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高校与区域协同创新的路径探析

2015-10-29纪照华郄海霞

高教探索 2015年10期
关键词:耶鲁大学协同创新

纪照华++郄海霞

摘要: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之间的关系从紧张、逐渐缓和到互动合作,实现了高校与区域协同创新,取得共赢。其协同创新主要基于以下路径:理查德·莱文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前瞻性的治校方略;政、校、企共同参与,合力推进协同创新的进程;发挥学校优势学科,开创支柱性产业;创立专门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协同创新提供物质基础等。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实现协同创新发展的经验对我国高校与区域最终走上协同创新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耶鲁大学;纽黑文市;协同创新;路径

美国是世界上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高校与区域的创新结合,不仅促进了高校自身走向世界前端,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出现了“硅谷”、“波士顿128号公路”、“研究三角园”等产学研创新基地,创新基地的成功离不开高校与区域的密切合作。虽然耶鲁大学和纽黑文市错过了那场引起“硅谷”和“波士顿128号公路”快速发展的技术革命,但是,经过耶鲁大学和纽黑文市的共同努力,两者已经走上了协同创新之路。本文以耶鲁大学和纽黑文市为例,对高校与城市实现协同创新的路径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高校与区域实现协同创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 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互动的历史与现状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坐落于康涅狄格洲纽黑文市,创立于1701年,是美国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也是美国历史上最早创办的三所大学之一,是常春藤联盟核心成员。耶鲁大学创办之际正值殖民时期,当时的殖民牧师为了保持欧洲教育的传统,倡导在纽黑文市建立大学,直到1701年,这所教会学校才成立。为了感谢威尔士商人Elihu Yale对学校的捐款,学校改名为耶鲁大学。[1]至此,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开始了互动的发展历程。

1.冲突阶段

纽黑文市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是耶鲁大学的所在地。历史上,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二者的矛盾最初源于“市民”与“学人”(town and gown)之间的冲突。由于大学与城市处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中,尤其是大学人口和城市人口构成方面的差异,致使耶鲁大学学生与纽黑文市居民之间的冲突不断。二战后,由于遭受产业投资的萎缩,公安、教育等就业机会的缩减,纽黑文市的经济状况日益糟糕,大量的失业人口得不到很好的安置,贫民窟的范围逐渐扩大,城市的治安环境受到威胁。[2]纽黑文市不容乐观的经济环境,加上耶鲁大学和纽黑文市双方还没有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导致双方冲突不断,关系一直比较紧张。

大学的发展离不开与当地城市之间的互动,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大学的支持。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比较紧张的关系很显然不利于双方的发展:种种不稳定因素导致耶鲁大学部分教职工士气低落,甚至一些优秀的师资和生源不愿来到耶鲁大学工作和学习,严重影响了耶鲁大学国际化的发展目标;同时,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的关系也影响到纽黑文市的正常发展,对其经济发展、企业生产、居民受教育水平带来消极影响。

2.缓和阶段

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这种紧张的关系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1993年,理查德·C·莱文校长担任校长之后,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改变双方这种紧张关系。1994年,为了更好地协调纽黑文市的经济、政治和社区关系,莱文校长建立了纽黑文市与康州事务办公室(Office of New Haven and State Affairs);同年,耶鲁还推出了“购房者计划”(Homebuyer Program),为在纽黑文市购买房屋的耶鲁雇员提供补助金,通过这种方式鼓励教师在纽黑文市尤其是中低收入地区购买房屋,从而稳定城市房价,减少房屋空置率。经过莱文校长的努力,耶鲁大学和纽黑文市虽然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矛盾,但双方都已经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合作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双方之间的关系逐渐得到缓和,这是二者协同创新、促进区域发展的前提。

·比较教育·美国高校与区域协同创新的路径探析

3.协同创新阶段

耶鲁大学和纽黑文市通过过往的历史意识到,想要取得发展,必须实现两者的共赢。“硅谷”、“波士顿128号公路”和“研究三角园”创新基地的出现,更加明确了实现高校与城市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性。要想实现知识的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的同步发展,走协同创新之路成为必然。耶鲁大学通过与纽黑文市政府密切合作,创新当地支柱性产业,吸引外来投资与企业,建立科研平台,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最终推动了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了协同创新,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总之,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的关系在经历了冲突、缓和与合作之后,最终走上了协同创新的道路,双方在莱文校长任期结束后继续保持这一维系了长达二十年的稳定关系。

