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探索

2015-11-03樊春光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萨提亚人际团体

樊春光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

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具有大学生的普遍特性,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方面他们要求独立自主,另一方面也会呈现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心、人际关系不协调等现象。根据近十年来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的结果显示,自尊和人际关系作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在心理治疗流派中,萨提亚治疗模式是一个提高个人自尊和改善人际关系的有效工具。学院根据高职学生现状,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使用萨提亚治疗模式在改善大学生自尊和人际关系方面进行了一次应用性探索,试图寻找出一种新的有效的大学生心理辅导方法,以帮助大学生挖掘自我内在资源,提高学生自尊,进而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更自信坚定、和谐一致的心态开展大学生活。

一、自尊及人际关系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性

(一)自尊的含义

国内外学者对自尊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虽然在研究中很少有对大学生自尊作出界定,但对我们理解大学生自尊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自尊是对自我的一种积极的评价和情感体验,大学生自尊则是大学生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对自我积极的评价和情感体验。能力和价值是大学生自尊的两个基本维度,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尊;相信自己的才智,认定自己一定能成功,这应是大学生自尊的本质[1]。

(二)人际关系的界定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人际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关系的一切方面。从狭义上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2]。大学生人际关系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与之有关的一切人的人际联系。狭义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和周围与之有关的个体或群体的相处及交往关系。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对象往往以系别为主,人际关系面向的群体围绕班级关系、寝室关系开展,根据自身的需要来交往,并以人际相互适应为主要任务。

(三)自尊和人际关系状况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大量研究证明,自尊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自尊程度高的大学生,其心理症状得分较低,心理健康水平也较高;自尊程度低的大学生,心理症状得分较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3]。提高个人自尊,有利于大学生清晰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相信自己拥有内在优秀品质和资源,与自己和谐共处,更自信、更自主,从而能够应对外在的人际关系,与周围的人互相陪伴、互相支持、互相滋养,形成良性的关系循环,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依据

(一)萨提亚治疗模式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萨提亚模式的创建者维吉尼亚·萨提亚,国际著名心理治疗师,美国著名的《人类行为研究》(Human Behavior)称之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在其72年的生命历程当中,萨提亚女士一直怀着“人可以持续成长、改变,并开拓对生活崭新的信念”这一信仰,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对家庭治疗的教育和写作当中。萨提亚模式和中国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强调的就是首先做到个人心智成长和家庭和谐,而后才有力量治理国家。因为,人性最本质的部分是相通的,所以,萨提亚系统转化理论虽诞生于西方,却极其适用于中国的教育和家庭。她所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的特点是着重于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人际沟通,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由于她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地方与传统治疗方式迥异,故被称为“萨提亚治疗模式”。

任何治疗模式都有其基本假设。萨提亚治疗模式是以人本主义理念为基础的,即萨提亚相信每个人都拥有其内在资源与选择,而且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治疗师所做的便是帮助人们找到其智慧盒——他们的价值感、希望、自我接纳、充满能量及负责任和选择的能力。提高自尊,改善人际关系,达到身心内外和谐一致是萨提亚治疗模式的目标所在,也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内容。萨提亚治疗模式运用家庭重塑、面貌舞会、沟通雕塑、家庭图、冥想等心理技术来实现这一目标,这些给团体方案的设计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二)群体动力学理论

群体动力学理论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创立于美国,它的创始人勒温强调群体是一个动力整体,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另一部分的变化。这种部分与部分或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勒温群体动力学的核心。群体动力学理论旨在探索群体发展的规律,研究群体的形成与发展、群体内部人际关系及对其他群体的反应、群体与个体的关系、群体的凝聚力、群体间的冲突、领导作用、群体行为等。群体动力学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团体辅导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团体辅导过程中团体气氛的创设、群体凝聚力的培养、指导者作用的发挥等提供了应用性指导[4]。

(三)团体咨询及心理咨询理论

采用团体咨询的方式,团体动力理论、团体发展阶段以及团体咨询的技术应用在整个团队过程中。在萨提亚模式团队心理辅导中,还需要运用热身游戏、布置家庭作业等方法以取得最佳的辅导效果。此外,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方法、技术也都应用在团体辅导过程中。

三、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探索

(一)团队关系建立阶段

在萨提亚模式的团体心理辅导历程中,需要用3—4次的时间进行团队关系的暖身和建立。团队关系融洽,形成安全、信任、开放、和谐的氛围,才能更好地完成探索和转化的实现,所以要用很大一部分时间用于团队关系的建立。在关系建立中,运用熟悉活动场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团队组建和契约建立、熟悉身体接触、信任之旅、团队拼图等团队活动,创造团队建立、安全信任、理解接纳的氛围,大家彼此了解、互相接纳。

(二)提升个体自尊阶段

每一次的活动都包含开场身体律动活动以调动身体的记忆信息,以及萨提亚相应内容的介绍、分享体验和天气预报等环节,以保证团体活动,有目标、有主题、有过程、有收获。每周不同的热身活动,如身体律动操或冥想能够让成员体验放松,使他们能够和自己在一起,能够安在当下,准备好自己,进入团体活动情境中;而萨提亚相关知识的讲解,如冰山理论、自我环、资源宝库等内容,可以让成员更好的去理解活动背后所传达的成长目标;分享体验一方面可以完成发泄情绪,实现倾诉的目的,得到团队成员的陪伴和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分享整理自己的内心历程,有时候在分享中成员就有所总结和反思,就能带动改变的发生。大家在团队活动的分享中,互相借鉴和学习,扩展自己的视野,添加自己需要的内容,从单一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开始扩展和丰富,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三)人际整合阶段

当成员对自我认识清晰,觉察自己、接纳自己时,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他人的渴望和期待,了解他人的观点、价值观念和评价标准,感受他人的感受,倾听他人行为背后真正的需要。萨提亚模式通过沟通的五种应对如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一致性的姿态,用身体雕塑的方式让成员了解人际间是如何沟通的,沟通后的真正需要是什么,透过行为可以实现深层的沟通和交往。通过家庭探索、雕塑、角色扮演、对方冰山探索、天气预报等方式,在团队中练习和实践如何与人互动、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实现深层沟通。

萨提亚模式的人本主义理念与我国的自我和谐、人际和睦、世界和平是一致的,适合运用在大学生团体中,对提升高职学生的自尊水平和改善人际关系是有效的,可帮助他们成为更健康、更自信、更和谐、更幸福的人。

[1]梁琦.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大学生自我接纳和人际信任的应用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4.

[2]李业平.运用萨提亚模式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J].安徽医学,2011,(11).

[3]张翔,樊富珉.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1).

[4]李志宏.对高职学生参加萨提亚模式成长工作坊的质化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4).

猜你喜欢

萨提亚人际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萨提亚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文学人物分析
一例人际交往敏感的个案辅导报告
萨提亚“冰山”隐喻理论对生命化写作教学的启示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萨提亚家庭治疗对处理人际关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