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访惠聚”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2015-10-28郑博战伟平邢德文

克拉玛依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访惠聚社会稳定活动

郑博+战伟平+邢德文

摘 要: 2014年3月,新疆在全区开展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根据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克拉玛依市紧紧围绕“六大任务”,在走访入户掌握民情的基础上,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改善民生,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民族团结,以群防群治群控为重任维护社会稳定,并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稳步推进。基于实际情况调研,对此举进行提炼和总结,为后续进一步提升工作实效提供借鉴。

关键词: “访惠聚”活动;干部下基层;社会稳定;群防群治群控

中图分类号:D69.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5.03.02

当前,新疆正处于暴恐活动的活跃期、反分裂斗争的激烈期和干预治疗的阵痛期。做好新疆工作,最需要的是到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去,最迫切的是到基层去,最有效的是到群众中去,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宣传、教育、引导和发动群众。正如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1]为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决定,从2014年起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以下简称“访惠聚”活动)。“访惠聚”活动,是应对新疆复杂形势的特殊需要,是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高度契合的具体行动,对确保新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战略意义。

研究基于2014年克拉玛依市开展“访惠聚”活动的实际情况,采取典型抽样方式选取了16个驻社区工作组,就一年来“访惠聚”活动开展的相关情况进行访谈调研,力争在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找出对策,提炼经验,为后续下派干部做好“访惠聚”活动提供借鉴。

一、克拉玛依市“访惠聚”活动开展概况

根据《自治区党委关于开展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意见》精神,克拉玛依市委于2014年派出市、区两级1 877名干部,成立114个驻点工作组、1个宣传教育巡回工作队和1个制止非法宗教活动巡回工作队(含教育分队),奔赴全市4个区的91个社区、6个村、1个牧场和16个流动人口聚居区域,紧紧围绕“六大任务”①开展“访惠聚”活动。一方面,通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拉近干群距离,融洽感情,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活动也使广大干部在基层经受磨炼,增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切实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二、克拉玛依市“访惠聚”活动具体做法与成效

为确保“访惠聚”活动顺利开展,克拉玛依市成立了市“访惠聚”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织人员开展专题会议,并精心制定了《克拉玛依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实施方案》《全年工作要点》《月度工作要点》等文件,确保活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各工作组围绕“六大任务”,积极开展工作。

(一)借助走访入户的方式掌握实情,是开展“访惠聚”活动的前提

掌握实情是决策、执行的前提。自2014年3月“访惠聚”活动开展以来,克拉玛依市各级工作组扑下身子,认真开展访民情活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深对“怎么访”和“访什么”的认识。

“怎么访”形式多样。一是走家入户。在合适的时间,由工作组成员、社区关爱联络员和民警三方参与,采取拉家常、义务帮扶、聊天慰问、组织活动等方式,摸清居民基本情况。二是交流座谈。有针对性地拟定座谈方案,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楼栋长座谈会等主题讨论会,畅谈想法及有关问题。三是走进“现场”。在居民小区、健身广场、日托站、商业网点等处,主动与居民搭讪聊天,征询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访什么”内容丰富。一是访中带讲,宣传政策。用群众喜欢听的方式,把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口语化、通俗化,宣传克拉玛依市各大民生项目及发生的喜人变化。二是以节日慰问、平安家庭创建等工作为契机,对社区困难户、低保户、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多次看望探访,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半年时间里,各工作组共参与走访15.9万余户、47.8万余人次,较为全面地掌握了群众的所思所盼和基层的实际情况,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必要前提。

(二)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改善民生,是开展“访惠聚”活动的关键

民生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改革发展的大局。落实民生建设是“访惠聚”活动的关键一环。各工作组按照“基层群众所盼、自身能力所及”的原则,充分发挥选派干部自身优势和派出单位资源,帮助解决居民反应强烈的各类突出问题。