二、 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实现协同创新的路径分析

(一)理查德·莱文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前瞻性的治校方略

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走上协同创新的发展道路离不开理查德·莱文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前瞻性的治校方略。莱文校长主政耶鲁22年(1993—2015年),对耶鲁大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改革领域涉及学校课程、学校办学条件、学校资金的筹措方式及耶鲁与纽黑文市之间关系的改善等多方面。尤其是对耶鲁与纽黑文市之间关系的改善这一举措,推动了耶鲁与纽黑文市实现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莱文校长认为:与城市的合作关系应该是大学的一个清楚的目标,并且人们要广泛地认识到这应该是校长的一项优先考虑的事项。

在莱文担任耶鲁校长之前,耶鲁与纽黑文市之间关系紧张。纽黑文市不容乐观的经济状况和不安定的社会环境,严重影响了耶鲁大学的发展。为促进耶鲁大学与所在城市的发展,莱文校长从四个领域进行改革:经济发展、改善与纽黑文市的邻里关系、增进纽黑文市的安全感、改善纽黑文市的市区形象。这四个领域同时也是纽黑文市民密切关注和呼吁的。

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紧张关系的改善需要时间去发展,莱文校长意识到这点后,为了增加纽黑文市政对自己的信任,他首先在学校建立了纽黑文市与康州事务办公室(Office of New Haven and State Affairs )。纽黑文市和康州事务办公室是耶鲁与纽黑文市之间沟通的枢纽,是加强纽黑文市与耶鲁大学联系的组织机构,用以处理纽黑文市政府、市民、企业等机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加强与纽黑文市、其他大学部门及社区的联系,进而促进纽黑文市经济的发展,社区的振兴。[3]此外,随着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学生涌进校园,大学校园自身难以满足学生对住宿的要求。[4]耶鲁大学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耶鲁将学生的住房压力逐渐转嫁给当地的社区,严重影响了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并且导致耶鲁与社区之间冲突不断,不利于双方合作的开展。耶鲁为了缓和与当地社区因为住房引起的紧张关系,同时为了振兴纽黑文市的经济,在莱文校长的带动下,1994年4月开始实施“购房者计划”(Yale Homebuyer Program)。购房计划适用于在耶鲁大学工作的任何员工,并为所有纽黑文市内购房的耶鲁雇员提供丰厚的补助金。补助金一共是30000美元,十年付清。其中包括第一年首付7500美元(首付2500美元,加上5000美元的红利),剩余的补助金以每年2500美元的方式资助,连续9年;如果所购房屋是温菲尔德(Dixwell)附近指定区域,还可以享受5000美元的特别奖励。耶鲁大学的购房计划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为城市做出贡献最明显又有效的一个项目。[5]到2011年,已经有超过1076名员工参加到这项计划中。[6]耶鲁通过“购房者计划”,不仅缓和了自身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住房冲突,促进了社区整体环境的和谐,同时也带动了纽黑文市房地产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政、校、企共同参与,合力推进协同创新的进程

通过耶鲁大学和纽黑文市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一所高校想要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学校,一所城市想要取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政府、学校与企业的紧密结合。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则是依靠当地政府、学校和企业的有力合作实现了协同创新。

政府在高校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政府制定的政策往往引导着高校的发展方向。联邦政府一般是通过立法和科研拨款、财政援助等方式来促进大学的发展;州政府则是在联邦政府立法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颁布一些政策法规、下放权力、资助等方式来发挥自己的作用。在耶鲁大学,联邦和州政府除了以上几种方式外,还通过会议决策、方针、计划的方式与耶鲁大学进行合作,进而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例如:2014年12月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召开了第二次峰会,专注于开发新的举措,以帮助更多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在第一次首脑会议上,耶鲁大学提出了若干承诺,努力帮助家庭条件差但成绩优异的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并对此提出了三个有针对性的措施,即通过招生人员和大使扩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将耶鲁大学作为此计划的试点,通过在线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对贫困学生进行帮助。[7]纽黑文市政府为了促进耶鲁大学发展,实施有针对性的法定税收减免、酌情赠款和提供奖学金等计划,进而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

