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心如父

2015-10-28涓涓

曲艺 2015年7期
关键词:姜昆拜师行当

涓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我们从小到大在学校教育体系中接触到的老师大多是这样的,传授知识,解答疑惑。而在炜熠的文章《有感而发话拜师》中,让我们看到另一种更为民间也更为传统的师徒关系,文中说,曲艺界“师父如父子”,亲如家人,说师父对徒弟的思想、艺术乃至行为、生活“都要负起毕生的责任”。这实在令人羡慕。

早前听姜昆说相声,知道了姜昆是马季的徒弟,马季又是侯宝林的徒弟,师徒传承派别分明,感情深厚。不仅是曲艺,其实在民间艺术包括戏曲、杂耍、魔术等行当里,乃至于民间技艺如酿酒、行医、织染等,这些如文中所说“为了学会卖艺赚钱、养家糊口”的行当,都存在这样的拜师学艺传统。以前看电视剧或者书中故事,往往也会有徒弟住在师父家中,师父倾囊相授或者暗留一手,师兄弟之间或亲如手足或为争学技艺而反目成仇等情节,总有动人处,不过这些也不免戏剧化了些。

旧时拜师为学艺糊口,如今曲艺界拜师的传统犹在,其他民间行当里拜师的现象仿佛已经很少了,这让人惋惜。一门技艺要原汁原味保存下来,并得以创新发展,口传心授很重要,在师父手把手地训练中不断开悟。而且,重要的不仅仅是技巧,也要传承技艺中所蕴含的精神,这种精神来自于人本身,来自于师徒相处中的潜移默化。否则,即便你学得再像,也会让人觉得走了味儿。有人说现在生活好了谁还拜师卖艺啊!其实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拜师传统也有了更好的物质基础,生存不再成为问题,师徒好好传授切磋技艺,不是很好么?

“某某某,那是我的老师!我们上次一起吃饭的时候……”一些中青年演员偶尔言语中会有这样的句子冒出来。实际上,某某某老师既没有给他上过课,也没有传授过经验心得,也许只是某个场合里开玩笑说“收下你这个徒弟了”。炜熠也揭露了不少拜师的乱象,如冲着名家为拜师而拜师,而不是为了学艺、传承曲艺艺术拜师。这种空头师徒,实在是可鄙的,这样的人拜再高的名师将来也不会有多高的造诣。

可惜的是,我没有学过什么艺术,也没有掌握一门技艺,没拜过师。不过在读炜熠这篇文章时,也让我想起了求学生涯中待我如徒弟家人般的老师们,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在一言一行中熏陶着我的人格性情。如我的研究生导师杨老师,对他所指导的每个学生对症下药,于聪明的师兄则教导他要踏实,于较真的我则教导要从容,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情感诸方面,如需帮助都可以给予春风化雨般的指导,直到现在已经是毕业后第四年,他还一如既往地关爱着我们,相见如亲人。我想按照曲艺界的标准,我也可以称导师一句“师父”了吧。

猜你喜欢

姜昆拜师行当
姜昆有座艺术收藏馆
柳公权拜师
那些渐行渐远的老行当
琼剧老生漫议
扬剧青衣概说
欧阳修拜师
李固千里拜师
图说天下
姜昆含泪追忆李支华:我的搭裆我的父兄
笑星姜昆谈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