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序列MR成像在PTB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015-11-01徐阿巧张盛箭何红琴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叶状腺瘤恶性

徐阿巧 张盛箭 何红琴

多序列MR成像在PTB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徐阿巧张盛箭何红琴

目的 探讨乳腺多序列MR成像及动态增强在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15例叶状肿瘤与52例纤维腺瘤MR表现,分析比较两组病例发病年龄、病灶大小、形态特征、平扫T1WI和T2WI信号、动态增强特征、DWI信号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表达。结果 叶状肿瘤患者的平均年龄略大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形状、内部信号是否均匀,是否存在囊变出血,动态增强检查中后期TIC类型在乳腺叶状肿瘤(PTB)与纤维腺瘤之间鉴别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叶状肿瘤ADC值低于正常乳腺组织或纤维腺瘤,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PTB和纤维腺瘤在MR表现上具有各自特征性表现,对年龄较大,结合短期内肿块迅速增大病史,肿块体积较大分叶状,内部信号不均匀(囊性、出血),ADC值低于纤维腺瘤,TIC曲线表现为平台型考虑PTB,动态增强能更好地鉴别PTB和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肿瘤 叶状肿瘤磁共振成像 纤维腺瘤 鉴别诊断

乳腺叶状肿瘤(PTB)发病率较低,约占乳腺肿瘤0.3%~1%,是一种少见的由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的肿瘤,普遍认为PTB是一组在界限上十分清楚、表现出双向化分化的肿瘤类型。纤维腺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局限性乳腺导管上皮与纤维组织增生构成,大部分纤维腺瘤被胶原纤维包绕和分隔,极少数存在癌变可能[1]。MRI自应用于临床乳腺疾病诊断以来,在乳腺癌诊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显示正常解剖和病变的能力优于X线摄影和超声,本文旨在探讨MR增强诊断PTB可行性及其在指导治疗方面的实际价值。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PTB患者15例,设为观察组,年龄13~55岁,平均40.2岁,均为单发;肿瘤大小范围1.5~21cm;病程 3个月至7年。对照组为同期经病理证实的纤维腺瘤患者52例,年龄19~49岁,平均年龄36.5岁。18例为多发;肿瘤大小0.5~10cm;病程 4个月至25年。上述两组患者均为女性。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菲力普1.5T超导磁共振型MR成像仪,16通道乳腺专用相控阵表面线圈,患者取俯卧位,双乳自然下垂于乳腺线圈洞穴内,平扫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SE),T1WI (TR 498ms,TE 10ms),T2WI脂肪抑制(TR 3400ms,TE 90ms,TI 112ms),层厚3mm,层间距0. 3 mm,矩阵448,激励次数(NEX)2;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应用双侧乳腺T1高分辨各向同性容积激发(THRIVE),参数:TR shortest,TE shortest,翻转角10,矩阵352,层厚1mm,视野(FOV)300 mm×300mm,NEX 1动态增强前先扫蒙片,然后经手背静脉以团注方式注入对比剂Gd-DTPA (Magnevist,Schering),剂量为0.2mmol/kg,流率2.0ml/s,即刻进行扫描,连续采集7个时相,每时相150幅图像。并传至医师诊断工作站,显示还包括多期扫描的MPR、MIP及减影图像,生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

1.3图像处理和分析 所有PTB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分析均依据2013年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第二版BI-DADS-MRI的标准,对乳腺病变进行描述,分析病变的大小,形态学:形状(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边缘(清晰、不规则、分叶)、内部强征(均匀、不均匀、环状强化、不强化或强化分隔)。在DWI图像分析中,定位DWI图像(b=800 s/mmz)中与病灶强化匹配区域,将感兴趣区域(ROI)置于与之对应ADC'图上,根据病变大小不同测量次数不同,取平均值为该病灶的ADC值,并测量同侧或对侧正常腺体ADC'值作为对照。对TIC进行分析,选取病灶强化最明显的实性部分,选择病灶强化实性部分设置ROI,7个piexl生成TIC,按照BI-RADS-MRI标准对注射造影剂后2min中后期强化来定义总体曲线类型,分为3类:I型:上升型。Ⅱ型:平台型。Ⅲ型:廓清型。

