科研之前,先学会做人”。不管取得了多少成绩,他都会牢记导师说的“低调做人,虚心为先”。他谦虚地向别人学习,从不高调地炫耀自己的成绩。与学生相处,冯春始终与学生真诚沟通,换位思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于广华教授严谨的治学精神极大地影响了冯春副教授。“做科研不能浮躁,沉着冷静,戒骄戒躁,方能成大事”的教诲,是他不断提高科研素养,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的座右铭。也是他能以平和的心态正确面对科研中 的每一次机遇和挫折的良药。正是导师的一句 “不要只是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冯春副教授始终十分关注国计民生问题,善于从实践出发获取科研的灵感。

导师的每一句教诲对冯春而言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导师就像黑夜里的星星,散发着光芒指引他前进,而他也承担起教师的责任,将这份财富继续传递给他的学生们。

数年如一日地从事科研事业,冯春副教授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教学和科研,没有抱怨,有的只是对科研一如既往地热爱,兢兢业业,虚怀若谷。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他依然故我,坚守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在科研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定地行走下去。

猜你喜欢

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导师
A note on the role of foreign experts i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hina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高鹏副教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张燕副教授
【献礼北京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 步履铿锵卅五载,砥砺奋进谱华章——北科大机械工程学院物流工程系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你不是“生”而为父母,而是“学”而为父母。
十二个和二十个——记川美副教授梁益君
V eraW an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