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冷淡远 细密委婉

2015-11-05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5年44期
关键词:刘长卿随州夕阳

刘长卿,字文房,汉族,宣城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诗。

首联扣题,挈领全篇。由台上落叶起兴,触景生情,悲秋意绪溢满纸端。秋风飒飒,落木萧萧,使人顿生悲凉之意。“入”字紧承上句末尾时间名词“后”字,揭示了诗人情随景迁的心理流向,微妙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怅惘。怀乡病本足以令人黯然神伤的了,且时又逢秋,这种乡愁之苦就更增一层了,仿佛秋风秋气将诗人的一颗伤痕累累的怀乡之心团团裹挟住,沉甸甸的,无法解脱。

颔联宕开一笔,不写乡思,转而细写登台所望之景,别开生面。上句写近景,寺院地处荒山僻岭,故而人迹罕至。着一“野”字,分明投射出诗人处江湖之远、仕途失遇的苦闷;着一“少”字也暗示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独。下句写远景。隔岸青山层峦叠嶂,云遮雾绕,清净幽深,这样一个超然于熙攘尘世之外的所在或许是荡涤诗人心头重重烦虑的佳处吧。此联景中含情,宛然有一种横空出世的虚静散淡的韵致。

如果说颔联是用一片清幽的风景将诗人内心的愁绪清洗冲淡,乃至使读者突然不见了诗人乡愁的影子,那么颈联则由小我的命运乖舛之酸辛跃迁到大我的朝代兴替之感喟,笔触更浑厚了。

颈联继续写景,由远而近,写出了古台四周苍茫的暮色,用笔细致。上句写远景。你看,西风残照,落日熔金,废垒寂寂,钟磬悠悠……时间仿佛停止了脚步,空间似乎也在沉思。“依”字在句中有“枕靠”“依凭”之意,夕阳本无情,而用“依”字,却赋予“夕阳”人格化的形象,仿佛这渐行渐远的夕阳也为“古台”“旧垒”的沧桑之变而叹惋悱恻,而眷恋难舍。上句妙在绘形,下句则精于摹声。以“寒”字来修饰钟磬的声音,将听觉感受的印象转化成触觉感受的形象,这是通感手法的得体运用。诗人还觉得不够到位,又以“满”字加以强调,写足了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意境。这两句表面上是发思古之幽情,但其底里深处还是脱不了自我身世之痛。

尾联议论抒情,因眼前之断壁残垣的萧索败落的景象,而浮想起南朝的繁华与战乱等,只觉满腹的惆怅。“惆怅”是本诗的关键,点出了主旨。明则为历史兴衰无常而惆怅,实则为人生坎坷多难而伤感。“长江独至今”以景语作结。大江东去,南朝英雄们都已被浪花淘尽,正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史的虚无、人生的幻灭等情愫随着这江流声纷至沓来。

《唐诗癸签》说刘长卿得骚人之旨,专主情景。宋荦《漫堂说诗》说刘长卿五律清辞妙句,令人一唱三叹。此诗即是典例,全诗既“工于铸意”,又“巧不伤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回味不尽。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猜你喜欢

刘长卿随州夕阳
湖北随州:助外出务工人员寻岗就业
这里的“夕阳”别样红
浪漫夕阳
夕阳的见面礼
线上线下须联动 提升网站影响力
——浅谈随州网的创新之路
联合办学,随州花鼓艺术中职班花落技师学院
为让夕阳更美好
正大集团正式对随州同星农业完成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