一方面,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下基层干部对征询、统计、处理的群众关心或急切解决的难点问题,仔细梳理,按照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逐个解决,或者反映给相关责任单位。如油龙社区,先后组织相关单位清理了平房区垃圾、维修幼儿园门口道路,为80岁以上老人居住楼栋安装扶手、安装油龙路限高栏等,受到群众的一致欢迎。

另一方面,做好及时有效的宣传、引导工作。在宣讲相关政策方面,工作组深入百姓家中宣讲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户籍登记等各项政策。在就业帮扶方面,各工作组结合社区未就业人员的实情,主动与帮扶对象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讲解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并亲自带领未就业人员前往用人单位洽谈。

正如北坡社区下基层干部易典国所讲:“居民一点一滴的事情和问题都是大事,如果我们一再敷衍,或者口头答应而不具体落实,不去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居民就会对我们心生埋怨,加大居民与社区之间的隔阂,同时也使居民的‘小事放大,最终可能产生更坏的结果。”不足一年时间,工作组共解决各类民生问题8 256件,扶贫慰问5 898户,以实际行动取得了百姓的信任拥护。

(三)以现代文化引领加强民族团结,是开展“访惠聚”活动的抓手

文化活动是丰富居民精神生活、改善居民关系的有效载体。“访惠聚”活动开展以来,各工作组立足社区实际,结合自身优势,积极配合居委会丰富和完善社区年度活动计划,使文化活动的形式有所丰富、质量有所提高、频次有所增加。

一是开展主题鲜明的节日庆典活动。利用肉孜节、古尔邦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庆时点,组织开展民族团结百家宴、厨艺大PK、民族团结全家福邻里照等特色文化活动,不断扩大群众参与度和覆盖面。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各工作组通过开展少数民族居民健康知识讲座、选树身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等活动,引导更多的少数民族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打牢民族团结的感情基础和社会基础。据统计,克拉玛依市全年举办各类宣讲99 227场次,发放宣传材料36万份(册),宣传教育群众38.7万人次;此外,组建了293支文体队伍,大力开展“草根文化”,逐步提升了各族群众的参与度和覆盖面。

(四)落实群防群治群控的治理要求,是开展“访惠聚”活动的重任

“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2]强化反恐维稳力度,维护社会稳定是“访惠聚”活动的一项重任。克拉玛依市各工作组秉承认准形势、稳固一线、敢于担当的工作理念,积极开展维稳工作,确保辖区一方平安。

首先,摸查情况。摸查走访,建立人员信息台账,动态管理,是掌握和管理辖区内重点人员、特殊群体基本情况的有效途径,这可以增强综治维稳工作的针对性。

其次,加大宣传。在辖区内公交站台、宣传栏、主要道路进出口处张贴揭露极端宗教思想危害的宣传资料;召开暴恐声讨会和维稳座谈会,深刻揭批、谴责暴恐分子的罪恶行径。

再次,说服、教育、转化穿戴异常服饰人员。注重方式方法,通过主动走访、沟通、交朋友等形式,争取信任,进而劝诫、讲明异常服饰与正常服饰的区别,讲清党的宗教政策。

最后,增强非法宗教活动整治和巡查维稳力度。合理配置社区、工作组、警务室工作人员,落实责任区域,构建社区网络化防控体系。例如,配合街道、社区(村)开展定时定点在小区、街面、清真寺等重点地段进行蹲守巡查、走访;开展错时巡查,保证小区的安全防控;建立信息举报制度,营造暴恐活动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

(五)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开展“访惠聚”活动的保障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细胞,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基层的重要保证。基层不牢,地动山摇。”[3]518克拉玛依市各工作组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对帮扶点社区党支部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班子成员发挥传帮带作用,教思路、教方法、教经验,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工作水平,为顺利推进“访惠聚”活动,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方面,保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各工作组组长充分发挥作为社区临时党支部第一书记的作用,做到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和全程督导。同时,工作组成员与社区党员干部共同走访调研,借助个别访谈、专题座谈、民意调查等方式,帮助基层党组织查找问题,发现不足,督促社区干部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帮助基层党组织强起来、好下去。

