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纵向关系市场中贸易利益的分配:下游企业市场势力的作用

2015-10-30周霄雪李坤望

现代管理科学 2015年9期

周霄雪 李坤望

摘要:文章考察了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纵向关系市场中,下游企业市场势力对市场绩效及贸易自由化福利效果的影响。理论模型分析表明:(1)下游零售企业的市场势力会对贸易利益的分配产生影响;(2)下游零售企业市场势力对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福利改善造成了扭曲;(3)在线性模型中,发达国家进口商品关税的降低使下游零售企业受益的同时是以牺牲发展中国家出口企业与发达国家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的。

关键词:纵向关系市场;贸易自由化;下游企业市场势力;福利效果

一、 引言及文献综述

我国的商品出口企业,特别是消费品出口企业处于一个高度竞争的上游市场中。李季芳、施炳展(2010)的研究指出,中国出口企业竞争强度在2002年以后(加入WTO以后)呈现激增态势,出口行业的竞争度普遍偏高。同时,我国出口企业还面对来自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在服装、鞋帽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中,越南、印度、印尼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量呈现强劲的增长趋势。另一方面,我国商品出口企业还面对一个高度集中的下游市场,对跨国连锁集团的供应已经成为“中国制造”进入全球市场的主要渠道。在过去40年中,发达国家零售行业的集中度显著提高并且零售店的总数减少(Dobson & Waterson,1999;Clarke,2000;Dobson et al.,2001)。Jarmin等人(2005)的研究发现,1967年大型零售企业占美国零售业总销售额的18.6%,而这一比率在1997年达到了36.9%,并且零售店的面积是40年前的的两倍。在这种上游高度竞争,下游高度集中的纵向关系市场中,下游零售企业往往具有很强的市场势力,其可能既对本国消费者具有卖方势力,又对出口国生产企业具有买方势力。在这种情况下,贸易自由化的福利效果如何?贸易利益是如何分配的?下游企业的市场势力是否损害了上游生产企业的利益?本文试图通过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

在纵向关系市场中研究国际贸易及其福利效果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已有的研究指出,当考虑到纵向关系市场时,传统贸易理论中所得到的一些结论可能不再成立。Raff和Schmitt(2009)的研究指出,在制造商与零售商的纵向关系市场中,当零售商具有买方势力的时候,贸易的自由化可能导致较高的零售价格并使福利恶化。Eckel(2009)讨论了国际贸易如何影响地方零售市场结构,以及零售业结构调整是否会改变国际贸易的福利效果。当本地消费者对多样性的偏好较低时,国际贸易并不能增加消费者可选择的商品种类:虽然在全球市场中,制造商的数量增加了,但这时本地零售商会发现,增加其销售的零售商品种类并不会带来额外利润。而当本地的零售市场相对于制造部门来说竞争性更低时,国际贸易也不能使消费者价格降低,因为零售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会导致零售加成增加。Raff和Schmitt(2012)研究指出尽管零售业的技术进步很好的解释了零售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但是劳动力从制造部门向零售部门的流动,零售商品种类的增加以及零售市场中通道费(Slotting Allowances)的产生都是与产品市场的全球一体化相一致的。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商品的纵向关系市场模型,试图解决两个问题:(1)下游零售企业的市场势力对贸易利益的分配,即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企业生产者剩余,发达国家消费者剩余以及零售企业利润的影响;(2)下游零售企业市场势力对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福利改善的影响,零售企业的市场势力是促进还是抑制了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福利改善。

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文有以下几点创新:(1)本文综合考查了零售市场变化即零售企业市场势力的增强,特别是当零售企业具有双侧市场势力时,对贸易中各方利益的影响。(2)本文假设上游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下游市场为寡占市场,这一情形更为符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现实。研究结果表明,尽管零售企业市场势力的增强促进了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进口,但是商品进口量的增加要低于下游企业完全竞争时的增加量,并且下游零售企业市场势力对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福利改善造成了扭曲,贸易自由化使下游零售企业受益的同时是以牺牲发展中国家出口企业与发达国家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的。

本文余下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建立了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商品的纵向关系市场的基本模型;第三部分应用具体的线性模型,考察下游零售企业市场势力对市场绩效及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福利改善的影响;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结论。