企业的加入,为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为了能够更好地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耶鲁成立了合作研究办公室(Office of Cooperative and Research),鼓励大学与企业合作,加快新产品的开发。耶鲁大学通过一些科研项目与纽黑文市相关企业紧密联系。如耶鲁大学城市设计研讨会(YUDW)的总部设在建筑学院社区设计中心,公司自成立以来,与耶鲁大学共同致力于社区和纽黑文市的综合发展,提供相关项目,包括综合规划、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社区设施的规划、科研项目等,而这些项目的主要负责人由在读研究生、有时也包括本科生以及最近学校毕业生担任专职工作的职员、外部顾问等。[8]此外,耶鲁大学鼓励本校教授在纽黑文市开设高科技公司,并为其提供高技能人才,此举极大地改变了纽黑文市的产业环境和就业状况,增强了该市对外部投资的吸引力,促进纽黑文市企业类型的多样化,进而带动纽黑文市经济的发展,满足耶鲁大学学生对毕业岗位的需求。

(三)发挥学校优势学科,开创支柱性产业

“美国的大学同美国人民以及工商企业有着一种共生关系。大学被视为一种地区的、州的和全国的资源。”[9]耶鲁大学被公认为是全美乃至世界最好的私立大学之一,是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与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齐名。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技术资源,实现优势学科与当地支柱性产业无缝对接。如耶鲁大学在生物医学方面有着相当强的力量,学校发挥生物医学的巨大潜力,在纽黑文市内及周边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经过两年的努力,在纽黑文市地区已经新建立起25家生物技术公司,其中17家位于市区内,这些公司已经总共吸引了15亿美元的投资,雇佣了1300名员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贡献了突出力量。[10]

耶鲁大学的学科优势成为吸引企业和研究机构入驻的重要因素。如CaroGen公司是一家新兴的生物制药公司,利用耶鲁大学病理学教授约翰·罗斯研发的全新疫苗平台技术,正在开发针对乙肝病毒、丙型肝炎等病毒药物的候选疫苗组合。[11]MGS研究公司(MGS Research Inc)在耶鲁大学成立,其总部设在威斯康星州麦迪逊,是一家致力于开发三维辐射剂量的治疗和诊断放射学领域的商业化新产品服务公司,由马雷克·J·马力昂斯基(Marey J.Maryanski),约翰·C·戈尔(John C.Core)和罗伯特·舒尔茨(Robert J.Schulz)三人建立。[12]这些生物技术公司之所以选择在纽黑文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则是耶鲁大学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强大的生物医学科研水平,这些公司积极利用耶鲁大学生物医学技术,并且协同开展科研项目,积极推动耶鲁大学和纽黑文市的发展。

(四)创立专门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早在20世纪 OECD 就指出全球的经济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知识的生产、分享、转化及应用方面,这种能力将带来巨大经济效益。[13]耶鲁大学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与当地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成立了许多专门机构,负责校企协同创新相关事宜,如合作研究办公室(Office of Cooperative Research)、耶鲁大学创业学院(Yale Entrepreneurial Institute)、纽黑文市经济发展公司(Economic of New Haven Development)等。这些机构都是为了促进耶鲁大学和纽黑文市的共同发展而创建的,作为与企业的连接枢纽,寻求外部投资者和企业合作伙伴,是校企实现协同创新的平台和纽带。高校人才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必须与企业所需人才无缝对接,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这些专门机构起到很好的沟通纽带作用:为高校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提供转化为科技成果的实施平台;同时又可以传达当今企业发展动态,甚至发展瓶颈,进而指导高校的科研方向。

自1982年成立以来,合作研究办公室(OCR)成功完成的专利和发明成果显著,现在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OCR的主要使命是促进耶鲁大学实验室的研究转化为科技产品,并为区域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14]OCR的主要使命包括:挑选有兴趣把科研成果商业化的教师队伍,和教师一起确认可能转化为产品的发明,然后与企业界商谈耶鲁大学各类发明的许可使用问题;请管理学院的学生准备商业计划,吸引与耶鲁有着密切联系的风险投资企业来投资;筹措资金,并帮助寻找纽黑文市当地合适的房地产,帮助新公司发展壮大。[15]

耶鲁大学最典型的成功模式是设在乔治街300号的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中心,原为电话公司的50万平方英尺大楼,耶鲁投资3500万美元购置第一阶段临床研究设施,到2005年已有8家新的耶鲁生物科技公司入驻,为社会提供了500份工作。[16]此外,政府将占地80亩的破旧兵工厂转让给耶鲁,耶鲁投资5亿美元整修实验室,并兴建4座新楼作为大学科技园。到2005年,这座科技园已有23家公司入驻,雇佣了1000名员工。经过耶鲁大学和纽黑文市企业的共同努力,OCR已经从一个技术转让领域相对落后者发展成为全国的最佳典范。