另一方面,有效激发团队协作正能量。工作组成员沉下身子,与社区工作人员结对子,密切配合,互帮互学,共同走访、排查、解决问题,处理纠纷,研讨群众诉求。此外,主动给基层干部传经验、教方法、盘思路,让基层干部掌握抓工作落实的本领,确保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员干部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如新河社区,下基层干部与社区工作人员毫无保留地交流电脑操作、公文写作、公文处理、日常交流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这不仅有助于增进两者之间的关系,更为开展工作拓宽了思路。

三、对克拉玛依市“访惠聚”活动的思考及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选派人员结构

首先,“访惠聚”活动的任务能否很好地推进、落实,关键在于工作组组长的人选,因为“领头羊”可以影响整个“羊群”的前进方向。实践证明,在一些“六大任务”完成较好的社区,工作组组长基本都是能够深入基层、敢于放开手脚、有着较强实干精神的党员干部。其次,在工作组成员的配备上,需要综合考虑性别、族别、年龄、性格、从事专业、工作经历等因素,进行科学组合。一般而言,合理的人员配置应考虑男女搭配、民汉搭配、工作经验丰富程度、相关民生政策了解程度等方面。

(二)进一步丰富干部下派前的培训内容

对下基层干部进行丰富有效的培训,是帮助其尽快胜任工作、进入角色的重要环节。从各机关抽调的机关干部,大多数对自己原岗位的工作熟知,而对基层工作,尤其是社区工作并不了解。那么,必要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需要包含介绍社区工作的基本知识,与基层群众交往的技巧、方法,党和政府的相关惠民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的基本常识,反恐维稳的有效方式,常用文体写作技巧等。当然,在新一批下基层干部的培训过程中,邀请2014年下基层工作成绩突出、得到群众普遍认可的工作组成员,现身说法谈经验,具有更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引导选派人员准确进行角色定位

准确的角色定位是工作有序、高效开展的前提。因此,下基层干部无论处级、科级,或者一般干部,首先应该端正态度,摆正位置,尊重社区的工作模式,明确自己是一名基层普通工作人员的身份。下基层干部只有放下架子,多接“地气”,和社区工作人员、居民真心实意交朋友,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真心诚意为基层和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才能真正落实好“六大任务”。

(四)完善对选派人员的督查考核

督查考核是“访惠聚”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制定奖惩措施,明确责任,定好目标,才能促使工作组成员身入、心入。此外,测评结果不能流于形式,要与干部当前的奖惩、日后的提拔任用挂钩,即要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对于一些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突出的干部要褒奖鼓励;而对一些抱有“一年就走”“四平八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消极思想的干部,要加大惩戒力度,促使其尽快转变作风,服务群众。

(五)打造重点区域重点访的“突击队”

克拉玛依市第一批参与“访惠聚”活动干部,对重点户、重点区域的基本情况已初步掌握,在教育转化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因此,可以在梳理各社区情况的基础上,对重点社区或复杂区域,加派精兵强将,有针对性地抽调组合一批经验丰富、能力突出、能够在重点区域做出成绩的干部,进一步将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工作扎实推进。

总之,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需要清醒地发现并改进不足。只有切实总结第一年“访惠聚”活动的先进经验,把好思路、好做法和好经验凝练出来,将零散经验系统化、成熟做法制度化、有效措施规范化,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科学统筹、超前谋划,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和顶层设计,才能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好的经验和做法,确保工作有效衔接、有序推进。

注释:

①六大任务:践行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互信;突出现代文化引领,促进宗教和谐;落实民生建设任务,增加农牧民收入;强化群防群治群控,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长治久安基础。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05/29/c_126564529.htm,2014-05-29.

[2]人民网.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是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EB/OL].http://xj.people.com.cn/n/2014/0524/c188514-21275556.html,2014-05-24.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新疆工作文献选编(1949—2010)[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访惠聚社会稳定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访惠聚”工作推进克拉玛依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探索
沙雅县“访惠聚”活动现状及思考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关系研究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做好“访惠聚”工作 维护新疆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