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调查

2015-11-01李娟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患病率盆底功能障碍

李娟

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调查

李娟

目的 调查分析老年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妇产科门诊就诊的老年女性(>55岁)300例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并统计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调查的老年女性PFD患病率为48.60%(243例)。患病率总趋势随患者年龄增加而上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慢性咳嗽、长期便秘、阴道分娩史、子宫切除史和长期重体力活动与盆底功能障碍有关。结论 年龄、慢性咳嗽、长期便秘、阴道分娩史、子宫切除史和长期重体力活动是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盆底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老年女性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等疾病,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疾病。根据美国的研究,其患病率为2%~46%,是威胁女性健康的5种最常见慢性病之一[1]。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对PFD的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妇科研究的热点之一。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妇科就诊及住院的老年女性(>55岁)中300例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入选标准:认知能力正常,无精神性疾病;无脊髓损伤及肿瘤;无脊髓结核;无脑血管意外;入选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问卷调查:问卷问题包括观察对象的社会人口学情况、健康情况、既往病史以及是否有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不适情况,问卷参考美国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2],本实验调查员是经过统一培训的妇产科女医师,调查采用面对面调查形式,由调查员填写问卷。(2)体格检查:在问卷调查完成后,记录身高体重,计算BMI指数并记录。由妇科≥主治医师人员进行压力性尿失禁(SUI)检查,先进行指压实验,如果诱发阳性,则进行膀胱颈抬高试验和棉棍倾斜实验,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问卷。POP检查按照POP-Q量化分期系统评价并填入问卷。

1.3诊断标准 盆腔器官脱垂:诊断标准采用国际POP-Q量化分期系统。SUI:诊断标准采用国际尿控协会1990年的诊断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确定POP和SUI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问卷回收率100%(300份),有效问卷率98.00%(294份)。调查对象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63.3±5.4)岁,其中55~60岁89例(A组),61~65岁77例(B组),66~70岁61例(C组),>71岁67例(D组)。

2.2基本流行病学特征 调查对象中PFD的患病率为43.20%(127例),其中POP患病率为19.05%(56例),SUI患病率为24.15%(71例)。患病率年龄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各年龄组的PFD、POP、SUI患病率[n(%)]

表2 可能的危险因素与POP、SUI患病率的关系

2.3POP、SUI危险因素分析 将问卷中涉及的SUI和POP的15个相关因素分别进行χ2检验,结果见表2。POP的15个相关因素中有11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是:阴道分娩史、会阴裂伤史、子宫切除史、产次、慢性咳嗽、长期便秘、吸烟、饮酒、长期体力劳动史、长期站立史、BMI指数;其余4个因素:人工流产史、高血压、糖尿病、阴道外伤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I的15个相关因素中有10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是阴道分娩史、会阴裂伤史、子宫切除史、产次、慢性咳嗽、长期便秘、高血压、长期体力劳动史、长期站立史和阴道外伤史;其余5个因素:人工流产史、糖尿病、吸烟、饮酒和BM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POP和SUI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阴道分娩史、会阴裂伤史、子宫切除史、产次、慢性咳嗽、长期便秘、长期体力劳动史是POP和SUI患病的共同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POP和SUI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PFD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等疾病,虽然不具有致死性,但是在社交、心理和生活等方面严重影响着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据报道,在美国女性每年花费在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上的治疗费用约为134亿美元。在我国,随着居民医疗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对于PFD的治疗需求也不断增加。对于盆底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的研究能够帮助医生进行疾病防治,也有助于老年女性进行自我保健,预防疾病。

目前PFD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仍不明确,存在多种学说,如盆底整体理论、吊床理论、阴部神经损伤学说和盆底胶原组织异常等[3]。通常认为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妊娠及分娩、妇科手术史、慢性疾病、肥胖、生活习惯等因素,一个或多个因素可同时存在。(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的尿道括约肌厚度和功能会明显下降,胶原合成也会逐步减少[4],同时女性的绝经和激素变化也与年龄密切相关,雌激素作为保持盆底的组织结构、胶原含量、血供及神经再生的重要物质之一,也随着年龄的增加激素水平逐渐降低[5]。根据挪威epncont大样本社区调查的结果,随着年龄增加,PFD患病率整体处于上升期,在55~60岁左右达到高峰,之后保持稳定,在70岁之后再次缓慢上升[6]。和本资料结果趋势基本符合。(2)妊娠和分娩:妊娠期随子宫增大和体重增加,会导致盆腔承受压力增加、改变骨盆的倾斜度[7]。而阴道分娩时的产道扩张可能导致骨盆不稳定、产道损伤,以及后续的盆底肌肉、筋膜损伤,阴部神经损伤,膀胱和尿道解剖位置改变等,孕产次数越多这种改变就会越明显[8,9]。本资料结果亦显示阴道分娩史、会阴裂伤史是POP和SUI患病的共同危险因素。(3)慢性疾病与生活习惯:慢性咳嗽、长期便秘、重体力劳动和长期站立会导致腹压长期升高,盆腔器官向下移位,不能有效关闭尿道等情况,导致PFD的发生[10]。同时高血压和慢性咳嗽的某些治疗药物本身可能加重PFD的症状,如利尿剂会抑制肾脏的重吸收功能,增加产生的尿液量,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会抑制膀胱颈部关闭等[11]。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以引起膀胱的不稳定收缩,还会干扰胶原合成,吸烟本身也是慢性咳嗽的病因[12]。因此高血压和吸烟是SUI的危险因素,但是与POP无关。

综上所述,本实验调查数据得出SUI和POP的危险因素,以及PFD的危险因素。可以针对这些因素筛选出高危人群,指导女性改善生活习惯、治疗高血压、咳嗽、便秘等慢性疾病,加强盆底功能训练,如盆底康复操、缩肛运动、盆底治疗仪刺激等[13]以预防PFD的发生。

1Daneshgari F, Hijaz A, Mahajan S, et al.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model of care for female pelvic medicine and surgery. Urology,2014,83(5):965~978.

2Kepenekci I,Eskinkilic B,Kins F,et al. Prevalence of pelvic floor disorders in the female population and the impact of age, mode of delivery and parity.Dis Colon Rectum,2011,54(1):85~94.

3刘艳,李瑞满,郭遂群,等.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广东医学,2011,32(24):3194~3196.

4陈鑫.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14,20(8):1435~1437.

5杨琦,彭传刚,韩丽英,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 (11):2143~2145.

6De Ridder D, Roumeguere T, Kaufman L, et al. 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s,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associated bother in women aged 40 and above, a Belgi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Int J Clin Pract,2013, 67(3):198~204.

7曲坚,张晓薇.妊娠及分娩对盆底功能影响的探讨.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4): 304~306.

8林丽莎,黄吴健,宋岩峰,等.分娩方式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9):785~788.

9林东红,邱柳华,李艳虹,等.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时会阴侧切和会阴自然裂伤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广东医学,2013,34(5):738~740.

10单淑芝,石彬.张力完整性结构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 20(7):579~582.

11马二玲.压力性尿失禁基础领域病因学研究.河北医药,2011,33(21):3302~3304.

12田丽.压力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 24(1):82~86.

13陈燕辉,杨卫萍,邓敏端,等.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广东医学,2012,33(6):757~759.

310006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

猜你喜欢

患病率盆底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对读者来信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