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旱区流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量化研究方法及应用

2015-10-29陈丽波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干旱区用水权重

陈丽波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水利局,新疆 塔城834700)

1 干旱区水资源管理概况

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往往是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在水资源稀缺的背景下,水资源管理工作应同时保障生产生活的水资源需求以及水资源利用的公平性。

近年来,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开发成本在不断增加,需要不断提高水资源管理开发的效率和效益,使单方水的价值产出达到最高[1]。

基于以上要求并结合干旱地区的实际情况,文章构建了干旱区流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 指标权重的确定与综合定量评价模型

2.1 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众多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中,AHP 能够将评价者的主观定性分析转化为更加准确的定量分析,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效方式,因此文中采用AHP 对指标权重加以确认[2]。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个体的差异往往会带来对指标权重判断的不同结果,为了使评价结果能够更多的反映多数人的意见、提升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与公平性,文章采用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的群体评价方式,共获得当地水务局、环保局、林业局、发改委等多家单位共16 位专家的有效评价信息。

通过等权重对数平均法综合20 位专家的意见,各维度与指标权重的确认采用AHP 法进行,不同评价维度控制下的指标权重见表2,总绩效目标控制下的评价维权重见表3,总绩效目标控制下的评价指标权重见表4。

2.2 综合评价指数模型

文章采用综合绩效加权指数对干旱区流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绩效进行系统性评价。

计算公式为:

式中:I、Ii、wi分别代表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综合绩效指数、第i 项指标绩效指数及其权重,这里采用相对变化指数对单项绩效指标进行评价。

计算公式为:

式中:Ii为第i 项指标的相对变化值,以研究区水资源管理强化之初年2009年作为评价期初年,以2014年为评价期终年,则Xi02、Xi07分别为2009年、2014年的指标值。

3 研究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绩效综合评价

3.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总面积约为4 200 km2,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平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0 余倍,所以主要通过河水、地下水满足日常生产生活所需。

全区水资源总量约为13 亿m3,人均约2 500 m3,38 m3/hm2,为中度缺水地区。2007年底,全区农业生产耗水比重约为85.7%,单方水GDP 产出约为5 元,不足全国的1/4。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研究区的水资源问题主要包括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低下等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也是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3]。

表1 干旱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为解决日益严重的水资源问题,研究区相关管理部门从政策法规、经济技术、运行机制、宣传教育等4个方面对水资源综合管理工作进行了强化,主要措施包括:

1)以国家相关法规政策为依据制定地方性的法规制度,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4]。

2)制定并执行水事听证会制度。

3)在农村地区兴建节水灌溉工程、自来水普及工程,在提高全区水输送能力和节水效率的同时,使农民生活生产用水条件得到改善。

4)优化全区产业结构,推动二、三产业发展。

表2 不同评价维度控制下的指标权重

表3 总绩效目标控制下的评价维权重

表4 总绩效目标控制下的评价指标权重

可以看出,在干旱区流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工作总体目标的实现过程中,C1、C3指标相对重要;在维持环境的可持续性方面(C1),I2指标相对重要;在实现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社会公平性方面(C2),I4、I5指标相对重要;在提升用水效率和效益方面(C3),I12、I14指标相对重要;在提高水管组织效能方面(C4),I16、I17指标相对重要;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水管理综合目标而言,I1、I2、I4、I9、I12、I14指标相对重要。

3.2 研究结果

3.2.1 综合绩效

研究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各评价维度及综合绩效指数如图1 所示。

评价期内,研究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综合绩效明显提升(0.307),说明2009年以来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同评价维度绩效的提升水平则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经济绩效(0.171)、社会绩效(0.141)的提升较为明显,环境绩效(-0.048)则下降了4.8%,说明所采取的各项措施降低了总体环境的可持续性。组织绩效指数为0.043,虽有提升但幅度并不明显。由以上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过度强调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受到来自水资源总量有限的制约[5]。

图1 研究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各评价维度及综合绩效指数

3.2.2 各维度绩效评价指标

研究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各项评价指标指数如表5 所示。

表5 研究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各项评价指标指数

3.2.2.1 环境可持续性绩效指标

I1指标变化并不明显,访谈结果表明,在水资源总量不足的情况下,水管理工作只能优先保障生产生活用水;I2、I3指标则出现了显著下降,说明研究区水资源开发潜力下降、水质恶化。

3.2.2.2 用水与水管理社会公正性

I6、I7指标显著提升,反映评价期内用水户参与水管理的积极性与管理工作民主程度得到提升;I8指标的下降反映出研究区用水趋于公正、和谐;I4、I5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反映研究区居民用水公平与用水安全水平的提升。

3.2.2.3 用水效率与效益指标

I14、I12和I13指标的显著提升说明研究区无论是综合用水效益还是工农用水效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而I9指标的变化并不显著,说明节水管理工作的开展并不理想。

3.2.2.4 管理效率I16、I17指标

管理效率I16、I17指标提升幅度较高,反映研究区水管组织的行政以及工程建设效能有了明显的提升;I18 指标变化并不明显,反映管理工作中存在着重建设、轻维护的问题[6]。

4 结 语

文章以干旱区流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目标要求为依据,构建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的指标选择充分考虑了干旱区水资源稀缺性的特点,是对以往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干旱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是维护水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提升水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并保障用水与水管理的公平性。

[1]许建峰. 我国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量化指标体系研究[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1):138 -139.

[2]袁长华. 基于和谐论的水资源管理[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4(05):91 -92.

[3]左其亭,吴泽宁. 可持续水资源管理量化研究的关键问题[J].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2(03):1 -4.

[4]左其亭,夏军. 陆面水量~水质~生态耦合系统模型研究[J]. 水利学报,2002(02):61 -65.

[5]左其亭,陈嘻. 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J]. 上海环境科学,2001(12):592 -594,626.

[6]夏军. 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管理研究与展望[J]. 水科学进展,1997(04):371 -376.

猜你喜欢

干旱区用水权重
全球主要干旱区气候变化研究综述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约洗碗用水
权重常思“浮名轻”
干旱区生态修复的实践——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例
基于NDVI的干旱区绿洲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基于局部权重k-近质心近邻算法
上海建立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制度推进城市节水
半干旱区县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存速率及影响因素——以甘肃庄浪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