1.4组织病理学分析 所有病理样本均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分析。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叶状肿瘤病理结果 良性6例,交界性6例,恶性3例;肿瘤大小约1.5~21cm;其中11例有肿物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史;3例有既往乳腺纤维腺瘤手术史,另1例自述为良性肿块(具体病理类型不详);3例为第二次术后复发,1例为第三次术后复发,病程 3个月至7年,其中1例怀孕时发现肿瘤,病灶持续增大至哺乳期1.6年后累及整侧乳腺腺体。本组纤维腺瘤病理结果均为良性,肿瘤大小约0.5~10cm,18例为多发,3例为第二次术后复发。叶状肿瘤平均年龄40.2岁,纤维腺瘤平均年龄36.5岁,两者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

2.2PTB与纤维腺瘤多序列MR及动态增强对照 见表1。

表1 PTB与纤维腺瘤在MR平扫、动态增强中的表现对照(n)

3 讨论

由于PTB与纤维腺瘤在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特征上均具有类似之处,故鉴别两者比较困难。但与纤维腺瘤不同的是PTB患者会发生局部复发并可多次复发,且有远处转移的风险,而首次术式的选择与复发率、病死率密切相关,因此术前正确诊断至关重要,且随着对纤维腺瘤微创治疗的广泛开展,术前鉴别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PTB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肿瘤,根据肿瘤的细胞密度、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肿瘤边缘和有无出血坏死5个方面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3种类型[2]。无论良恶性,在术后均有可能复发和转移,因此在术前做出诊断,可帮助外科医生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以保证足够的切除范围,避免多次手术,PT复发时35%进展为交界性、8%进展为恶性[3]。本资料中PTB平均年龄大于乳腺纤维瘤约3.7岁,与文献报导叶状肿瘤发病年龄与乳腺纤维腺瘤相比要大15~20岁[4],数据明显小,可能与患者手术时间与发病时间不一致有关,考虑样本较小导致偏差。叶状肿瘤初始生长较缓慢,常有近期明显增大史,直径多>5cm; 纤维腺瘤生长一般较缓慢,体积较小,直径多在1~3cm,较少>5cm。本组病例中肿瘤直径>5cm的叶状肿瘤占70.59% (10/15),纤维腺瘤仅占20.65%(1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肿瘤较小时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在MRI表现上存在较多相似之处,多表现为边缘光整的肿块,呈圆或卵圆形,信号均匀,肿瘤较大时表现为分叶状、多结节融合的肿块,为叶状肿瘤较特征性表现。Fox-crolt等[5]认为病灶内较大范围的囊性坏死对恶性PTB有提示作用,本次结果3例恶性PTB验证此观点。两组病灶对照中叶状肿瘤平扫低信号分隔为53.3%、增强低信号分隔66.6%,纤维腺瘤平扫低信号分隔67.3%、增强低信号分隔80.7%,在两组病例中作者认为肿瘤内低信号分隔征被认为是PTS、乳腺纤维腺瘤的共同典型MRI特征之一。本文总结纤维腺瘤表现为早期强化程度通常较低,之后持续强化、晚期达峰值,依据增强中后期曲线走向,TIC曲线呈上升型多见(44/52),而叶状肿瘤Ⅱ型曲线居多(7/15),但是病灶TIC呈流出型并不能绝对判定其为恶性的绝对标准,本资料中1例纤维病例TIC呈流出型的病灶,病理结果为良性。一般认为ADC值低者见于恶性及交界性PTB,此次数据分析叶状肿瘤低于对照组纤维腺瘤(ADC)值,可做鉴别诊断依据之一。

两组数据对照表明,MRI动态增强在PTB和乳腺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特征性表现,临床表现虽与纤维腺瘤相似,但对年龄较大、肿块>5cm、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匀、有囊变出血、DWI值低于正常乳腺参考值、增强后明显强化,强化曲线呈平台型为主,应考虑PTB。

1Swetha N, Geetha Ch, Prayaga AK. Role of cytology in fibroade-noma with clinging carcinoma.J Cytol,2013,30(1):78~80.

2朱浩风,张立秋,周海.乳腺叶状肿瘤的钥靶X线、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8(1):5~8.

3Tan PH,Thike AA,Tan WJ,et al.Predicting clinical behaviour of breast phyllodes tumours: a nomogram based on histological criteria and surgical margins.J Clin Pathol,2012,65(1):69~76.

4孙健,孙伟,张景丽.乳腺叶状肿瘤的X线影像分析.影像与介入,2008,8(26):103.

5Foxcrolt LM,Evans EB,Porter AJ.Difficulties in the pre-operafive diagnosis of phyllodes tumours of the breast, A study of 84cases. Breast,2007,16(1):27~37.

312030 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徐阿巧 何红琴)

200032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盛箭)

猜你喜欢

叶状腺瘤恶性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鉴别诊断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
CD34、CD10、CD117在乳腺叶状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