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久必变 变则新美 美不离宗
——关于安徽泗州戏现状与出路的思考

2015-10-28马燕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泗州戏表演艺术意识

马燕

(安徽省泗州戏剧院,安徽蚌埠233010)

艺久必变 变则新美 美不离宗
——关于安徽泗州戏现状与出路的思考

马燕

(安徽省泗州戏剧院,安徽蚌埠233010)

泗州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安徽四大剧种之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泗州戏正在遭受着巨大的挑战。文章主要就安徽泗州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其未来的出路进行思考。

泗州戏;改革;艺术

具有浓郁地方风味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泗州戏有着200多年的历史,素有“拉魂腔”之称,作为安徽四大剧种之一,泗州戏在鼎盛时期的演出深受群众的欢迎,每次剧团下乡演出真可用万人空巷来形容。上世纪,泗州戏曾三次走进中南海,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曾是安徽地域文化的名片与骄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同辉煌的历史相比,当前的泗州戏面临新的深刻变革,艺术创造机制与市场运作机制间的矛盾,娱乐功能与教化功能的矛盾以及演员阵容的明显萎缩,观众年龄的普遍老化,继承与创新的措施不力,创作和研究的相对滞后等等,都是我们面对的严峻现实。如何振兴和繁荣泗州戏艺术,我有些管见,正确与否,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一、泗州戏艺术本身需要改革创新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一种艺术在继承的同时要有创新意识。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目的。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在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向前发展,这是艺术自身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

泗州戏的创新应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在继承传统艺术精髓基础上搞创新。任何对泗州戏的创新,无论大小,无论多少,无论内容与形式,都必须全面深入地熟悉、掌握、精研这门艺术,尤其是泗州戏的精髓之处。泗州戏深深扎根于淮河流域的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中,沐浴着地方风俗民情,大禹文化、大汉文化,地方民众的文化心理结构、伦理道德观念、审美价值取向而孕育、成长,打上地域文化的深刻烙印。如果不能对泗州戏精髓有很深的修养和体悟,创新就是无稽之谈。

2.必须在深刻洞悉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前提下搞创新有了传统艺术的基础,还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当代不同观众群体对泗州戏的审美偏好和审美需求,然后在主题立意、题材领域、音乐风格、表演方式等诸多方面,寻找出当下泗州戏与各观众群体审美需求之间的差距和不足,只有我们提供能满足这种差距的不足的作品,创新才能向更高阶段飞跃,才能创造出能引导并诱发观众产生新的审美需求的泗州戏作品。

3.必须在把握当代表演艺术发展趋势的背景里搞创新。泗州戏虽然是一种地方戏曲,但她也是我国艺术大家庭中的一员,因此它不可能不受到整个表演艺术潮流和趋势的影响和左右,特别是广大观众也是在欣赏各种表演艺术的同时来欣赏泗州戏,因此泗州戏受当代表演艺术发展趋势影响就是必然的结果。如何顺应当代表演艺术的发展趋势,又能与其他表演艺术保持鲜明突出的特色,是泗州戏创新的根本取向。

4.必须在大量掌握丰富艺术元素的条件下搞创新。当今社会,海量的信息飞速更新,让现代人应接不暇。在这一个背景下,泗州戏创新要面向观众,面向市场,要在创作观念上保持泗州戏艺术基本元素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广泛吸收姊妹艺术一切有益的元素,尽力营造出符合现代审美的视听环境,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二、抓好泗州戏的艺术创作

剧目是剧种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培养该剧种代表性演员的重要方式。要提高泗州戏创作水平,形成创作态势,首先要观念突破,突破从概念出发的创作方式,突破选材单一化的局限,突破结构格式化和表演模式化的弊端。唯如此,才能不断创作出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寄寓了时代意义、人文关怀和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社会上和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的优秀精神产品。打造叫得响、立得牢、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应具备两种基本意识。

(一)现代意识

什么是现代意识?所谓现代意识,是否可以理解为,以现代人的审美感知、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来审视、思考和对待现实生活的一种崭新的观念。