(五)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协同创新提供物质基础

高校与区域实现协同创新,不仅需要人力、科技、资源的整合,雄厚的资金后盾也是其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资金来源也逐渐多样化。首先,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通过科研拨款、财政援助等方式支持高校的科研发展。此外,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入驻纽黑文市,政府实施有针对性的法定税收减免、酌情赠款和提供奖学金等计划。其次,耶鲁大学的募捐和基金投资也是协同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且这两种方式是耶鲁最为突出、最值得被称道的。耶鲁大学通过募捐不仅解决了自身的财政预算,更为耶鲁与纽黑文市协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莱文校长任期耶鲁发起两次大规模的筹款运动。第一次募捐目标是15亿美元,开始于1993年,完成于1997年,最终超额实现目标。[17]第二次开始于1997年,募捐目标为35亿美元。[18]两次大额筹款不仅用于教师和学生,而且还投资入驻本地的公司,兴建新生物技术公司,促进当地企业的创新发展。此外,耶鲁大学还成立了大学基金会,莱文校长从华尔街将著名投资大师大卫·斯文森挖来做本校的投资顾问。在斯文森的带领下,耶鲁大学的基金投资效益稳居全美高校榜首。[19]再者,大型企业和公司为高校提供的奖金和科研项目基金也是推动高校与区域协同创新的资金之一。纽黑文市当地的生物技术公司、MGS研究公司、艾琪尔顿制药公司等为耶鲁大学提供了各种奖助学金的支持。

三、 思考与启示

纽黑文市由原来的经济萧条、治安混乱,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这都离不开其与耶鲁大学协同创新的发展路径。由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的发展经验可知,协同创新是高校与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双方实现双赢的必经之路。当前,我国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尤其强调创新经济发展,完成高校与区域协同创新、双赢发展的目标。因此,借鉴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有利于我国尽快实现高校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最终目标。

(一)改变传统观念,树立协同创新理念

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之所以能够由最初的对抗关系走上协同创新的发展路径,关键在于双方明确的区域发展目标和角色定位。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把“共同发展”视为双方共同奋斗的目标,打破原来互相分割的状态。此外,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改变“以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树立“为他方发展”、“为他方服务”的理念,增进双方之间的合作。为了能够及时获取双方信息,促进交流,耶鲁大学为当地建立信息交流服务平台如合作办公室、耶鲁创业学院、纽黑文市与康州事务办公室等,完善信息交流渠道,保障信息渠道的畅通,实现政、校、企三方合力推进协同创新发展的进程。在我国,虽然也在提倡实现高校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但仅停留在表面层次。高校与区域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创新”,双方的发展仍然处于分割状态,仍以各自为发展中心,忽略“他方”的存在意义。因此,政府应该提倡高校建立与当地企业的联络枢纽,提高双方共同发展、为他方服务的意识。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实现校企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创新”,改变传统观念,允许并支持当地企业走进高校,进而推进协同创新的发展进程。

(二)打破高校与企业间的藩篱,实现两者无缝对接,坚持优势学科与支柱性产业紧密结合

纽黑文市企业的发展依赖于耶鲁大学的优势学科。耶鲁大学是当地企业发展所需人才的生产场所。耶鲁大学不仅将知识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且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耶鲁大学现有一个本科生院校(耶鲁学院)、一个文理研究生院,以及13个职业性研究生院,包括建筑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等,共有约11250名学生。[20]其中生物医学技术具有强大潜力,在全美位居前列;此外,耶鲁大学的医药制造、医疗护理、农业生物制造、癌细胞研究等领域拥有超前的技术水平,这些都是吸引企业入驻的重要因素,为高校与企业合作提供了空间。耶鲁大学积极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与当地企业合作,形成支柱性产业,实现了高校科研与企业发展无缝对接。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双方合作的领域非常有限,高校与企业之间存在众多不信任,当地企业的发展并没有与高校优势学科有机结合,处于不对接状态,导致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反过来影响高校的发展。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突出企业需要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深入挖掘学科优势,打破与企业间的藩篱,及时与当地支柱性企业对接,形成相关企业链,构建群体企业,推进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进程。