二、 基本模型

假设有两个国家,发展中国家A和发达国家B。A国的制造部门M生产一种商品m,出口到B国,并通过B国的零售商R出售给B国的消费者。商品m的进口价格(批发价格)为Pm,每单位商品m的进口关税为T,零售价格为 Pr,B国本国没有商品m的供给。制造部门M是完全竞争的,零售部门R是寡占的。

假设B国消费者对商品m的反需求函数为:

Pr=D(Qr)(1)

发展中国家的制造商为价格接受者,其对商品m的反供给函数为

Pm=S(Qm)(2)

其中进口价格Pm为A国制造商M所接受的市场价格,Qm为制造商M的总出口量。由于B国本国没有商品m的供给,所以有Qr=Qm=Q。

假设B国一个代表性零售企业的进口量为qi,成本函数为

Cri=crqi+(Pm+T)qi(3)

其中cr为每单位商品的零售成本。B国一个代表性零售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πri=(D(Qr)-cr)qi-(S(Qm)+T)qi(4)

代表性零售企业选择进口量qi使其利润最大化,由一阶条件得到

Pr

1-=Pm

1++(cr+T)(5)

其中εr=-为商品m在B国市场中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εm=为商品m的供给价格弹性; θr=,θm=为市场势力参数,θr,θm∈[0,1]分别衡量了代表性零售企业在本国零售市场中的卖方寡占(Oligopoly)势力与其在商品m进口市场中对制造部门M的买方寡占(Oligopsony)势力。θr,θm=0对应完全竞争的零售市场,而θr=1代表了完全的卖方垄断,θm=1代表了完全的买方垄断。θr,θm∈(0,1)则衡量了卖方寡占与买方寡占垄断势力的大小,θr,θm的值越大,则零售市场越偏离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假设零售企业是对称的,即每个零售企业具有相同生产与服务水平,那么通过对代表性零售企业的加总,可以得出B国零售市场的总进口量Σqi与总利润Σπi。如果知道需求与供给函数的具体形式,则由(1)式的零售需求函数,(2)式的商品供给函数,以及均衡条件(5)式,可以求出均衡的零售价格Pr,均衡的批发价格Pm以及均衡数量Q。在第三部分我们将求解线性需求与供给函数情况下的均衡结果。

三、 线性模型

假设商品m的需求与供给函数分别为线性形式:

Qr=a-αPr(6)

Pm=b+βQm(7)

将零售市场完全竞争且没有关税的均衡价格与产量规范化为Qc=1,Prc=1,则对应的进口价格为Pmc=1-cr,由此可以得到线性模型中的各个参数满足α=εrc,β=,a=1+α,b=1-cr-β。其中εrc与εmc分别为完全竞争无关税均衡中的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与供给价格弹性。

当对每单位商品m征收进口关税T时,A国制造部门M的供给曲线变为:

Pm+T=b+βQm+T(8)

由(6)(7)(8)式,可以得到线性模型中的均衡价格与产量:

Q=,Pr=,Pm=b+βQ(9)

其中A=αβ(1+θm)+(1+θr)=(1+θm)+(1+θr)>1,A衡量了线性模型中零售商的买方与卖方寡占势力对福利造成的总扭曲,当θm或θr为正时,有Q1. 零售商存在双侧市场势力时的福利分析。在线性模型中,当下游企业存在双侧市场势力时,B国市场中的零售价格为

Pr==-(10)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零售商的买方势力(θm)或卖方势力(θr)的增强,零售价格是提高的

=>0(11)

此时,由市场需求与供给曲线确定的进口价格为

Pm=b+βQ=b+(12)

由(14)式可以得到,当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零售商市场势力的增强,均衡的批发价格是下降的

=-<0(13)

一方面,下游零售企业买方势力的增强会提高零售企业对商业制造部门的议价能力,零售企业可以进一步压低商品的进口价格,从而使得商品m的进口价格降低;另一方面,随着下游零售企业卖方势力的增强,零售企业可以提高在本国市场中对零售价格的加成,从而使得消费品的最终零售价格提高。

由于进口价格的降低与进口量的减少,可以预见随着下游零售企业市场势力的增强,发展中国家制造部门的生产者剩余是减少的。

=-<0(14)

