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肝癌患者超声表现与中医分型的关系

2015-11-01盛燕红寿炎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门静脉血瘀分型

盛燕红 寿炎明

原发性肝癌患者超声表现与中医分型的关系

盛燕红寿炎明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超声表现与中医分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原发性肝癌患者104例,按照中医分型将其分为气滞血瘀型、脾虚湿困型、湿热聚毒型、肝肾阴虚型,比较不同中医分型之间超声表现情况。结果 气滞血瘀型患者超声表现分型主要为块状型(65.63%)、脾虚湿困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小癌型(78.57%)、湿热聚毒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弥漫型(52.00%)、肝肾阴虚型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节型(63.16%),各中医分型患者超声表现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分型患者之间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Vmax、PI、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分型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门静脉主干内径(D)、每分钟血流量(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血流速度(TAM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具有不同的超声表现,且在肝脏血流动力学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别,临床上可将超声诊断技术与中医辨证相结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原发性肝癌 超声 中医分型

原发性肝癌是由于多种外部因素、内部因素长期作用而导致机体正常肝脏组织癌变的结果[1]。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对于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临床应用价值已受到广泛肯定。本文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超声表现与中医分型的关系,对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辨证分型以及现代医学客观的检测结果之间进行系统的分析,以进一步了解超声检测结果与中医分型之间的内在关系,以揭示中医分型的规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4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经诊断符合原发性肝癌的相关诊断标准[2]。其中男69例,女35例;年龄34~74岁,平均年龄(57.28±10.26)岁。原发性肝癌中医分型标准按照2006年《现代中医肿瘤学》中相关标准[3],将其分为4型,气滞血瘀型、脾虚湿困型、湿热聚毒型、肝肾阴虚型。其中气滞血瘀型患者32例,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55.83±11.25)岁。脾虚湿困型患者28例,男20例,女8例;平均年龄(58.47±10.94)岁。湿热聚毒型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56.32±8.41)岁。肝肾阴虚型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54.48±6.75)岁。各型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 检测由同一名医师进行,患者在检测前禁食10h,采用PHILIPS公司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检测时探头频率为1.0~5.0MHz。患者采取左侧卧位或者平卧位,选择不同的肝脏断面进行广泛扫面。首选使用二维超声观察患者的腹腔情况以及肝内病变情况,具体内容包括肿瘤的大小、形态,肝脏的形态以及腹腔内有无积液,静脉内是否有癌栓等;然后再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模式,对患者肿瘤内部的血流信号以及肿瘤周围的血流信号进行观察,并测量血管的直径以及血流的频谱。取样测量的部位选择患者肝门部门静脉主干以及肝固有动脉起始处。在测量开始前叮嘱患者呼气之后屏住呼吸。

1.3观察指标 测量并记录肝固有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以及门静脉主干内径(D)、平均血流速度(TAMX)、每分钟血流量(Q)。每个监测指标应重复测量>3次并取其平均值。

1.4超声表现分型标准 分型标准参照全国肝癌病理协作组所拟定的相关分类法:(1)块状型: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类似圆形的实质性肿块,肿块边界清晰,肿块直径5~10cm或>10cm(巨块型),其中以高回声较为多见,周边可见宽窄不一的低回声晕环,肿块具有完整的包膜,与肝实质组织分界清楚。(2)小癌型:表现为孤立的或2个直径之和<3cm的类似圆形的低回声结节,且边界清晰。(3)弥漫型:肝脏表现出弥漫性肿大,外部包膜呈现波浪状,内部主要以高回声为主的小结节弥漫分布于整个肝脏。(4)结节型: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直径<5cm的类似圆形的肿块,也可融合成团状,主要以高回声较为多见,且有声晕。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中医分型患者超声表现分型的关系 见表1。

表1 不同中医分型患者超声表现分型的关系 [n(%)]

2.2不同中医分型患者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见表2。

表2 不同中医分型患者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x±s)

2.3不同中医分型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见表3。

表3 不同中医分型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x±s)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属于中医的“肝癖”、“肝积”、“癥瘕”等范畴当中,中医认为肝癌发生的原因主要为饮食不节、外邪入侵以及劳累抑郁,从而导致机体的正常气机受到阻碍,使肝脏失于疏泄,湿毒邪气长期积聚体内所导致。目前,中医辨证对于原发性肝癌的分型一般认为具有气滞血瘀、脾虚湿困、湿热聚毒以及肝肾阴虚4种分型。然而中医辨证分型需要依赖临床医师的经验并且易受到诊断医师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分析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超声表现之间的内在关系,从中医宏观方面以及超声微观方面来分析,以期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更为精确的参考依据。

原发性肝癌在其生长的过程中肿块内部回声具有多变的倾向,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大,其内部回声由低回声转变为等回声,之后转变为高回声,最后转变为混合回声。本文结果显示,气滞血瘀型患者超声表现分型主要为块状型(65.63%)、脾虚湿困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小癌型(78.57%)、湿热聚毒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弥漫型(52.00%)、肝肾阴虚型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节型(63.16%),各中医分型患者超声表现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气滞血瘀型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且超声观察可见其多为直径>5cm的块状型,主要以高回声较为多见,且有声晕;而肝肾阴虚型患者一般多为中、晚肝癌患者,经观察肿块主要以结节型为主,以高回声多见,且可融合成团,有声晕。

有学者认为,由于原发性肝癌一般是由于肝硬化发展而来,因此随着结节恶性程度的增加,动脉血供增加,而门静脉血供减少,因此通过肿瘤的大体血供类型能够反映出其肿瘤的恶性程度[4,5]。对各中医分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中医分型患者之间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Vmax、PI、R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分型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D、Q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AMX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动脉血供显示,血供增加最为明显的为湿热聚毒型患者,且多为弥漫型,属于肝癌末期的表现。

综上所述,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而言,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具有不同的超声表现,且在肝脏血流动力学上具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临床上可将超声诊断技术与中医辨证相结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1杨素芳,邱颂平,刘清华,等.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的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10):1352~1355.

2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6):324.

3杨金坤.现代中医肿瘤学.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4.312~325.

4林振湖,林礼务,杨嘉嘉,等.肝硬化背景下肝癌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不同的原因分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7(4):339~342.

5Akcam M,Boyaci A,Pirgon O,et al.Importance of the liver ultrasound scores in pubertal obese children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Clinical imaging,2013,37(3):504~508.

312030 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门静脉血瘀分型
话说血瘀证
基于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中医血瘀证研究概述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
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DSA 表现及介入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