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东进战略 构建深圳发展新动力

2015-11-03申勇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5年4期
关键词:湾区特区深圳

申勇

实施东进战略构建深圳发展新动力

申勇

在总结深圳35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要构筑深圳东西部均衡发展新格局,打造深圳东向联动发展新轴带,形成湾区经济引领的东南沿海开放新态势三个维度理解和推进深圳东进战略,深圳东进战略对于35年以后时期深圳发展意义重大,重点要加快发展东南沿海湾区经济、加快推动东部区域城市化等。

东进战略;湾区经济;均衡发展

经过35年的开放、改革和发展,深圳经济特区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不仅从一个边陲小渔村发展成为美丽繁荣的现代化城市,而且走上了一条创新驱动的新型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征程起点上,深圳市委在今年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努力建成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为深圳发展提出了新目标。为此,深圳经济特区要继续发挥“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敢于直面原特区内外和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增强辐射和带动力,大力推进和实施东进战略,为实现“全国经济中心”宏伟目标奠定基础。

一、东进战略的内涵

(一)构筑深圳东西部均衡发展新格局

经过35年的快速成长,深圳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形成了“西重东轻”与“西强东弱”的局面。以2014年经济发展情况为例,从原特区内来看,西部城区明显优于东部城区。从原特区外来看,东西差距更为明显。东部特区外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也严重滞后,除东部地铁轨网密度明显低于西部地区外,医疗、教育等方面均明显落后,由此可以看出,东进战略的核心就是要加快东部城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尽快构建深圳东西均衡发展新格局。

(二)打造深圳东向联动发展新轴带

根据区域经济学点轴原理,发展轴带的形成是带动区域内城市联动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圳前35年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发展轴的产生是区域繁荣的利器。深圳西部城区的发展之所以快于东部城区,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西部有一条连接广州到香港的经济发展轴带,这一轴线上产业链齐全,人才众多,经济繁荣,城市兴旺。相比而言,东部地区由于长期缺乏类似发展轴,难以产生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各城区之间难以形成互补与合力。因此,深圳东进战略,最重要的是要构建一条能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的类似于广深港轴线的新发展轴带,推动区域城市联动发展。

目前,能够引领东部地区的发展轴线正在逐步形成。包括深圳、东莞、惠州、汕尾、汕头、潮州、揭阳、厦门、漳州和泉州等十个城市正在自发地形成一条联动发展轴。该区域总面积达56884平方公里,共有常住人口5698.7万人。已经形成了深莞惠(深圳、东莞和惠州)、厦漳泉(厦门、漳州和泉州)、潮汕揭(潮州、汕头和揭阳)三个小经济圈,正在成为区域经济的发动机。近三年来,该地区经济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平均增长率达到15%左右,2014年GDP总额达到41464亿元,占全国GDP总额比重达到6.5%,经济增长平均速度为9.4%,高于全国7.4%两个百分点。据初步计算,再经过十年左右,东南沿海区域GDP总额将达到66000亿元,人均GDP达到10.5万元,城镇化率达到66.8%,在深圳东向初步形成2~3个GDP超过万亿的城市群,形成与广深港轴带相媲美的第二条经济发展轴和通道(如图1)。

图1 东南沿海区域经济圈与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比较

(三)形成湾区经济引领的东南沿海开放新态势

湾区经济是依靠共享湾区形成的港口更发达、创新更突出、产业更集聚、合作更紧密的开放型区域经济高级形态。由于依托共享湾区,湾区的共享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他们不再是单个城市,而是一批形成联盟的城市或者城市群;由于面向海洋,他们可以利用开阔地形和便利交通连通世界,建设港口群并抢占贸易先机,引领甚至控制世界经济;由于有了城市群作后盾,湾区内产生的产业集聚和外溢效益更加强烈。湾区经济范畴有大有小,世界成功湾区经济依据湾区所处位置、发展阶段、科技水平都有一个从小到大、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我国前35年的开放始于深圳经济特区,形成了沿边沿海开放格局,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和出口形势变化,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湾区经济,通过湾区经济形成更高和更具竞争力的开放层次,因此深圳东进战略还应该担负起探索我国开放型经济新形态的重任,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引领东南沿海湾区进一步开放,推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战略顺利实施。

