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丽萍和她的王国

2015-10-31黄佟佟

37°女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陈玲杨丽萍云南

●黄佟佟

杨丽萍和她的王国

●黄佟佟

神祇

七彩云南,一个普通的下午,红衣黑裤深绿围巾七彩头箍的杨丽萍带着她的助理,走进了云南艺术剧院3楼排练厅。原先懒懒散散、各跳各的年轻演员们在一瞬间莫名地紧张起来。57岁的杨丽萍腰干笔直地穿过人群,她的眼光凌厉如刀,那一瞬间女王气场十足。

她一眼扫到杂乱的茶台,“怎么搞得这么乱七八糟。”她用云南话说道,空气立时有点凝固。立刻有人过来,把台子上的东西挪走。桌子空了出来,助理将台面抹干净,放上一个小火炉,煮上一大玻璃缸红茶。一番喧嚣之后,杨丽萍盘腿坐在桌子后面,面如沉水,环视了一下周围,示意可以开始了。排练场的空气才重新流动起来。

接下来的4个小时,她都沉浸在排练中,年轻演员一遍又一遍地在她面前跳。“要出力”“动作不要碎”是她说得最多的两句话,有时她还会亲自上台给女演员示范一下动作。相对而言,她不太纠正男演员的动作,只是让他们一遍又遍地重做,直到她满意为止。

工作中的杨丽萍几乎不笑,偶尔烦躁时会将头上的道姑髻解开放下又盘上,她的头发依旧又浓又密,皮肤紧致细腻。外形对她来说,一点也不能马虎。她手上常拿的一根筷子大小的原色竹棍,其实是簪头发的簪子,好像是随手削的,一头尖,一头方,还能看出刀痕。一切繁盛过头或者简陋过头的装饰,唯有杨丽萍能Hold得住。无论是绣花鞋也好,宝蓝厚底绒线鞋也好,她穿上时都有一种脚踏七彩祥云般的安详自在与理直气壮。

不说话时,她单腿盘坐,面无表情地注视着眼前一拨一拨向她涌动的人,样子宛若神祇。手里一杯红酒,偶尔低头啜上一大口。据说一天排练下来,她可以喝上一整瓶。

传奇

对于这位30岁已名满天下的中国舞蹈家而言,这也许是她众多排练中最平常的一天。通常她要在这间简陋的排练厅里呆上5~10个小时,有时待到晚7点,有时到晚上12点,没个准。

很难想象这个连定妆照都要一张张看过的领导者,是一个市值达八九亿股份公司的董事长。“挣钱这事太简单太容易了。把你的艺术搞好,你的股票就会好,这不是很容易的事吗?”她淡淡地说。很显然,在号称“新三板演艺第一股”的“云南文化”里,杨丽萍是最亮眼的金字招牌。以至于在风险提示上,简报也不得不注明该公司“对于杨丽萍个人过于依赖”。

杨丽萍的世界仿佛一直都对她过于依赖,因为她实在太过出名。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有名的传奇女性中,大多数都半路跌倒过,只有她,一个人稳稳地走到了现在,不声不响制造了一个属于她的王国。她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开舞蹈晚会的舞蹈家,也是中国第一个把个人品牌的公司成功上市的女性。

所有报道都把她的人生转折点定义在1986年。那时的她,已在中央民族歌舞团待了五六年,黯然度过一个舞蹈演员的黄金年华。年届28岁的她,毅然卖掉自己的手表,攒了1700块钱录制了一只孔雀独舞的录像带,以个人名义参加全国舞蹈比赛,最后得了一等奖,这让她成为当年舞蹈界公认的奇迹。

当年最大的造星舞台“春晚”,不失时机地把聚光灯打到了她身上。1988年春晚,她还是零点前的一场群舞中的一员,到了1989年,她已是绝对女主角。随着连续下来的几次春晚,她成了中国最有名的舞者。

