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让品德教学更精彩

2015-11-03汤晓梅

江西教育C 2015年9期
关键词:生活资源

汤晓梅

摘 要:“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让儿童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我们的品德教学就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运用生活中的资源优化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加深体验深度,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内化行为,真正有效地指导学生今后的生活。

关键词:小学思品 生活资源 体验深度

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源自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认识与感悟。因此教师只有积极引导儿童通过活动探究,才能真切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与道德认知。这呼唤教者应让学生从真实生活中积极发现,使孩童能够获取真实体验,不断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并将其有机地融入教学,以此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内化,在生命成长中逐渐形成完备、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生活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所以,我们只要把来源于学生生活又与学生生活勾连紧密的内容呈现于课堂,学生就有话可说。教材是一个例子,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运用一些鲜活的素材,一些与儿童生命“同构”的素材,让生活资源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不说话的“朋友”》一课时,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身边各种不说话的朋友,看看它们的境况如何,并针对这些现象写下自己的感受。课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的交流都显得兴味盎然,个个小手直举,争相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学习显得有效、主动。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身边的资源,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的东西更能触动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这样才能使品德课堂教学彰显生活性的特点,让品德教学贴近孩子,贴近生活。

再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平安回家》一课时,提问:“孩子们好,你们看看今天的课堂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今天的教室地面上增加‘斑马线,有点像十字路口的样子;今天没用桌子,感觉是坐在马路边。”教师顺势引入:“请大家一起看看马路上正在发生的事情。”(课件出示:交通事故视频)要求学生交流从图片中看到和听到了什么?学生有如下的回答:“视频中的人因违背交通规则,被车撞了;我仿佛看到血流了一地,也仿佛听到那个被撞人的惨叫声;就一刹那好像还有紧急刹车的声音……”教师适时小结:“是呀,车祸就像是杀手,它无情地剥夺着人们的生命(课件出示:据不完全统计,南通市六月份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就有217起,死亡77人,1~6月份全市累计发生交通事故1375起,死亡303人)。看到这些揪心的数字,你会想说些什么?”学生回答:“交通安全太重要了,如果不注意交通安全,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教师语:“大家说得没错,交通安全是我们现在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平安回家。”(板书:平安回家)

在这个小案例中,教师课前将教室简单地布置成一个“十字路口”(这一路口是儿童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是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教师再安排儿童面对面地做,通过一组图片与数据,以此调动儿童的感官,从而让儿童很快进入情境中。由此可见,教师很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就地取材,有意识地选用了接近儿童生活实际、儿童经常能感受到的图片、人物来调动儿童的情感,在最真实的体验中内化规则教育的要求。

二、生活情境完善体验深度

鲁洁教授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最有魅力的课程》中提出:课程和教材要回归生活其实就是回归真实。将实实在在的生活原原本本展现给儿童,使儿童们能够感受到他们在生活中最常见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与儿童的生命同构。据此,在思想品德教学时,教师的教学安排应尽可能贴近学生日常见闻和感受,营造鲜活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自我意识,唤醒其内在情感,以促使其道德生命的健康成长。

比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平安回家》一课时,有效地利用生活资源,在教室内创设情境,竖立各种标志牌,将交警叔叔请进课堂。通过演示,引导学生模仿走斑马线,认识各种标记,领悟各种安全常识。学生在走一走、学一学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了怎样走斑马线,如何看红绿灯等,不断提升了儿童的生活能力。以上种种均为学生能够在体验中发现和思考,及时获取发展。再如在教学《衣食的来源》一课时,为了引导孩子感受农民伯伯的艰辛,一位教师根据本地农村都种稻子的现实情况,让孩子先说说怎么割稻子,然后教师示范割稻的姿势,再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弯下腰来体验割稻的情境。很多孩子在较短的时间体验中涨红着小脸蛋打搅:“吃不消咯,好累啊!”“我的胳膊,我的腿真酸”……这些源自孩童内心的真切感受充分说明体验取得了应有的目的。这样的体验,拉近了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孩子从心底感受到了农民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这将指引着孩子的行为,使他们倍加珍惜粮食。这些情景源自实际生活,符合孩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更可以使得体验的深度得到完善。

三、生活实践指导儿童行动

我们的品德教学引导学生明白事理,最终要学生落实到自己的实践中,那我们的德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想和做往往是有很长的距离的,借助一些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则可以让学生很开心地按照教师教学中的建议去行动。根据学校周围资源,制订活动方案,将校外实践活动变为校内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发挥周边资源的教育作用,也是我们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如在对《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不说话的“朋友”》的内容组织教学时,布置恰当的调查任务让学生分组实践:走进身边的小区、走近街道旁的垃圾箱与路灯、走近马路的窨井盖、走进汽车站的候车室……当学生兴冲冲地去,而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这样的一幅幅画面:小区内的部分健身器材破损,并伴有被敲打、随意涂抹过的印痕;垃圾箱坏了,垃圾遍地,蚊蝇满天飞,臭气熏天;路灯的灯泡也被砸坏了;窨井盖消失,地面出现危险的大窟窿;候车室地面垃圾随处可见、椅子靠背损坏、部分旅客在靠椅上睡觉……这一幅幅场景,激烈撞击着儿童们的心灵,使他们在感受中深思。课上,让学生畅谈调查的感受,孩子们铿锵有力的话语、严肃的神情无一不彰显着对这些行为的不满,也透露着他们最深的认识:公用设施为大家服务,我们应该保护公用设施。此时,设计课后延伸的环节:请记录自己爱护公用设施的行为。学生在找寻自己行为的过程中,无形中将自己对公物的认识内化为了自己的行为,并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这样的生活实践可以引导孩童在日后的生活中自觉约束自我言行,形成良好品行。

生命是美丽的,基于生命的德育也是美丽的。因此我们的品德教学必须将目光更多投向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更好地从中寻求教育资源,营造更为合理的教学和体验情境,积极带领孩子们参与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避免单调、枯燥的说教。

猜你喜欢

生活资源
创新教学方法,让初中美术课堂“活”起来
原生的,也是最美的
生活资源开发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生活点滴,许小学英语一个美好未来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
利用生活资源,激活生物课堂
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
运用生活中语文资源,让中学语文课堂更精彩
“生活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利用生活资源让孩子趣味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