二、东进战略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对东盟多国进行国事访问时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实现区域道路联通、贸易联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深圳及以东地区正是连接东南亚,并通过亚太地区进入欧洲经济圈的重要区域。这一带,有作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起点并承载中国海丝文化的泉州,有担当我国改革开放重任并承担新丝绸之路开放责任的三大经济特区深圳、厦门和汕头,有经济蒸蒸日上并有可能成为新的增长引擎的深莞惠、汕潮揭、厦漳泉城市群。尤其重要的是,这一带有大量华侨旅居在东南亚,与东南亚有着天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都将推动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深入合作,构筑我国连通东南亚的桥梁。因此深圳实施东进战略,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并带动以东区域联动发展,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形成湾区经济引领的更高层次开放新格局,而且有可能加快推进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战略。

(二)有利于强化深圳的中心枢纽地位

根据空间经济学基本原理,一个地区要成为经济中心首先必须要成为区域的交通枢纽,成为生产要素高效集聚的分岔点,“高等级城市的形成是通常通过对现有低等级城市的升级得到的,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最终就形成了一个城市层级体系”。尽管深圳拥有天然的优良港口,非常便利地连接世界的水上通道,但是由于深圳目前主要依靠广深港这一条轴线,很难支撑深圳成为一个区域或者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或枢纽城市。如果能够顺利实施东进战略,将完全有可能在深圳东面再形成一根发展轴,这样,深圳就会成为(如图2)面向世界,两条发展轴交叉的真正枢纽。东部发展轴如果进一步延伸将形成与长三角经济圈的连接,不仅促进深圳东部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可能使珠三角和长三角形成连通,从而使深圳成为连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重要枢纽。

图2 深圳建设枢纽中心骨架图

(三)有利于加快原特区内外一体化

从2010年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建设三年实施计划(2013-2015年)》相关规划以来,尽管深圳原特区内外一体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原特区内外的差距依然存在,甚至还比较严重。原特区一体化进展缓慢与东西非均衡发展密切相关,由于东西部非均衡发展,人们在进行投资抉择时往往选择回报率较高的西部地区,形成西部城市化加速并带动政府对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的投资冲动,相比之下,东部地区只能沦为被遗忘的角落。因此实施东进战略,将充分挖掘东部的土地资源、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东部城区的城市化进程,推动东部交通枢纽建设,加快东部创新中心、制造业集聚中心和一流港口城市建设,提升东部城区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使原特区外龙岗、坪山、大鹏等城区加快崛起,最终实现原特区内外一体化。

三、东进战略的基本思路

(一)加快发展东南沿海湾区经济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被写进“一带一路”行动纲领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本质上是要发挥毗邻南海的地缘优势,以东南沿海湾区为共享湾区,以厦深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建设为契机,促进区域的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重点做好开放和区域合作两篇大文章,形成以厦深沿线重点城市为基础,以经济特区为带动,建设东南沿海地区新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一是要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的推进机构。可以借鉴旧金山的做法,成立湾区经济发展委员会,由湾区内各城市委派代表参加,负责制订湾区内发展规划和行事准则,以规划推动区域合作发展。二是构建湾区内区域合作的核心区,形成湾区内城市联动发展机制。目前重点要加强香港、澳门与珠三角的合作,建立以深港大都会为中心的涵盖珠三角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三是要发挥深圳、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的作用,以特区连线为基础加强深莞惠、汕潮揭、厦漳泉之间的合作,形成深圳东向的点轴发展模式。近期重点要加快深惠、深汕等区域城际高铁建设,加快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构建深圳、惠州、汕尾、汕潮揭一体化的经济走廊(如图3所示)。

图3 东南沿海湾区经济示意图

(二)加快推动东部区域城市化

根据深圳东部城市化相对滞后并难以形成对东南沿海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的现状,加快推进深圳东部地区的城市化,建设深圳东进战略的制高点。一是要制定TOD战略,以轨道公交的发展带动城市化。重点要加快推进龙岗大运、平湖轨道交通枢纽和坪山东进交通枢纽建设,加快龙岗、坪山、盐田、大鹏与市区的轨道交通联系,并由此推动枢纽和沿线站点的城市化进程。二是要提升东部城区公共服务水平,重点要发挥龙岗中心城区的作用,加强建设影响龙岗发展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使东部城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尽快达到原特区内水平,将龙岗建设成为深莞惠的综合服务中心。三是加快推进产城融合,通过整村统筹、城市更新、旧村改造等方式,提高东部城市土地产出率和产业集聚,提升东部城区的区域引领力。