名出得虽然大,但杨丽萍很少出现在舞蹈以外的区域,也没有退出过人们的视野。这么多年一直矗立不倒的原因,她归之为一句简单的话:“把艺术搞好了,你就乘风破浪。”

早些年,《雀之灵》《两棵树》是她的招牌,一般艺术工作者靠着这些完全可以颐养天年,她却折腾个不停。自编自导拍电影,在国外一个著名电影节拿了大奖;42岁,跑回云南打造了《云南映象》。杨丽萍最不喜欢痛说革命家史,但是卖掉房子放下身段,2003年首映时正好撞上非典,台下只有一个观众的故事可算是街知巷闻。

但所有的折腾都是对的。现在,公司的股票简报上,这出剧已然是利润的主要来源,是整个云南最受欢迎的歌舞剧,几乎每个到昆明旅游的人都要慕名而至。

不歇

巨大的名气带来巨大的财富,甚至会让每一个靠近她的人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最简单的是,每一个能接近杨丽萍的摄影师都因此大红。无论是早期拍她把腿压在冰箱上练功的郑鸣,还是后来几乎成为杨丽萍专职摄影师的肖全,成名作全出自与她的合作。

杨丽萍具有天生的视觉感受。对于光、颜色、影像,她有着极为明确的感知。“杨老师的眼睛很毒,有些地方我走过一万遍了,但她看一眼就会说这里可以拍。”她的粉丝以及友人陈玲这么说。2015年,摄影爱好者陈玲因为替杨丽萍在家中花园拍下的两组照片而热遍网络江湖。微博一上传,立刻上了新浪腾讯头条,两万多条评论,连续两天的热议榜。陈玲说:“杨老师,你火了。”杨丽萍立刻睿智回答:“不是我火了,是你火了。”

一个又一个的演出,一出又一出的舞剧,自己编、自己想,和最好的艺术家合作,然后事必恭亲、拼尽全力。只要跟她合作过的人,都知道杨丽萍对于演出的一切事宜都要管,样样都很挑剔。“平时吃什么她都无所谓,你让她吃咸菜也行。用不用名牌,坐不坐头等舱,住几星宾馆,她对这些真没要求。但是她对关于演出的所有事情,都非常有要求。”

央视的编导记得她的执拗,2012年春晚的《孔雀》,她派两个演员在台上跳,她在下面看灯光和音效,细致到要求大屏幕上孔雀开屏时要有“颤抖”感。她的助理称她为“杨铁人”,最忙的时候,第一天凌晨四五点钟回到家,第二天8点又出发,她还照样精神熠熠,两个助理轮班都熬不过她。

不停地耕作,仿佛是杨丽萍的宿命。她是家中老大,下面有3个弟妹。个子还没有锄头高时,已经要背着妹妹到处走。从13岁到28岁,这个漂亮倔强的小姑娘,从西双版纳到北京,见尽人间悲欢,当然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的人可能走马观花,我是看一眼就刻骨铭心,过去的事情不能忘记。”

2012年,她用一出舞剧《孔雀》结束表演生涯,那部剧讲述的是惊天动地的一场痴恋。而她退居幕后导的第一出戏,却是“借助2000多年前的人物和故事,诠释人性深处的欲望与恐惧”的《十面埋伏》。这部剧里最让人感叹的是她和艺术家刘北立合作,舞台上悬了一万把剪刀,整台演出都不见刀枪,但隐隐杀机四伏。演到最后,万把剪刀从空中砰然落地,堆成坟茔,意味深长。

“艺术作品不是表达美就是表达悲剧,不是表达悲剧就是表达喜剧。我这个作品正好选了这样一个角度,它不是表现唯美的东西。”也是,唯美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能改变?人生的事,谁说得清呢?

此去经年,未知福祸,她低下头,念出了诗人顾城的那句名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摘自《南都周刊》2015年18期)

猜你喜欢

陈玲杨丽萍云南
手语学习,只为更懂你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幼儿园搭建游戏的实施策略探究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陈玲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杨丽萍的“舞”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