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2015-10-29陈章良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柬埔寨走出去规模化

陈章良

中国的农业为什么要“走出去”?我们都知道,我国农业粮食产量十余年来一直在增长,许多人没有感觉到我们国家粮食会有问题。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近几年国外的粮食大规模地进入中国,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来没有进口过这么多的粮食。2012年,在我国粮食产量超过一万一千亿斤的同时,我国进口了200多万吨水稻、300多万吨小麦、400多万吨玉米、400多万吨棉花和5800万吨大豆,总体进口了8025万吨粮食。到2013年,猪肉、牛肉的进口都在增加,还有超过一百万吨的奶粉,这还不算游客去国外旅游买回来的奶粉。到了去年中国进口的粮食达到一亿吨。

如果问其原因,首先很多人会说粮食不够吃。的确,我国现有耕地24.5万亩,却要养活超过13亿人口,耕地捉襟见肘。现在每年进口的粮食相当于外国人用7亿亩土地种出的粮食给中国人吃。第二,我们有粮食在仓库里却卖不动。原因是进口的粮食居然比中国生产的粮食还便宜。主要原因是国内农村劳动力匮乏,农村人口主要是老人、女人和小孩,劳动生产率很低,但是劳动力价格一直在提升。这样对一个国家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基于这一点,我认为我们的农业必须要“走出去”。中国有这么多资本雄厚的企业家,国家有足够的外汇储备,现在中国企业出去都是金融投资,可是我觉得我国在农业“走出去”方面是有很好的历史机遇,应该紧紧抓住。我做了一系列的调研。我去了柬埔寨,发现湄公河两岸土地平坦肥沃,适合规模化经营,产量很高。而且柬埔寨劳动力非常便宜。我当时在广西工作,抓住了这个机会,带领企业到柬埔寨建淀粉厂,效益很好,可以说是一笔很划算的投资。

此后我又做了一系列深入的调查研究。除了柬埔寨,我国农业最适合走出去的国家是俄罗斯。俄罗斯和黑龙江接壤,这条国境线上的土地非常肥沃,面积又非常大,可以说是沃野千里,非常适合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经营。第二个国家是巴西,土地成本很低,一亩地就是几十元人民币。第三个地方是非洲。非洲农业资源丰富,而且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到非洲发展农业,是一项友好事业,双方的合作关系会很融洽。

最后,说说农业“走出去”存在的困难和应该解决的问题,从政府的角度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

第一个问题是企业家愿意“走出去”,但是不了解目标国的国情、政策和风俗习惯等。比如我去柬埔寨,柬埔寨的官员说来我这里投资没问题,地买得越多越好,因为这些地都空在那里没人用。当中国企业开发的时候,发现中国农民不允许过去干活,因为柬埔寨要保证当地农民就业。在中国一个月付一次工资,在柬埔寨不行,必须一星期付一次工资。这就是国情的不同。俄罗斯、巴西、非洲等国家和地区都有一系列法律和政策的限制。所以我希望国家有关部门,特别是驻外使领馆能够给国内的企业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政策支持。

第二个问题是资金。国外农业都是规模化经营,土地面积很大,需要的人力物力成本很高。因此,我希望国内银行能出台优惠政策,为走出去的农业企业提供贷款、抵押担保等扶持措施。

第三个问题是保险。国外企业耕作土地,万一遇到自然灾害,有保险公司理赔,减少农业企业的损失。但是我国的保险公司特别是涉外农业保险业务还跟不上需求。

最后一个问题是缺乏相应的涉外农业人才储备。“走出去”对人才的要求更高,除了一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外,应掌握外语,了解国际规则、国际惯例,特别应熟悉投资目标国与经营项目有关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市场潜力、劳动力素质、风俗习惯等情况。

我相信,如果以上四个方面都能跟得上的话,中国会有大批企业和人才走出去做农业。

猜你喜欢

柬埔寨走出去规模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柬埔寨·贡布
柬埔寨鲜芒果出口猛增
柬埔寨:失落的天堂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柬埔寨筹组新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