(三)加快构建东部创新中心

按照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要求,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形成推动东南沿海创新发展的新高地。一是构筑以前海为深港创新合作平台,从南山到坂田再到龙岗国际大学城的创新主轴带。当前重点要加强坂田与大运中心的联接,形成以大学园区、研发型总部、企业自主创新、基础实验室等为要素的创新驱动动力机制,带动东部乃至整个深圳的创新发展。二是创建创新特区。规划建设南山大学城与东部大学城之间成为深圳乃至全国创新特区,制定优惠政策,重组创新要素,布局轨道交通通道,创建创新产业园区和创新产业链,成为深圳乃至全国的创新新硅谷。三是将深圳国际大学园打造为以国际化高等教育为引领、产学研一体化的区域创新智核,促进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总部经济区。

(四)加快建设高端制造业新城

加快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生命健康、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一是要以华为等国际企业为龙头带动现代通信技术、大数据、新型显示、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产业发展。二是以国际低碳城的建设为契机,培育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储能电站等领域,积极培育航空航天产业。三是要依托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数控机床、塑料机械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数字装备制造业,加强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等领域的核心部件和关键工艺的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构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将龙岗和坪山建设成为东南沿海湾区的制造业高地。

(五)加快打造一流港口城市

从港口资源、资产运作、企业经营等不同层面推进跨港湾资源的整合,提升区域港口整体综合实力,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港口城市。重点发展深圳盐田港,以此推动汕头粤东物流新城、揭阳双港物流的发展,并通过区域合作,最终构建东南沿海区域港口城市群。一是进一步推动盐田的港城融合,加强盐田城市规划和中心区建设,推动盐田城市化进程,提升盐田服务业发展水平。二是加快以国际和国内货物运输为载体、以现代电子商务为支撑的集疏运、仓储、信息网络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以港口为龙头、公路为基础、铁路为骨干、航空为补充协调发展的高效便捷、有机衔接的运输网络,打造综合物流运输体系。三是进一步完善港口功能,大幅提高港口现代化水平,推动盐田保税区建设成为自由贸易区,将深圳盐田港打造成21世纪华南地区通向世界的门户。

(六)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样板

充分利用东部区域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的有利条件,将东部区域建设成为全国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样板。一是加快大鹏半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重点要积极探索引入GEP(生态GDP)评价标准,探索推广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探索近海生态保护机制等。二是借助国际低碳城的国际影响,构建东部低碳经济示范区。重点要加快建立垃圾分类的倒副机制,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减量和再利用。三是充分利用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加快发展东部的低碳新能源产业。四是推进山海陆统筹,充分利用东部地区优美的山海资源,通过统筹规划和统筹开发,打造从大鹏到盐田融山海一体的美丽滨海天际线。

东进战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形成共识基础上有计划分阶段推进。从国家层面,可以考虑整合该区域现有分散实施的多项国家战略,重点推进东南沿海联动发展战略,实现深圳东进和厦门西进、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有效对接。从广东省层面,重点要加强深莞惠一体化、汕潮揭一体化和深汕合作区建设,构建深圳到潮汕一小时经济走廊。从深圳层面,近期要重点加大东部城区以高铁和地铁为核心的基础设施投资,加快东部城区城市化进程。由此形成深圳东进战略的共识和合力,构建深圳发展新动力。

[1]候景新等.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日]藤田昌久,[美]保罗·R·克鲁格曼,[英]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空间经济学[M].梁琦,主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刘艳霞.国内外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与启示[J].城市观察,2014,(3).

[4]查振详等.深圳发展湾区经济的路径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所,2014,(4).

[5]杨素梅.环珠江口湾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港口经济,2014,(4).

[6]申勇.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深圳湾区经济开放战略[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5,(1).

责任编辑:钟晓媚

F127

A

1673-5706(2015)04-0051-04

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东南沿海湾区经济发展研究”(15BJ13)资助。

2015-08-07

申勇,深圳市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湾区特区深圳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DC炫特区
深圳
深圳:特区医改的苦辣酸甜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