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提琴演奏中的运弓

2015-10-28周俭影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弓子中提琴运弓

周俭影

(大庆市歌舞剧院,黑龙江大庆163001)

谈中提琴演奏中的运弓

周俭影

(大庆市歌舞剧院,黑龙江大庆163001)

与小提琴相比,中提琴的音区比小提琴低,音色稍显暗淡,鼻音较重,音响略显粗糙、浑浊,不够明亮,比较适于演奏柔和、深沉,甚至忧郁,略带伤感性质的旋律。中提琴四根弦之间的音色差异不很明显。它的A弦发音比其他弦明亮,但鼻音较重;D弦与G弦发音略显柔和、丰满;C弦(低音弦)发音较为深沉,音响略显粗糙、黯哑带有粗野的性质,但却富有戏剧性。

中提琴;演奏;弓子;运用

中提琴的把位、指法同小提琴完全一样。只是由于定弦不一样而音高不同。有时为了刻划某种音乐形象,运用中提琴的深沉、暗淡的音色可以获得小提琴所达不到的艺术效果。中提琴的低、中音区发音最好,越到高音发音越不佳,音响干枯,且鼻音较重。除独奏外,在乐队中较少用到极高音区。

弓子,是演奏者在一系列的力度活动过程中与琴弦接触并使其共鸣箱振动的最关键的环节。这个环节的困难之处,在于演奏者无法用自己具有高度敏感的手直接进行工作,而不得不用一跟木杆、一束马尾间接地去实现振动。这样就给演奏带来了一个客观振动与主观愿望之间难以测定的空间。运弓,是提琴得以振动的演奏基础。一定的力度如果没有与其考究的运弓付诸实现,那就谈不上任何艺术表现。如何正确地使用弓子对于中提琴的发音关系意义重大。

这个空间是具体的复杂的运弓过程,同样是一段帕格尼尼的《无穷动》,小提琴可能用一厘米弓就能演奏出良好的音质,而中提琴却可能要用一点五厘米或更长一些还要加上弓位的挑选,以及用力方向的几经尝试,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音质。这是由于中提琴的构造在振幅要求上比小提琴高的缘故。毫无疑义,一定的作用力与作用方式必须屈从中提琴的物理特性,否则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中提琴声音,而这种作用方式在演奏上就表现为弓子各部分的严格处理。

例如,乐曲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符号<>,这说明力度和情感上有一个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过程,不少初学中提琴的人由于不了解振动的规律往往仅在右食指处或压一下或松一下,对弓杆垂直压力造成中提琴从一开始就不能正常振动的状态。先发出模仿水泡般的浮音,甚至是刺耳的哨音,然后,又被突现的压紧而发出接近崩裂的死音,后来压力解除了,中提琴又回到了空乏无力的声音中去了。

音色就是声音的色彩和特色,是声音的四大特性之一。音色对演奏出的音乐是否悦耳、动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提琴的演奏和教学中,如何演奏出优美的音乐?我认为,演奏者在演奏中仅仅注意姿势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用听觉去辨别声音,演奏者对声音的想像应该以具体的音乐内容和乐句中的表现意义为根据,在听觉的积极督促下通过弓法、技巧的运用,把想像中的音色再现出来。由于中提琴与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相近,但更靠近小提琴,也可以说中提琴是小提琴与大提琴之间的桥梁。但在技术方面中提琴要比小提琴稍微迟钝一些,这种迟钝绝非来自乐器本身的缺点,而是因为响亮而严峻的音响特性而决定。中提琴的演奏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音色不好把握的特点,例如,当代俄罗斯著名中提琴演奏家尤里·帕施密特演奏的《舒伯特a小调奏鸣曲》,柔板乐章中,把中提琴演奏出的歌唱性的旋律和中提琴那浑厚、深沉的音色表现得十分强烈,是区别于小提琴和大提琴的。中提琴有时也根据音乐的需要使用一些发音方法而产生特殊音乐效果,如把弓放在指板上轻轻地运行就能发出一种特殊的无光泽的声音;或把弓紧靠琴码,用适当的力量与速度运行,这样就能发出一种口哨式的、音色锐利的独特声音。

弓子的使用,包括演奏时的弓位、弓长、弓速等,同时造成最基本的振动方式,大多数乐器演奏时通过控制力度可以调节强弱的数量,然而这些谐波的相对强度则与乐器的类型和激发方式有关。这里所说的“激发方式”实际上直接包含了演奏者对弓子的处理。中提琴演奏家正是在这样具体而又复杂的激发方式中不断调整,改变着个音的谐波,以造成丰富多样的音色。

值得特别提一下的是,中提琴演奏中,切记用快速的抽弓,这也是由中提琴本身的物理特点决定的。

中提琴弦比小提琴的弦粗且长,并且完成一个振动周期的时间比小提琴长,所以过快过密的抽弓,将使中提琴来不及振动,造成“死音”。关于这一点,约翰·格雷厄姆不过分追求弓速,而力求集中的用弓的观点,是有价值的。因此,弓子的使用,实际上决定了振动的方式。作为一种演奏技术,演奏者深知不同的弓子使用与正确的中提琴发音有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演奏始终处于积极的主动的地位。

美好的中提琴音色,取决于演奏者的左手,但良好的音质基本上来自演奏者的右手却无可置疑。有趣的是任何一个优秀的中提琴演奏者在演奏中,不可能像外科医生那样把自己的动作分解开来,他们的演奏浑然一体,交替自如,这种自然而协调的过程,正像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伊凡加·拉米安指出的,是来自右手的“弹簧系统”。

J622.2

A

1005-5312(2015)20-0097-01

猜你喜欢

弓子中提琴运弓
老余
Thickness-dependent magnetic anisotropy in obliquely deposited Fe(001)/Pd thin film bilayers probed by VNA-FMR∗
纪念照片
浅析二胡运弓技术与方法
纪念照片
中提琴演奏艺术的特点与发展
中提琴上的“马背民族”——探析李自立《第一中提琴协奏曲》
论二胡右手运弓技术在现代二胡曲中的运用
谈中提琴在交响乐队中的作用
谈二胡演奏时的运弓技术