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景山水图》探析

2015-10-28孙希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山水图刘松西湖

孙希娟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铜仁554300)

《四景山水图》探析

孙希娟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铜仁554300)

南宋院体山水画是中国古代艺术中非常具有艺术气质的成就。其构图简逸、裁减新巧、以小见大,讲求意境的创造,通过自然境象传达内心丰富多变的情感体验,宛若一首清新优雅的抒情诗。《四景山水图》就是南宋院体山水画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它描绘了西湖山水的清灵澹定和阴柔秀媚,孕育出一种风雅精致的贵族趣味,充分传达个人思绪与主观感受的诗意内涵。其艺术成就在宋代山水画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广泛的影响。

山水画;意境;风格

一、《四景山水图》概述

《四景山水图》(绢本,设色,共有四段,纵41.3厘米,每段横约68~69厘米不等,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①,描绘南宋京都临安西子湖畔清秀优雅的风景,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作品取材于杭州湖山间富贵人家的园林,表现绅士贵族优越安逸的生活,景色写实而又富有生活气息。作品对四季变化的特点表现的分明、准确、细致,花草树木都各具其季节特点,对每一季节的人的生活状态的关注,在画中清晰可见;画中的亭台楼阁、屋宇桥梁等建筑物的各个细部都刻画得清晰准确,体现南宋杭州西湖边富家庭院的布置与设施,以及木格子窗的运用,也体现了园林家们凭借西湖的奇峰秀峦、烟柳画桥在园林设计上“因其自然,铺以雅趣”,形成山水风光与建筑空间交融的风格,是建筑史和园林史讲到南宋时必引的形象资料,在宋代山水画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广泛的影响。

一直以为《四景山水图》是刘松年的作品,经多方查阅,后来竟然发现《四景山水图》不一定为刘松年所画,据《中国历代画目大典(战国至宋代卷)》第576页载:《四景山水图》“以前多定为刘松年作。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定为宋人作。”②我通过自己对《四景山水图》的临摹学习,再参考许多宋代的山水画作品来分析《四景山水图》的历史背景、绘画技法、作者的身份等情况,对其历史承袭、发展和影响做进一步的探究。

我们先来看看《四景山水图》画面所描绘的内容。

春景,呈现的是桃花盛开、小草野花一派灿然的景象,暖风轻轻,吹皱一湖春水,横卧湖面的长堤上柳荫如幕,两个行人牵马携盒,朝小桥方向走来,小桥另一头是一户富贵人家,庭院楼阁掩映在开满鲜花的树丛之中,虽然未见庭院的主人,可是门阶旁边有童仆正在清理担具,应该是刚随从主人外出踏青归来,主人回屋休息去了。其山色青翠、坡远溪长、庄舍俨然,这样的景色与刘松年的有些作品是很相似的。

.夏景,描绘一家依山傍水的庭院,厅堂门前两边点缀着湖石,四周花繁叶茂、高柳垂荫,前端有一小桥通向架在湖中的水阁,湖面碧荷点点,远山一抹淡痕,主人坐在宽敞的厅堂中纳凉,观赏着怡人风景,享受着宁静中飘送过来的淡淡荷香。面对此情此景,不免引人遐思,浓浓的诗意在画里画外氤氲而生。

秋景,画山石与乔木环绕的庭院临水而建,院中有经霜的老树,果实累累,朱紫斑斓,重檐叠瓦,隐约可见,一老者闲坐在厅堂中养神,有侍童在凭栏汲水准备煮茶,更增添了些许闲情逸趣。门外一座小桥通向外部湖山,湖水浩淼,山色空濛,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冬景,正值大学纷飞之季,只见乔松苍竹,远山近石,四合庭院,地面屋顶,都铺满积雪,到处银装素裹,后庭一女子掀帘探看,似对寒风心存畏惧,而外面小桥之上,正有一老翁骑驴张伞,前面侍者导引,似乎很有踏雪的兴致,这一外一内人物活动的对比,使画面更加真实有趣,耐人寻味。

从这四幅画所描绘的湖山、堤岸、园林楼阁、烟柳画桥、水榭亭台以及人物服饰活动来看,其背景是南宋时期临安城外西湖边的景色无疑。作者对当时西湖周围的风土人情非常熟悉了解,从画面风格上看是出自宫廷画师之手,其风格和刘松年的画风十分相似,所以一直被认为是刘松年的作品。不过由于画上没有刘松年的款识,也没有时人的题记为证,加上史料的匮乏,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把它定为宋人作,这应该是为了学术上的严谨。可是《四景山水图》被作为刘松年的作品已经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广为传播,研究刘松年的文章少不了提到《四景山水图》,包括许多《中国美术史》教材中,也把《四景山水图》作为刘松年的作品进行介绍。那究竟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四景山水图》是刘松年的作品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二、相关问题分析

