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是一种修行

2015-11-02张青云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9期
关键词:案例孩子教育

张青云

《听,学生在说——故事里的教育心理学》是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赵希斌的又一力作,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好书。全书以“故事+案例分析”的形式分为六个篇章,呈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系列典型问题、热点现象,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对人的灵魂与精神的深远影响,为我们观察、反思现行教育提供了一个“窗口”。

书中故事的主人翁是70名经过激烈的高考“搏杀”挤进国内顶尖名校的大学生,他们回顾了自己的受教育历程,故事发人深省,足以打动任何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

从“我是那种需要时间消化知识的人,越是步步紧逼,我就越局促,越乱了方寸”到“观察课本”“自学奥数”“蛋白质的变性”等等,让我们看到了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是多么重要;

从“用读来学英语”“用框架来学政治”“用实验来开始化学第一课”“将梅花与学琴完美结合”到“画画只能临摹”“认真地进行着零碎知识的学习”等,让我们看到了教师与教师之间巨大的差异。一个不太合格的教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有着怎样的杀伤力,以致于教育生活中总是不断地上演“换一个教师,就换来一片新气象;换一种教法,就换来一个新契机”的事例;

从“他做大部分事情的目的,就是保证我们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不许练字、不许请假、不许运动”,“利用休息时间布置20道数学题但又非常粗暴凶狠的中年王老师”,“让学生患有‘恐高症’的高老师”到“慈悲的赖老师”“以成绩高低区别对待学生的物理老师”等等,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教师的德行,对于学生的人格影响又是何等重要;

从“冒着生命危险来打我的妈妈”到“有恩必报的妈妈”再到“视孩子为学习机器的教师妈妈”,从“如匠人一样精心哺育孩子的父母”到“教不得法的高知父母”再到“专注孩子品性的父母”“期望孩子只考第二的爸爸”等等,我们看到了一个成熟父母,作为孩子成长路上永远的保护伞,是多么的关键;

从“同是天涯沦落人”到“生命的重要舍友”,则又让我们看到了难能可贵的伙伴学习和互惠学习的感人场景……

一个故事牵连着一个生命。在儿童生命成长的历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父母的一举一动,对于儿童生命成长的影响都具有不确定性。不要以为他们只是小孩子只是学生,其实他们什么都懂,什么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而且这些记忆会深深地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与故事一样真挚感人的是,赵希斌博士睿智的案例分析。涵盖六个教育主题的39篇案例分析,犹如39节课一样,循循善诱,娓娓而谈,细腻深刻地揭示了故事背后的心理成因,挖掘阐述蕴涵在各种复杂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教学理论,令读者既有心潮澎湃的奋发之想,又有暗自警醒的反省之念。

“一个艺术教学的例子,两个数学教学的例子,从中我们看到,现象和经验对教学来说是多么关键的因素”“不能使分数变成竖在教师和学生中的一道墙,更不能将分数当做换取名利的筹码”“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了第一个案例之后会和我一样感到后怕,如果这个学生后来没有换班主任,结果会怎样?”……这些带着深深情感的分析可谓丝丝入扣、入木三分,与生动的故事一起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透过全书,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饱含深情的教育学者令人敬仰的学术之功,更看到了一个专业教育工作者踏实认真的工作情怀。

教育本是一场修行,教室、讲台、课堂就是我们的“道场”。我们完全可以在可能的范围内,象书中那些优秀教师一样,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每个孩子应有的人文关怀,以智慧引导孩子走向美好未来。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责任编辑 鄢志勇)

猜你喜欢

案例孩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