现代意识要求人们摆脱过去那种陈腐的、平面的、静止的、单一的思维方式,而运用多层次的、多侧面的,或者说全方位的思维方式来观察生活。

我们已经迎来了一个开放的、推崇标新立异,尊重个性和创造性的新时代,使包括泗州戏在内的一切艺术形式的创作呈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时代变化了,我们的思想感情,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观察、思考生活的观念也应当随之变化。而作为戏曲工作者,如果我们仍然仅仅习惯于过时的、陈腐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我们将很难于表现这个新的时代和新的人物的崭新思想感情。

对于文艺创作(包括泗州戏创作)来说,强调创新、强调进取,强调个性,是现代意识的核心。现代泗州戏必须适应现代的需求——符合现代审美,适应现代节奏,运用现代手段,更重要的是启动现代思维,反映现代生活,抒发现代情趣,满足现代观众……即便是表现过去的人和事,也是用现代人的目光去审视与关注。

(二)立体意识

泗州戏是江淮大地上的艺术奇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也曾创作出了一批优秀作品,但也应该看到还有一部分作品,创新意识差,脱离生活,格调不高,浮泛流俗。创作意识与题材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对关注着这一淮河文化奇葩的人们来说,实在是一种挑战。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说过:“伟大的画家向我们显示我们内部生活的各种形式,戏剧艺术家从一种新的广度和深度上揭示了生活,它传达了对人类的事业和人类的命运、人类的伟大和人类的痛苦的一种认识”。

当今世界,各种艺术形式都在飞速发展,各种传播手段、娱乐方式层出不穷。面对这汹涌澎湃的时代潮流,泗州戏似乎没有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失去了它的往日艳丽,产生这种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在立体意识和题材上缺乏创新。

泗州戏应把眼光投射到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和当代国民的深层意识积淀,着力渲染的是民族文化的心理氛围,由此对我们这个走向复兴的民族进行剖析。在创作中应以横截面的形式对淮河儿女的精神和追求进行透视,从中发现淮河人闪光的情愫和个性。

生活是艺术之花的土壤,艺术离开了生活就没有生命的活力。但是,生活并不等于艺术,生活也不能自然地生长艺术。艺术之花的盛开,需要作家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获得创作素材和创作欲望,在经过周密酝酿和思考、咀嚼和消化,通过作家的笔加以提炼和加工,这样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成功作品。在当今社会里,人们的观念、生活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泗州戏作者应该走出狭隘的圈子,增强立体意识,把握时代脉动,努力寻找本剧种与时代最佳的切入点和契合点,牢牢把握艺术创作的导向,用最贴近时代生活的题材、形式、语言及表现手法,唱响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主旋律。要顺应人民渴望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用百姓的视角观察生活,用群众的鲜活语言表现人物,用群众乐意接受的方式描摹现实,从而获得戏曲创作的充沛灵感和不竭动力,创作生产出更多更好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的精神产品。

三、加大培养观众的力度

观众学是伴随着文化转型而生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任何表演艺术都回避不了这一命题。中国文化市场的观众学,正以魔幻般的变化记载着文化艺术生态环境的变革。阿诺德·豪泽尔在论及艺术社会学时强调,作品的交换价值不再仅仅取决于它的美学质量或作者的艺术地位,而且决定了特定艺术家、艺术风格或种类在艺术市场上的经济价值。泗州戏应紧紧围绕特定的受众群,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吸引观众、适应观众、培育观众。要结合艺术实践、艺术课堂、艺术与社会文化活动、艺术与旅游开发等途径,去争取更多的观众,去赢得更大的市场。

泗州戏的演出经营也要有所改进,要加强对泗州戏的评论“宣传”和演出推介的“包装”工作。市场需要开拓,“审美”需要引导,特别是作为文化消费主要群体的年轻人,他们习惯于从流行文化中寻找休闲的手段,相形之下,泗州戏的宣传力度和自我推销,感觉不够,在演员的形象打造与推介“包装”上更是不足。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媒体宣传和包装手段,来积极推介泗州戏艺术,以此促进泗州戏向现代观众心灵的渗透。

可以相信,只要我们把握有自身的艺术特色,放开革新创造的眼光,大胆探索,勇于进取,多出新作,多推新人,传统的泗州戏艺术,一定会在新的时代绽放更加绚丽多彩的花朵。

J825

A

1005-5312(2015)20-0162-01

猜你喜欢

泗州戏表演艺术意识
论微时代背景下泗州戏的传承与发展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泗县探索
论基础教育对泗州戏的传承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探究网络时代泗州戏的传承与发展*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