(一)从题材上看,《四景山水图》描绘的是南宋杭州西湖边绅士贵族的庭院生活

据《图绘宝鉴》载:刘松年,钱塘人,居清波门,俗呼为暗门刘,淳熙画院学生,绍熙年待诏。师张敦礼,工画人物山水,神气精妙,名过于师。宁宗朝进《耕织图》称旨,赐金带。院中人绝品也。③刘松年被时人呼为“暗门刘”,可见其与清波门的关系十分密切,据考清波门不仅靠近当时的皇宫,与西湖的关系更是密切。南宋时的西湖在临安城外,清波门是直接临湖的四个城门之一。湖、门相连,景色宜人,成为众多诗人、词客、散文家、画家的寓居之所。我们可以从这首诗来体会当时的优美风光:“清波门外放船时,尽日轻寒恋客衣;花下笑声人共语,柳边墙语燕初飞;晓风不定棠梨瘦,夜雨相连荞麦肥;最忆故山春更好,夜来先遣梦婚归。”④刘松年家居住在这样一个集山水、园林、人文荟萃的清波门外,日日面对西湖澄明碧澈的旖旎风光,对湖光山色的万种风情、诸般气象自然多有会心之处,在他的笔下,常常有西湖的云霭烟树、湖光潋滟、重峦青黛,陪伴着帝王、贵族、士大夫在湖边精致的庭院里度过他们的春夏和秋冬。明代诗人、书法家祝允明曾为其家藏的刘松年小品题诗云:“暗门终日痼烟霞,写得东南处处佳。湖上烟波志和宅,山阴风雪戴逵家。老僧引涧穿新竹,童子和云扫落花。揖客入门如有影,石墙松盖夕阳斜。”⑤这首诗写出了刘松年“终日痼烟霞”的性格和他“写得东南处处佳”的作为,将刘松年画中题材的多样性作了很好的描述,人物、山水、宅院、石墙、苍松、古树、花草、竹、寺宇、湖景等兼长,这些在《四景山水图》中基本都有所体现。

(二)从绘画技法上来看,此图也颇似出自刘松年之手

画面结构缜密严谨,笔法多方折挺健,画中山石虽不占主要地位,却用小斧劈皴精雕细琢,显得精巧化、图案化并具有装饰意味,其皴法虽学李唐,但清雅、秀润又过一层;其中建筑用界画之法,工整严谨、具体精致,显示了画家扎实的功力;图中的树木花卉画得清丽细润,笔精墨妙;这些特点我们在刘松年的《罗汉图》、《西园雅集图》、《雪山行旅图》、《兰亭修禊图》、《秋窗读易图》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相似的地方,尤其是《雪溪举网图》中的雪山、松木、屋宇和《四景山水图》中的冬景如出一辙,二者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三)在作品风格上看,《四景山水图》也颇似刘松年的作品

刘松年师从张敦礼,张敦礼师法李唐,可以说是间接地师承李唐,而刘松年在师承过程中又作出了富于个人特色的创造,因此有“神气精妙,名过于师”的成就。与李唐的水墨苍劲相比,刘松年的细腻、优雅、秀洁和精工,是十分显而易见的;与李唐逐渐从设色走向水墨的发展轨迹相比,刘松年不但没有这么明显的变化,而且他似乎一直是比较偏注重于设色的,这一点应该与刘松年还师法赵伯驹有关。据史料载,刘松年的着色青绿山水有如赵伯驹的风格,笔法也相似。画史上的一种著名观点可以佐证刘、赵之间的这种相似:“北宋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流传而为宋之赵幹、赵伯驹、伯骕以致马夏辈。”⑥刘松年的画,亭台楼阁,水榭桥梁,界画工整,设色明丽,笔精墨严,确实具有李思训、赵伯驹青绿山水的规制和面目,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刘松年在师承他们的基础上,巧妙地将工整的青绿和淋漓的水墨结合在一起,清丽细润,不工不简,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貌。在《南宋画院录》中有载,刘松年进奉《耕织图》,“色新法健,不工不简,草草而成,多有笔趣。”这种独特风格的来源,应与地域、个性有关。与刘松年个性和绘画中天然生成的北方气质、南渡时颠沛流离的痛苦经历相比,江南的青山秀水、西湖的旖旎风光、承平日久的社会环境、华丽典雅的宫廷风尚,这些独特的经历和生存环境,成为刘松年绘画独特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使他形成写实、注重格法、构思含蓄而诗画相融等特点的绘画风格,在《四景山水图》中,我们也能看得到符合刘松年的这些风格。

三、结语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四景山水图》有可能是刘松年的真迹,如果不是,那也一定是一位和刘松年有着相同身份和经历的宫廷画师所画。只是我怀疑,南宋还有谁能超过刘松年画出这么绝妙的作品?如果有这么优秀的画家,不应该不为人所知吧。

不管怎样说,《四景山水图》毫无疑问是出色的南宋院体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不可忽略的地位,其技法特色、艺术风格值得我们去探究、学习,其画面所呈现的中国古典文化内蕴、人与自然相融的诗意情怀,值得我们去回望、去追寻。这对当今缺失传统文化素养的我们来说,尤为显得重要。

注释:

①③⑤薛晔.宋室南渡与画风流变—南宋绘画研究[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9:136,135,136.

②④⑥转引自《南宋绘画史》:121,125,143.

J212

A

1005-5312(2015)20-0142-01

猜你喜欢

山水图刘松西湖
从打麻将开始,“账房先生”走向不归路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山水图》
深井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雪景山水图轴》
《雪景山水图》
公车私用
当西湖遇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