(三)创新高校研究平台,重视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是高校与区域实现协同创新的关键。为实现发明技术商业化,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建立了OCR、耶鲁大学创业学院、纽黑文市经济发展公司等专门机构,依靠这些机构,耶鲁大学与当地企业紧密合作,及时交换社会发展信息,并且借助OCR平台完成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双方协同创新的进程。如到2007年,围绕耶鲁大学的科研技术已经创立了超过三十家的公司,其中超过一半的公司坐落于纽黑文市,这些公司仅在一年内就为当地提供了一千多个高级技术工人的工作机会,并且发起了很多由公司和大学共同承担的联合研究项目。[21]OCR平台不仅使纽黑文市成为生物科学中心,同时也成为改变该市乃至整个所属地区现存公司发展整体布局的关键力量。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与当地企业之间缺少相互交流的平台,政府、高校与企业分属不同层次,缺少链接纽带,处于半封闭状态,不利于高校科研技术商业化,进而影响协同创新的步伐。因此,政府应积极发挥其总揽全局的作用,鼓励高校与企业创办科技成果转化公司,为双方搭建桥梁;高校与企业应积极构建信息交互机构、科技成果转换机构,真正打破高校与区域间交流互动的障碍,创新高校研究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协同创新。

(四)改变我国高校经费模式,拓展筹资渠道

高校与区域实现协同创新离不开资金的支撑。耶鲁与纽黑文市依靠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模式,获得足够发展资金,进而带动协同创新的进程。耶鲁除了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企业提供奖学金外,自己举办的募捐活动、成立基金会、投资等在实现协同创新进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耶鲁与纽黑文市发展经费筹集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应该适当改变我国高校单一的经费来源方式——财政支持。首先,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适当加大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支持高校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降低创新主体发展成本。其次,高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重视校友资金投入。此外,通过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吸引政府科研经费支持和当地企业入驻,积累协同发展资金。再次,企业应提高与高校协同创新的积极性,切实投入到协同创新发展路径中,通过自身创新发展,吸引外来企业,壮大发展规模,进而为协同创新主体提供必备资金,推进高校与区域协同创新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19]洪成文,伍宸.耶鲁大学的当代辉煌与查理·莱文校长办学思想研究[J].教育研究,2014(7):144,146.

[2][10]大学与城市——从纽黑文市谈起[C].复旦公共行政评论(第一辑):城市治理与公共权力,2005:224-232.

[3]Yale and New Haven[EB/OL].[2015-03-11].http://www.yale.edu/newhaven/index.html.

[4]郄海霞.美国高校与社区关系——冲突与合作[J].比较教育研究,2009(4):47.

[5]New Haven Homebuyer Program[EB/OL].[2015-03-12].http://www.yale.edu/hronline/hbuyer/hbuyworks.htm.

[6]New Haven Homebuyer Program[EB/OL].[2015-03-12].http://www.yale.edu/hronline/hbuyer/index.htm.

[7]YaleNews[EB/OL].[2015-03-11].http://news.yale.edu/2014/12/04/yale-expands-programs-ready-students-college-part-white-house-initiative.

[8]Office of New Haven and State Affairs[EB/OL].[2015-03-12].http://onhsa.yale.edu/community-outreach.

[9]葛守勤,周式中.美国州立大学与地方经济发展[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53.

[11][12]Office of Cooperative Researchhttp[EB/OL].[2015-03-12].http://ocr.yale.edu/available-technologies/biotechnology htm.

[13]Philip Shapiraab,Jan Youtiec.Learning to In-novate:Building Reg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earning Networks in Midsized Cities[J].EuropeanPlanning Studies,2008(9):1207-1228.

[14]Office of Cooperative Researchhttp[EB/OL].[2015-03-12].http://ocr.yale.edu/about-ocr htm.

[15]Office of Cooperative Researchhttp[EB/OL].[2015-03-12].http://ocr.yale.edu/about/our-mission htm.

[16]陈骏.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国家目标导向的科学研究[EB/OL].[2015-03-12].http://xiaobao.nju.edu.cn/showarticle.php?articleid=7958 htm.

[17]邢博,张伟.耶鲁大学筹款运动考察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2008(12):62-65.

[18]漩矶.耶鲁完成有史以来最大筹款运动[EB/OL].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110706/010910098820.shtml.

[20]Admissions[EB/OL].[2015-03-12].http://www.yale.edu/admissions/index.html.

[21]Alfred (Buz) Brown,Jon Soderstrom.Creating and Developing Spinouts:Experiences from Yale University and Beyond[EB/OL].[2015-03-12].http://www.iphandbook.org/handbook/ch13/po1/.

(责任编辑陈志萍)

猜你喜欢

耶鲁大学协同创新
耶鲁大学完成“起死回生”初步实验 猪死亡后器官被“复活”
亚历山大诉耶鲁大学:美国依据第九条提起的校园性骚扰第一案
Love and politics in The Tempest
耶鲁大学的52岁新生
耶鲁大学的52岁新生
优化师资管理机制改革实现高校协同创新发展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