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教学活动构建品德生态课堂

2015-11-03李雅峰

江西教育C 2015年9期
关键词:品德纪律道德

李雅峰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并且融生活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课程。但传统的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教师的讲解说教充斥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得到实现,影响了《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施效果。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构建品德生态课堂,已成为小学品德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组织有效活动,将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

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处于倾听的地位,教师讲得疲惫,学生听得厌烦,品德教育课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有所悟、有所得。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开展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需要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构建学生为主体的生态课堂。例如在学习《心中有祖国》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现我国辽阔的版图,并且播放《大中国》流行歌曲,师生一起齐声高唱。整个课堂充满了温馨的氛围。接着教师通过教材及相关学习资料,让学生阅读,了解我国不同地域不同风土人情,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然后围绕我国的人口、面积、物产、地形、民族等方面的知识,教师组织了课堂抢答比赛。小学生表现欲及求知欲强烈,在比赛中表现特别踊跃。在抢答比赛中,掌握了所学知识,达成了教学目标。这种活动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本原因在于它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全员参与,热情高涨,在比赛中能够主动学习,既掌握了知识,也提升了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二、组织有效活动,要实现课堂的互动与交流

实现课堂上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是组织有效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克服那种单一的教师讲解提问的教学模式,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互动与交流中掌握知识,提升素养。例如,在教学《大家都是好朋友》一课时,教师以一首《愿友谊地久天长》歌曲导入,让学生讨论“同学之间应如何和谐相处”。然后让学生找同伴的优点,把同伴的优点写在纸条上,与同伴进行交流,使学生们认识到,每个同学自身都有优点与长处,只要同学之间相互尊重,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和睦相处。在学习《我们是一个集体》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作为一个班级,为什么要有班规班法?然后教师用大屏幕出示了一幅挂图:鱼缸里有几条金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可是有一条金鱼因为过于调皮跳出鱼缸之外,因为缺水而窒息。教师让学生以“纪律与自由”为题,结合图画展开讨论。有的同学认为鱼群在鱼缸是一个集体,这个集体需要纪律的约束,如果脱离了集体,去争取所谓的自由,就不会取得成功。接着,教师在课堂上组织了关于纪律与自由的辩论赛,把学生分为两大组进行辩论,进一步使学生明确纪律与自由的辩证关系。这种课堂互动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在探究、交流中提升了学生的认识,强化了对学生纪律观念的教育。

三、组织有效活动,让思品教育走向生活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遵循与生活结合的规律,教师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生活特点,重视生活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例如,在教学《幸福家庭伴我成长》一单元时,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对学生进行了“孝敬父母”的教育。布置学生为父母制作生日卡片,上面写上自己对父母的祝福,回家送给父母,这种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品德教育就是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从日常具体的点滴小事做起,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只有使思想品德教育贴近生活,才能强化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而通过道德实践,学生的道德观念才能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与道德习惯。例如,笔者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的良好品质,每逢“父亲节”与“母亲节”,都要学生回家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以“今天我当家”为题,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回家做家务,做一些诸如擦地板、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体验父母的辛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展一些道德实践活动,例如,在“老人节”到来之际,引领学生走进本地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拆洗被褥,表演精彩节目。通过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真正使学生“化德为行”,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总之,构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生态课堂,就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强化道德实践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品德纪律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纪律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把纪律挺在前面要做到“四个在前”
品德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