随着零售企业市场势力的增强,发达国家消费者购买消费品的消费者剩余也是减少的

=-<0(15)

由于下游零售企业市场势力所造成的扭曲,均衡的零售价格提高,批发价格降低,且A国与B国之间的贸易量降低,所以发展中国家制造商的生产者剩余与发达国家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均降低。

但是,随着零售企业市场势力的增强,零售企业的利润是增加的

=

+cr+T-

>0(16)

虽然零售企业市场势力的增强使得消费品进口的数量降低,但同时零售企业的边际利润是增加的,且边际利润的增加要大于销量的减少,故零售企业的利润是随着其市场势力的增强而提高的。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命题:

命题1:下游零售企业的市场势力会对市场绩效产生影响,当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零售企业市场势力的增强:(1)均衡的进口价格下降,而均衡的零售价格提高;(2)发展中国家制造部门的生产者剩余与发达国家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均降低;(3)发达国家零售企业的零售利润提高。

2. 下游市场势力对贸易自由化福利效果的影响。贸易自由化会降低贸易的成本,从而降低商品m的价格,增加A,B两国的贸易量。但是,当下游企业具有市场势力的时候,贸易自由化的福利效果会大打折扣,贸易自由化并没有带来贸易量的大幅增长,出口企业利润的显著提高,以及消费者价格的明显降低。

当下游零售企业具有市场势力时,贸易自由化对商品零售价格的影响为

=>0,=-<0(17)

由于A>1,由(17)式可以发现贸易自由化带来的零售价格的降低并没有完全的传递给消费者,并且随着零售商市场势力的增强,贸易自由化带来的零售价格的下降程度是递减的。

下游零售企业具有市场势力时,贸易自由化对商品 进口量的影响为

=-<0,=-<0(18)

随着关税水平的降低,消费品的进口量是增加的,但是随着零售企业市场势力的增强,消费品进口量的增加是递减的。

下游零售企业具有市场势力时,贸易自由化对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的影响分别为

=-<0,=-<0(19)

=-<0,=

-<0(20)

贸易自由化,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制造部门的生产者剩余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剩余,但是随着零售企业市场势力的增强由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是递减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命题:

命题2:下游零售企业的市场势力对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福利改善造成了扭曲:(1)进口商品零售价格的下降并没有完全传递给消费者,且随着零售企业市场势力的增强,消费者价格的降低是递减的;(2)商品m进口量的增加低于下游市场完全竞争时的增加量;(3)尽管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者剩余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剩余得到了改善,但改善水平均低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改善水平,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福利改善非常有限。

四、 结论

本文构建了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最终产品的纵向关系市场模型,考察了下游企业市场势力对市场绩效及贸易自由化福利效果的影响。分析发现:(1)下游零售企业的市场势力会对市场绩效产生影响;(2)下游零售企业市场势力对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福利改善造成了扭曲;(3)在线性模型中,发达国家进口商品关税的降低使下游零售企业受益的同时是以牺牲发展中国家国家出口企业与发达国家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的。本文的研究结论说明,由于我国出口企业处于一个高度竞争的上游市场中,又同时面对一个高度集中的发达国家零售市场,尽管贸易自由化促进了我国向发达国家的商品出口,但是具有强大市场势力的发达国家零售企业攫取了大部分的贸易利益,而我国出口企业在出口过程中获得的收益较少。

参考文献:

[1] 李秀芳,施炳展.出口企业竞争强度是中国出口低价格的主要因素吗[J].世界经济研究,2012,(2).

[2] Broda, C.and D.E. Weinstein., Globalization and the Gains from Variety[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6,121(2): 541-585.

[3] Clarke, R., Buyer Power and Competition in European Food Retailing (Vol.10)[J].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2.

[4] Dobson, P., and M. Waterson.,Retailer Power: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J].Economic Policy,1999,14(28): 133-164.

[5] Jarmin, R.S., S.D.Klimek, and J.Miranda., Firm Entry and Exit in the US Retail Sector:1977-1997[J].US Census Bureau.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号:10JJD790016)。

作者简介:李坤望(1968-),男,汉族,安徽省淮南市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周霄雪(1986-),女,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产业组织理论。

收稿日期:201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